“采矿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采矿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张大明 矫兴艳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2期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传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针对该课程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如增加课程设计时间、采用多样化的绘图手段、建立实体模型、建立课程设计试题库、建立指导教师考核制度等改革方法。实践证明,这种课程设计的改革是可行。 关键词:采矿学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D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93-01采矿学课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完善,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完成情况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至关重要[1]。通过课程设计训练,能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通过查资料、设计与分析运算等实践,使所学知识巩固深化,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技术和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 传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学时不够
通过多年的课程设计指导发现,传统的课程设计通常是在课程临近结束时,教师才把课程设计任务下达给学生,由于学生是首次进行专业设计,在短短的三周内,造成学生们往往因为时间仓促而感到无从下手。在设计过程中,仅有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认真做,绝大部分学生在头两周只是等待,最后抄袭别人完成的设计,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1.2 课程设计手段不够现代化和多样化
熟练掌握CAD绘图技术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在传统的采矿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用铅笔在图纸上进行绘图,导致课程设计的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及创新能力[3]。另外,由于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空间立体想象力较强,对于一些空间立体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很难想象出平剖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设计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1.3 指导教师指导时间得不到保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几年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每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较多,导致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时间非常有限;另外,目前没有一个健全的指导教师考核制度,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期间,有的指导教师仅仅来过一次,学生很难与指导教师见上一面,有苦难言,导致了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最终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低劣。 2 课程设计的改革方法 2.1 增加课程设计时间
由于采矿学课程时间目前只有三周,对于没有一点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做一份合格的课程设计很难,因此,可以在课程结束前三周把课程设计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准备及足够时间思考的过程,不至于由于设计时间不够发生抄袭现象,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2 采用多样化的绘图手段
由于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手工绘图,有的喜欢采用二维的CAD进行绘图,还有的学生三维绘图能力较强,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可以自选绘图技术手段。
2.3 通过图纸建立模型,通过模型修改图纸
由于采矿学课程设计是一门空间立体概念很强的学科,首次设计的大多数学生对于矿井的空间立体概念很模糊,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图纸的比例建立实体模型,实体模型可以选用塑料管、纸筒、胶水等材料进行制作。然后通过实体模型对平剖面图进行修改,这样很容易建立起矿井空间立体概念,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图1为学生制作的采区设计实体模型。
2.4 课程设计试题库的建立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每个指导教师自拟题目下发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不同指导教师下发的课程设计题目雷同或相似,学生的课程设计容易发生抄袭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建立课程设计题库很有必要,从而保证学生独立的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 2.5 指导教师考核制度的建立
建立一个健全的指导教师考核制度有助于设计学生得到一定的答疑解惑时间,从而保障课程设计有质有量的完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指导教师考核制度。
第一,要求每个指导教师平均每周不少于对学生进行两次指导,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第二,设立一个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可以由采矿工程系系主任或副主任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提前与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进行联系,从而保障指导教师的指导学时数;第三,课程设计结束后,由学生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进行投票,按照票数的多少进行排名,以便进行总结指导经验和不足。 3 结语
通过一年来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完成任务和实践创新能力。另外,如何发现并改进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个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就在采矿学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应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课程设计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仅指导教师一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卫东,刘荣,李继婷.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S0):7-10.
[2] 吴茵,龙春光,华熳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2):98-99.
[3] 周新刚.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180-183.
[4] 郑丽华,郝俊文,陈珏.化工设备机械工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5(3):66-6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