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列车控制网络专用双绞线传输特性的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34卷第3期 铁 道 学 报 Vo1.34 No.3 2 0 1 2年3月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 March 2012 文章编号:1001—8360(2012)03—0061—07 列车控制网络专用双绞线传输特性的研究 宋 娟, 王立德, 严 翔, 申 萍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根据传输线理论,给出双绞线的分布参数信道模型。通过分析普通双绞线的参数,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 推导出MVB物理层介质的数值模型参数,建立RLCG数值模型,并对R、I 、C和G的频率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 出传输线的频谱特性、特征阻抗、系统可靠运行情况下的衰减特性、可用带宽、信道容量等,最终实验验证了模型 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列车专用双绞线的信号传输特性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MVB介质;频谱特性;数值拟合;信道容量 中图分类号:TN811:U28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1-8360.2012.03.011 Researeh 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ed Twisted Pair Wires of Train Control Network SONG Juan, WANG Li—de, YAN Xiang, SHEN P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of transmission line,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channe1 model of twis— ted pair wires was proposed.The numerical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MVB physical layer medium were deduced by numerical fitting thourgh analysis of numerical model parameters of common twisted pair wires.The RLCG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and simulation of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R,L,C and G was per— formed.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were obtained:and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available bandwidth and channel capacity in the case of reliable operation were also got.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is research lays a founda— 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train twisted pair wires. Key words:MVB medium;spectrum characteristics;numerical fitting;channel capacity 自1999年列车通信网络TcN成为国际标准 加了安装和维护成本。项目研究提出采用类似于 IEC61375—1以来,其应用呈逐年扩大的趋势,wTB和 ADSL共享技术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不增加新的信息 MVB已在欧洲和一些其他国家列车上广泛采用,我 网络的前提下,采用OFDM技术在MVB基带信号上 国也将其采纳为铁路行业标准之一,在我国列车网络 叠加高频载波信号与其共用同一物理介质在更高的频 推荐使用TcN。 域传输音视频信息,实现信道复用。因此,需要对 TCN总线是为了控制和监视而设计的一种实时 MVB物理层介质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其电气参数,验 总线,这种应用带宽较低,总线的通信速率分别为1 证方案的可行性。 Mbit/S(WTB)和1.5 Mbit/S(MVB)。近年来,数字 按照IEC61375—1标准规定 ],MVB网络物理层 音频、视频监控和旅客信息查询等功能需求不断增加, 介质需采用屏蔽双绞线,电缆每米绞数不小于12,导 对车载网络提出了更多的带宽要求,目前解决方法是 线截面积在0.34 mm。(AWG22)~0.56 mm。 为这些新要求增设新的网络,如以太网,但这同时增 (AwG2O)之间。wTB网络推荐使用横截面积为0. 收稿日期:201I-07—03;修回日期:201卜l1—25 75 mm (AwG18)及1.34 mm (AWG16)的电缆分别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2011JBZ011) 第一作者:宋娟(1984一),女,山西榆次人,博士研究生。 作为主干电缆和跨接电缆。 E—mail:061 17298@bitu.edu.cn 通讯作者:王立德(196O一),男。北京人,教授,硕士。 国内外对MVB物理层介质的专门研究较少,同 E—mail:ldwang@bjtu.edu.cn 62 铁 道 学 报 第34卷 时由于缺乏测试数据,目前尚未有列车专用双绞线基 本电气参数的数据和标准。目前已有的文献及研究大 都针对非屏蔽普通双绞线,且多以AwG24 (0.2 ITlm )和AWG26(0.13 mlTl。)为主【一 。总结来 看,研究线缆及其特性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场”的 分析方法,即采用麦克斯韦方程得到场量随时间空问 的变化规律来分析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方法,即 采用基尔霍夫定律的传输线理论,该法的有效性取决 于PUL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或者测量得 到 ],两种方法是紧密关联和相互补充的。本文主要 围绕MVB专用双绞线展开研究,得到其线路参数及 模型并进行特性研究和仿真测试。 1等效电路分析 1.1屏蔽双绞线建模研究 目前动车组上车辆总线MVB均采用屏蔽双绞 线,本文采用某公司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数据总线电缆一 MVB 4×0.5电缆开展研究,其包含两对截面积为 0.5 Film。的双绞线,结构示意见图1。 图1 MVB电缆结构示意图 由于双绞线是由两根导线绞合而成的非均匀传输 线,所以计算单位长度上的参数非常复杂。另外,传输 线方程也将变为不定系数的微分方程,求解困难l7]。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将非均匀传输线看作是由一组均 匀传输线按特定方式级联而成,假设其扭绞部分间隔 为零,根据双绞线绞环个数,最终的传输方程只需在广 义二端口模型上添加数个转置矩阵即可。 每段均匀传输线均由一系列集总元件构成,即由 许多无限小的长度元dz组成,每一段dz具有电阻rdz 和电感Ldz,两导线之间具有电容Cdz和电导gdz,两 对传输线之间的分布导纳分别为y y y 。、yz ,对 屏蔽层的分布电容分别为C 、c 。、C 、Cs ,则MVB 屏蔽双绞线分布参数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从图2可得屏蔽双绞线分布导纳 1 Y—Yl 3+Yl 4+Y23+Y24+- 一 (1) c毫 = 图2屏蔽双绞线分布参数等效电路图 式中:M 。是两个线段之间的互感,在高频时最后一项 可忽略不计。 此外,以y 。为例,其表达式为Y 。一G 。+j(Uc 。+ 1/jwL 因为在实际线路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寄生电 感,所以电感项可忽略不计,G 。表示两线间的绝缘电 阻,在高绝缘电阻的情况下也是可忽略的,C 。却不能 忽略,尤其在高频情况下影响较大,所以最终在本研究 中导纳可表示为 Y—j (Cl3+C14+C23+C24) (2) 屏蔽层一般采取单端接地,也就意味着图2中C (屏蔽层对地电容)趋近无穷大,而且由于导线与屏蔽 层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屏蔽层与线段之间 的电容C 为常数,一般来说都大于线段与地之间的 电容c。,因此可忽略c。对最终电容值的影响。 屏蔽双绞线的扭绞特点,使其对磁场有较强的抗 干扰能力,但对电场基本不起作用 ]。相反的,屏蔽层 的添加则对于磁场影响很小可忽略,对于电场的影响 较大,可使线路衰减降低、提高串扰抑制以及对外界干 扰的抵抗能力。 1.2传递函数研究 选取图2其中的一段dz,设EF问电压为“,E点 流人的电流为i,则MN间电压为“+(Ou/gz)dz,M 点流出的电流为i+(Oi/3z)dz。根据Kirchhoff第一 定律“在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或流出)节点的电流 代数和恒为零”。。],选取任意节点Q,则该节点的分布 参数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对Q点有:i一( +di)一i 一i 一0,即一di—i + i ,整理后得 dz—g・dz(“十0au dz)+c・dz・ (“+0刁u dz) 当dz趋于0时,有 一 dz—gu+C uO。。 (3) 第3期 列车控制网络专用双绞线传输特性的研究 图3单节点分布参数等效电路 根据Kirchhoff第二定律“任何时刻,沿任一回 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又可得 一爱dd Z—ri+L赛 d (4) 式(3)、式(4)即为传输线方程,也即经典电报 员方程。利用经典电报员方程可以对双绞线信道建模 并求出双绞线信道的传递函数。 设施于传输线上的为正弦交流电压、电流,可表示 为 <fl  Z(z,£)一I( )e 一 … (5) 代入传输线方程后,得 1f dI一一(g+joxT)u ㈤ 一r+j… 故得一阶常微分方程组 f掣一一 恒dU一一 ∽ 式中:Z—r+jcUL为单位线长的阻抗;y—g+j∞C为单 位线长的导纳。等式两边对z求导,可得 f l 一yd2 z  I.  Id 一),zu (8)z 式中:y一 ̄/zy为传播常数。其通解为U(z)一a e +6 e ,其中a ,b 是由边界条件决定的常数;同样, 也可得出I( )===(口1/z。)e~ 一(6 / 。)e ,其中 Z0一 (9) 式中:r、L、C、g称为传输线的一次参数;y、Z。是传输 线的二次参数。对于y一 ̄/—(r-t-jwL)—(g+jwC),令:), 一a十j ,则 :√ 1( 一 Lc)+ 1 (r +∞ L )(g +∞。C ) (10) 一√吉( LC—rg)+ 1 (r + 。L。)(g。+(cJ。C ) (11) 若将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组的通解写成 fU( )一U, +U I (z)一 。一 f 则称Ui 。一a e 为入射波,U ==:b e 为反射波。电 压反射系数Pv—U /U ,当负载与特征阻抗相匹配 时,U(厂,z)一U0(厂,z)e u ,则电压传递函数为 H(厂)一{u(厂,z)/u。(,,z)l=:= e r(,川一f e f 一 (13) 式(13)即为双绞线线路的传递函数,可见双绞线 的线路传递函数和衰减频率特性取决于双绞线的传播 常数),(,)和它的长度。其中,传播参数),(-厂)取决于 双绞线的各个因素,如线径、长度、桥接头的数量和分 布情况等口 。另外,a、卢均为频率的函数,a导致衰减 失真,卢导致相位失真,这就造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 畸变。 2数值模型及参数拟合 讨论双绞线的RLCG参数时有两种模型 ”],一种 是解析RLCG模型,如公式(14)所示,该模型忽略电 导的效应,并假定电感和电容是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 而电阻则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此模型可用于近端 串扰和远端串扰的分析推导;另一种是数值RLCG模 型,如式(15)所示,该模型是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拟合 出来的,通常用于实际双绞线特性的数值计算,利用它 还可以计算双绞线的传递函数、插入损耗以及特性阻 抗等参数。 fR—R。f J1 L 一= 4 R(,)一 w 一 G(L厂)一g。・厂 C(_厂)一C 欧美等国家根据大量的测试数据和经验公式,导 出了各国普通双绞线的数值模型,欧洲电信标准化协 会(ETSI)也发布了一些双绞线的标准,建立了BT# X、KPN#X、MAR#x、DTAG#1、SwC#1等模 型L1 。目前尚未有列车控制网络双绞线的基本电气 参数的数据和标准,本文参考已有的数值模型,建立了 列车控制网络双绞线的近似RLCG数值模型。 表1中所示为ETSI发布的普通双绞线数值模型 参数,可以看出影响双绞线的主要因素是其线径,因此 铁 道 学 报 第34卷 本文在的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参数拟合的方式得 出MVB双绞线(截面积0.5 mm。,即直径0.797 9 mm)的数值模型参数。 表1 普通双绞线数值模型参数 A g。/( 以参数R 为例,采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即 对给定数据点{( ,R i)}( 一1,…, ),在取定的函数 类 中,求y( )∈ ,使误差的平方和E 最小,E。一 ∑Ey(d )一R ]。。从几何意义上讲,就是寻求与给 f一1 定点{( ,R i)}(i一1,…, )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 曲线 ( ),函数 ( )则称为拟合函数或最小二乘解。 本文分别采用多项式回归法和线性参数回归法进 行参数拟合,分别得到函数Y ( )和函数Yz( ) Y1( )--A・D 一 d /am r[口。,a1,a2,a3]・E1,d,d ,d。] 式中: (16) 图4尺 拟合曲线 表2 MVB双绞线数值模型参数 A—r一1400.22,3925.94,一3691.64,1221.50] Y2( )一bo+b1・e + b2・d・e一 +b3・d ・e一 (17) 式中: [6。,b1,b2,b3]一 [一4707.45,6211.09,664.50,6061.74] 误差平方和分别为R 和R。: 7 R1一∑Ey ( )一R ] 一103.83 (18) f=1 R 一∑[ ( )一R ] 一65.32 (19) i一1 式中:R <R ,因此Y ( )拟合的更好,拟合曲线如图 3特性分析 3.1频谱特性 4所示。计算得到d 一0.797 9时,R 为59.595,依此 类推,得到全部拟合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式(13)以及表2,可得MVB双绞线在长度分 第3期 列车控制网络专用双绞线传输特性的研究 别为30 m、300 m、1 km、2 km时的幅频特性,如图5 所示,从图5中可见,线路长度越长衰减越快,当频率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衰减趋于缓和。 频率/( ̄107 Hz) 图5不同长度MVB双绞线的幅频特性 3.2衰减特性 由式(13)得  IH(f)l 一 。 (2O) 双绞线上信号的衰减频率特性为 LdB(厂)一PSD o~PSD一一201g l H(L厂)I一 8.686×d(_厂)Z (21) 由此可见双绞线的衰减即为双绞线传递函数的对 数值,且La (-厂)的理论值只取决于线路本身的固有参 数,而与线路上的负载等外在因素无关,因此通常被作 为双绞线测试的评估指标。 3.3特征阻抗 根据式(9),可得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 霹 (22) 图6(a)所示为MVB双绞线特征阻抗幅频特性, a 罂 值得注意的是,特征阻抗是与双绞线长度无关的参数, 但它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可当频率大于一定值后, MVB双绞线特征阻抗幅度趋近于100,(1。图6(b)所 示为MVB双绞线特征阻抗相频特性,同样当频率大 于一定值后,双绞线特征阻抗的相位趋近于零,相当于 纯电阻。 3.4可用带宽 由式(21)变化得 Z—LdB/(8.686×d(厂)) (23) 令L 一3 dB,即取半功率点,在传输线路有3分 贝衰减时计算并得到一组不同线路长度对应的不同最 大工作频率,如图7所示。 长度/m 图7最大工作频率与线路长度的关系 从图7可见,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最大总线带宽 随之减小,对典型的列车车辆长度约为30 m,此时对 应的最大总线带宽在30 MHz。 3.5信道容量分析 协议规定MVB物理层介质双绞线采取双路冗余 设计,因此在分析双绞线信道时不仅要考虑信道上的 加性高斯白噪声,还要考虑两对双绞线间串扰的影响。 串音干扰有两类:近端串扰NEXT(Near—End CrossTalk)和远端干扰FEXT(Far—End CrossTalk)。 根据串扰方程可得出NEXT和FEXT的功率谱密度 为 PSD xT—PSD ns・K ̄ExT・f ‘ (24) PSDFExT— PsDDs・K T・厂。・I H( )l ・L (25) 式中:PSD嬲为干扰源的功率谱密度;Kss 、K删 分 别表示NEXT、FEXT的系数且经验值分别为8.818 ×1o 和9×10 。,并行WGN信道下的信道容量C (即最大传输速率)可表示为 C—W log2(1+SNR)一 ∑ log。(1+SNR ) (26) 式中:w为信道带宽;SNR为信噪比。 实际传输速率 N B 一 log ( + ) (27) SNR 一£ ・f H l。/ 式中:B为双绞线的总带宽;N为划分的子信道数量; 铁 道 学 报 第34卷 e 为子信道i上的信号功率;H 为子信道i上的传递 函数; 为子信道i上的噪声功率,一般认为其功率谱 3.6实验测试 利用函数发生器发送等宽不同频率方波脉冲,在 不同长度的MVB电缆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表3中 分别列出50 rn和100 m线缆下的衰减测试数据,由 密度N。一一140 dBm/Hz,若平均划分信道上的带宽, 则 一N。(B/N);r为信噪比差额(SNR Gap),当r 一1(O dB)时,传输速率b就可以达到信道容量。 为达到多个子信道内能量分配最优,并行信道能 于仿真时不考虑测试仪器和线路的阻抗匹配问题以及 外界环境干扰影响,所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略有偏差, 但基本上与前文结论相符,随着线缆长度以及传输信 号频率的增加,衰减值越来越大。 量分配遵循速率最大化准则,实现整个信道上传输的 速率最大。一般采用“注水算法”,即在信噪比大的子 信道分配较多的信号能量;在信噪比小的子信道分配 较少的信号能量,并保持各子信道中的信号能量与噪 声能量之和为常数,直到所有的信道能量都被分配完。 约束条件为总的发射能量一定,即 > e 一N e (28) 采用拉格朗日定理求最大值,构建函数 N B一 , ( 十 )州 一耋 (29) 对£ 求导,并令结果为0,可得 e + 一 一… ㈣ 这里采用快速的RA(Rate Adapitve)求解算法进 行计算,令K一£ +(工1・ /l H l。),对前N个方程求 和,得到方程组 K一 [ +r’ 南] £ 一 (32) 如果式(32)中有一个或多个e <O,则首先删掉最 小的一个et,并在式(31)中删去与之相对应的 然后再进行同样的求解过程,直到所有的£ 都不小于 0。 带宽选择1 MHz,划分成20个子信道,输入功率 为200 mw,利用快速RA算法,计算得到不同长度 下,MVB传输线的信道容量,如图8所示。 长度/kin 图8传输线信道容量与线路长度关系 表3不同长度及频率下屏蔽双绞线衰减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研究内容的实用性和可靠 性,采用图9所示的实验室环境下的MVB通信电缆 测试平台,在MVB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采集总线 上的帧数据波形进行分析比较。 匹 配 电 阻 图9 MVB电缆实验测试原理图(线长30 m1 以双绞线的衰减频率特性为例,实验测试环境如 表4所示,网络上的主从设备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在 主设备处测取的主、从帧实验结果如图1O所示,从放 大后的波形可以明显看到从帧幅值明显小于主帧幅 值,这是由于从设备离实验测取点电气距离较远,信号 经过30 m双绞线后幅值衰减。衰减幅度为250 mV, 衰减度约为5.5%,近似于理论值5.157 ,说明实验 与理论计算(数学模型)结论一致。 第3期 之 列车控制网络专用双绞线传输特性的研究 之 坚 表4测试实验环境参数 3 L———————————— 0 ■■ _ ■ 一 -3 I  『 10 0.4 O.8 1.2 1.6 2.O 时间/ms (a)原始波形 3 2 1 0 —1 -2 0 10 2O 3O 40 50 时间/las (b)局部放大图 图1O实测波形图 4结束语 本文研究MVB的物理层电缆等效电路,建立其 近似数值模型,得到其各项基本数值模型拟合参数,利 用拟合参数获取MVB屏蔽双绞线的幅频特性、衰减 特性、特征阻抗以及信道容量,并最终经过实验验证研 究的正确性。从文中可见,MVB屏蔽双绞线在30 ITI 长度的时候至少具有30 MHz的带宽,而MVB网络 信号主要集中在较低频区域,故可利用与MVB数据 频谱不交叠的高频部分载波传输多媒体信息,验证了 本文提出的控制网络载波传输宽带系统的可行性,该 文研究可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高效列车网络通信系统 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E1ectr0technical Commission.IEC61375—1 Part 1: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i,S,1.Geneva:Inter— 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1999. ,12,l乔崇.长双绞线信号传输的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2005:1-14. r3]CRAIG V.NEXT and FEXT Models for Twisted—pair North American Loop Plant[J,1.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2,20(5):893—900. ,14,l BEGOVIC A,BEHLILOVIC N.Research of Symmetrical Copper Based Twisted Pair near Active ADSL Service Pa— rameters Properties[c]//4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ELMAR一2007.Zadar,Croatia:Croatian Society Electron— ics in Marine—ELMAR,2007:1 1 1—1 14. Es]KNOBLOCH A,GARBE H,KARST J P.Shielded or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for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 sion[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 netic Compatibility.Colorado,USA:IEEE Press,1998: 112—117. r6]HASSOUN F,TARAFI R,ZEDDAM A.Calculation of Per-unit—length Parameters for Shielded and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Cablesi'C,l//17th International Zurich Sym— 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Zurich,Swis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Computer Society,2006:250—253. E7-1马明,杨志仁,张小青,等.基于优势效应理论的双绞线简 化建模I-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5):5-9. MA Ming,YANG Zhi—ren,ZHANG Xiao—qing,et a1. Simple Modeling of Twisted—Pair Wires Based on Dominant Effect Theory[J].Optical Fiber&Electric Cable and Their Applications,2006,(5):5-9. [8]钱振宇.3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与对策I,M,1.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4:333—337. [9]黄志洵,王晓金.微波传输线理论与实用技术I,M,1.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33—83. [10,l汪坤.VDSL传输线路和噪声模型的研究[D].北京:北 京邮电大学,2004:4-9. [11]龙腾,John M Cioffi,刘峰.xDSL技术与应用[M,1.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32—249,394—408. [1 2]ETSI.Cable Reference Models for Simulating Metallic Access Networksi,Z,1.Sweden:ETSI,1998. (责任编辑江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