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比多少》参考教案1

《比多少》参考教案1

来源:好兔宠物网
用“多少”描述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数球”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教材在编排上,把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在书上很难找到可以单纯地模仿与记忆的内容,而需要以 “做数学”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地去观察、想象,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描述数量之间关系,可以培养学牛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为以后估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知识做好了铺垫。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教材没有数量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感觉与理解。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颜色的球。

1 / 5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班上的老师有几个?多吗? 学生会兴奋地说:1个,少!

师:老师的人数和我们班同学的人数相比,怎么样? 生:老师的人数比我们班同学的人数少得多。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 生:60人。(师板书:60)

师:我在前年教的班级有48人(板书:48),我们这两个班的人数相比,48比60怎么样?

生:48比60少一些。 师:60比48怎么样? 生:60比48多一些。

师:现在老师把数改变一下(板书成:98, 90),这两个数相比呢? 生:98比90多一些,90比98少一些。

师:这两个数相比呢?(师边说边板书成:8,80) 生:80比8多得多,8比80少得多。

师:这些数都是一百以内的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多得多、少一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例题的探讨。

师:现在,老师领你们去参观我们的体育器材室(出示主题图)。看看我校为同学们准备了多少种乒乓球,每种球有多少个。

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红球有58个。 蓝球有15个。 黄球有10个。

2 / 5

师: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的球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我们来分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讨论时,师板书 “58,15,10”,然后参与学生的讨论)

一阵激烈的讨论之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谁想把讨论的结果说给老师听?

引导学生说出:红球58个比蓝球15个多得多。(师板书:多得多) 引导学生说出:蓝球15个比红球58个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 生1:蓝球15个比黄球10个多得多。 生2:应该是蓝球15个比黄球10个多一些。

师:蓝球15个比黄球10个多得多,还是多一些呢?用哪一个词描述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讨论讨论。

讨论后组长汇报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讨论之后,大多数学生仍坚持说是多一些)

师:请同学们把这三个数58、15、10放在一起看,那么15和10比用哪一个词更恰当呢?谁能说一说理由?

师引导学生说出:用“15个比10个多一些”较恰当。这三个数中,15个比10个多了5个,而58个比15个多了43个,所以58个比15个应该是多得多,15个比10个应该是多一些。

师:有道理,我也认为多一些更合适。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师板书:多一些) 师:还有别的结论吗?

生3:10个比15个少一些。(师板书:少一些)

生4:红球58个比黄球10个多得多,黄球10个比红球58个少得多。 师:还有吗?

学生可能想到:(1)红球和蓝球合起来的个数比黄球多得多。

(2)红球和黄球合起来的个数比蓝球多得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两个数比较后,再三个数比较,逐层深入,慢慢启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使学生对数目之间的大小关系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 / 5

2.例题的拓展。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我们把三种球的个数相比较得出了这些结论,谁还能再举几个数来比一比?提示学生可以说自己身边的事,例如本班男女生人数,本年级任课老师的男女人数等。

同桌相互说一说。 再指名说一说。

师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比较,请你们想一想,一个数和不同的数进行比较,结果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对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对具体数的比较来说的,它不是固定的。

设计意图:看学生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否能灵活运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

1.师:我们参观完了体育器材室,下面老师领你们去观看同学们的课外活动,请你们注意观察各组的人数,比一比每一组的人数,谁多谁少?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老师说跑步组的人数,请你们把它和其他组的人数相比。听好了,跑步组的人数是28人,跳远组的人数比跑步组的人数多得多,跳远组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跳绳组的人数比跑步组的人数少一些,跳绳组的人数可能是多少?老师给3个答案看谁猜得最正确。一是25,二是20,三是70请猜数。

估计大部分学生能猜正确。 2.师:请同学们猜猜老师的年龄。

首先指一名学生说出妈妈(或爸爸)今年的年龄,估计有37岁。 师:老师今年的年龄和你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师板书:差不多),给出3个数据35、50、30,来判断今年老师的年龄。

学生会很高兴地猜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意从校园内外收集素材,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真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大小关

4 / 5

系进一步的理解。

四、回顾内容,引导总结

师:在这节课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懂得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也可评价一下别人。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也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认真思

考,还积极发言。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己反思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能力,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得到锻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并能准确表达两数之间的关系,并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情境——比较两个班的人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知识的轻松获取。多一些,少一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课上应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说,让学生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只需适当引导。新内容“少得多”的获得,是在对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例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与疑难处茅塞顿开,“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迹,水到渠成,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更胜一筹。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自己感悟多一些、少一些以及多得多、少得多之间的差别,同时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从而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自然、更牢固。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