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2.《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上午好,我是本场小学语文第一组的04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与各位考官分享我对《花的学校》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花的学校》,这是一首诗,来自于印度诗人泰戈尔,作者泰戈尔在诗中动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大篇幅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孩子在学校里玩游戏、做功课、罚站墙角”、“花孩子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等画面,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写成了花孩子,比如写到了“花孩子在跳舞、狂欢”,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学习完这篇课文能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童趣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其次,学习完二年级课程的学生步入三年级应是处于初步接触习作的阶段,体会习作也是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本篇课文篇幅较短,句子生动形象,以“学校”这一贴合学生群体的场所出发,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共感,有利于达成“体会习作乐趣”的目标。
接着,我来谈一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低年段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目前已经能够朗读、默读课文,并且可以分辨字词结构等。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为旺盛,比起抽象化的事物,更易理解实际、具体化的事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使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且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充分了解了教育媒介以及被教育者的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结合课程目标、教材要求以及学情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荒、笛、罚、假、裳”5个生字。
2. 识记“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13个生字。
3. 流利朗读全诗。
4. 初步了解作者泰戈尔。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碰触,拍着大手”等关键词句。
2. 感受拟人化修辞手法的乐趣并能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从诗人充满想象、童趣的语言中,感受花孩子生活的童趣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体会习作的乐趣。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于本篇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首先是字词方面:在完成本篇课文的字词教学目标以后,我考虑到“舞”字笔画较多,学生可能存在写法上的困难,因此我
将识记“舞”字写法标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其次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假”字的读音,因此也将其纳入教学难点中。然后是文本内容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基础上,已经接触修辞手法并初步养成了关注新鲜词句的习惯,本文作者运用大量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溢满了童趣之情,这都需要学生去想象拟人化的画面去感受这份童趣,因此,让学生领悟多种想象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本文大篇幅的拟人化手法充满丰富的想象力的、是感情真挚的,学生边想象边理解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到习作的乐趣,掌握拟人化的写法更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我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想象来感受拟人化表达的方式”以及“能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确立为本次教学的重点,它们体现了本单元的关键要素之一“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取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PPT课件、花图案的磁铁、黑板、粉笔和不同颜色区分的纸质板书等教具,进一步延长学生专注于课堂的时间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接下来我将着重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这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课堂开始之前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图案做好板书准备。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将放一段花开的视频,一边让学生观看视频,老师一边口头附加描述,最后设下疑问“同学们,这群大自然的精灵是谁呢?”这时学生回答“花朵”,顺势引出课题《花的学校》,运用准备好的纸质板书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同学们对面对这个课题有何疑问?”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由这个课题引出本文的作者,请一到两位学生来介绍作者,使同学们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进入初读环节,在开始之前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语”,接着让同学们
自由朗读,读完课文我会用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中,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图片加以理解认读本课生字(在学习“落下”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理解;重点强调假字的不同读音,先列出两个句子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等进行填空练习,锻炼其思维能力,老师再进行讲解区分读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学习“扬起双臂”时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加深印象)。在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结构的字词时,我会用进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张驰有度,更集中于课堂。接着强调舞字的书写方法,我会放一段舞字演变历史让同学们对其有初步了解,接着我会“有何识记舞字的好方法?”锻炼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既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引出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上声下形”的概念。
其次进入精读环节。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我会先明确目标“边听边想象诗歌,描绘了哪些画面?”,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去读,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接下来我会放一段范读视频,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检查自己对文中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在多个丰富美丽的花场面以及范读的感情朗读中,同学们能达到潜移默化地初步判断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提问学生“听完本文朗读,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请学生来畅所欲言,本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合理皆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接着过渡到作者描写的第一个画面(本文第一小节)让学生闭上双眼,老师以带有感情的语言描述画面,调动学生的各感官感受想象画面,结束本环节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并展示阵雨过后的大自然的图片进行过渡,在这里讲解“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拟人写法,让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生动形象,此处引出想象方法之一—情景中想象,用读书指导法传授本小节的阅读要点,并带领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再读本小节,感受语言中的童趣(本小节将进行详细讲解,带领学生初步学习如何通过想象感受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接着过渡到下一个小节的学习,运用“少数民族在节日庆祝中跳舞”“球员在进球后狂欢”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视频例子带领学生感受花孩子跳舞狂欢的喜悦之情,此处引出第二个想象方法——在生活中想象;充分感受花孩子的喜悦后,在这里埋下一个疑问“为何花孩子会感到喜悦?”,中
间以第4小节进行过渡并留以思考的时间,接着引出下一个重要的学习小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抓住“放假”这个字眼,和学生们聊一聊放假时都做些什么,一边活跃课堂气氛,一边有助于理解感受花孩子的喜悦,这时学生们能找到答案“因为花孩子放假了”,结合花孩子们放假后冲出来、跳舞狂欢的画面,再一次感受作者拟人化手法的奇妙之处,趁热打铁进行仿写,让学生们的口头语言落实到笔头上,让学生们初步体会习作的乐趣。最后通过“拍着大手”这一生动活泼的描写,师生搭配上动作来理解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之处,引出最后一个想象的方法——在倾听中想象。最后,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虽然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同学对知识的探索和好奇心才刚刚开始,因此我趁热打铁,为巩固学生在本堂课所学知识,流畅地过渡到下节课堂,本着减量提质的作业布置准则,我布置了以下作业,首先是1.家长听写本课课后字词,自我检查并用红笔批改且在下方进行订正;2.想象花孩子还会在学校做什么?用上拟人化的手法写一写。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考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