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面试问题的讨论
7.5.1侧重产品实现的设备,7.6侧重测量监控的设备。6.3是对所有设备包括硬件的提供提出总纲要求。
7.5.1主要是生产设备,如机床等
7.6主要是测量设备,如卷尺,万用表等
6.3是基础设施,如厂房、厂车、局域网络、电话等
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7.5.1c 监测设备的使用、实施
7.6 监测设备的鉴定、有效
6.3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测试设备,工具辅具
三种环境,即生产环境(7.5.1)、防护环境(7.5.5)、检测环境(7.6),以及三者与(6.4)的关系
7.5.1=7.5.5+7.6
6.4=7.5.1+7.5.5+7.6
6.3和7.5.1区别 前者是规定对资源的提供和确定,后者是规定对资源的控制和使用?
8.2.3和8.2.4条款哪些部分可以结合起来审?哪些部分应分开审?
对不合格现象的放行、改进、监视和测量方法等应该分开审核;对监视和测量要求、环境、人员资
格、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等可以结合起来审。
这取决于审核员的能力和企业产品和过程的特性吧?
两种过程,即(7.5.2)和(8.2.3)中的过程
前者是控制,后者是监视(和测量),后者是前者的一种手段!
前者只针对产品实现的过程,后者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
两种更改,即文件更改(4.2.3c)和设计更改(7.3.7)?
标准中有那些包含持续改进l
通过制订、评审和实现5.3 和 5.4.1 推动组织的发展,通过实施 8.2.2和 5.6 来评价组织的QMS存在的问题;通过 8.4 进而采取 8.5.2 和 8.5.3 达到持续改进 8.5.1
外包在那条,怎么查,不合格开那一条
一般来说,外包宜查7.4,但如果企业没有识别外包过程的话,不合格应开在4.1,如果识别了,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应开在7.4。
可在4.1查,根据不同的外包过程特点,对识别出的外包过程进行控制。有的企业会把有的外包按采购控制程序来控制。
开不合格我认为应开在4.1
7.4.1从几方面评价供应(采购过程)l
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一般从以下方面评价:
过去的业绩和资源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供方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情况、后续服务、支持能力及相关经验和历史业绩;
2、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3、供方提供该类产品方面的顾客满意程度;
4、供方的履行合同能力及有关财务状况等。
7.4.3和8.2.4检验材料的含义和区别
7.4.3提出对采购品进行验证的要求即“要对采购品进行验证”。8.2.4则是对产品进行监视与测量提出要求。
我认为应从其范围易于理解
7.4.3是对采购产品实施检验、验证;
8.2.4是对采购产品、过程中的产品和最终产品实施检验、验证;
你认为7.5.2 e,“再确认”,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进行“再确认”?有多少 种情况?
我认为这个“再确认”可以这么理解:“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
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并在适宜(或需要时)进行再确认”
你这个“适宜(需要时)”有点难理解了。举例说,当制程的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影响过程的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进行再确认。很多组织会周期性的对这些过程进行再确认。
小啃,这就是我可以长期在论坛上混的原因了!“当制程的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影响过程的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进行再确认。很多组织会周期性的对这些过程进行再确认”,你说的这些情况都适用于我的“适宜(需要时)”原则。
我认为应在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和测这些方面有变化时,如材料变更、产品或工艺参数变更、设备大修、人员变动和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时等情况下,就必须进行再确定。
生产现场有一台电视机,是不是监视装置
如果不要咬广嚼字的话,我认为不属于!
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些电子产品生产线,如果这台电视机是用来监视信号发生的话,可能对电视机的场和(或)行扫描有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就是!
这可能取决于这台电视机的用途
举一个不要作业指导书的企业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呀!哈哈,有这么问的老师吗?
我认为要根据人员的素质来定吧,只要没作业指导书,所有的人都知道是该如何做,能够保证质量就可以.所以说不好说那种企业不要.
评审主要是阶段控制,集思广益,确保设计满足要求的能力;
验证是按照策划的安排,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的认定,其方式有多种方式;
确认是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其条件是实际使用条件或模拟的条件,一般是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