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培训心得
2014年6月7日,我很荣幸聆听了云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4位老师的精彩讲演。
经过一天的培训,感触很深!其中吴锦屏老师的“医学科研选题”与张杰研究员关于“医学论文的写作和投稿的注意事项”给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年轻的医师渴望成为优秀的、综合实力强的人才。但一直以来,我们基层医师一直出不了彩。吴老师引用的一句名言让受益匪浅:一个医生会做,知识一个兵;会写,会将,是一个将;会科研,会教学,是一个帅;会组织管理,会前瞻性思考,是一个主帅。
目前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很多医生怕做课题,感到科研离我们很遥远,感到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医学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或是很多医师觉得临床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思考课题,思考科研的事。吴锦屏老师指出,临床医师接诊病人的诊疗过程本身就是科研的一部分,医疗和科研工作不但不冲突、不对立,相反会相得益彰。同时吴老师介绍了科研的组成部分,怎么来设计科研,科研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科研的思维技巧:求异、超常、逆向、梦想。最后吴老师通过几个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原来科研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如某地一门诊医师发现该地居民甲状腺肿大病例特多,逆向思维带领他进行调查,发现周边地区发病率没有这么高,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几个地方的水源有差异,查阅文献提出了设想,设计出一个有深度、有社会意义的科研项目。这个例子对于
我们基层医院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科研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做事,会思考,那么一个优秀的科研灵感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其次,张杰老师所讲的医学论文的写作与投稿赢得了在场学员的共鸣。教我们怎么识别非法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投稿的流程、技巧,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培训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理念,活化内容,实现医学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医学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学术型医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学术型骨干医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