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板参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编写人:张婷婷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人文主义的概念
2、理解文艺复兴的该男、兴起的背景、实质、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3、理解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性质、影响。
4、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一同。
重点:文艺复兴兴起背景、实质、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影响。
难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使用说明:
1、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 课前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必须熟练背诵。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
论、突破。探究案部分个人先独立完成,课上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部分,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探究完成,小组形成组内统一,选派代表展示,自我点评。
预习案
教材助读
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
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
(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考点一:孔子的主要思想
思想核心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人性思想 天命观 考点二:老子的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 考点三: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局限性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局限性: 二、预习自测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 ) A 辩证法思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施而奸滋逾炽,兵马逾
设而敌人逾多。”原文应出自下列( ) A《老子》 B《论语》 C《孙子兵法》 D《法经》 5、下列关于老子哲学、政治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其哲学思想中,“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即统治者什么事也不要管 D“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 我收获
探究点一: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名句欣赏: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克己复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有教无类。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孔子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通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
根据上述名言,(1)归纳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2)孔子的哪些思想体现出了“和谐”与“民本”的思想?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孔子思想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得到重视?
(5)“道”的含义是什么?
(6)如何理解“无为而治”思想?是不是什么也不做?如果看到起火了,按照“无为而治”的观念是任其燃烧还是救火?
探究点二:时代背景分析。
孔子和老子提出各自主张和思想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提示: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明分析)
训练案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在这里孔子的哪些思想令西方思想家如此痴迷?
4、(1)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_________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2)。______的著作和思想在国内外影响很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