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闻不如一见写作文100字
百闻不如一见西湖,我到现在都没有去过,总是听爸爸在说西湖,我好想去看一看。
这个星期,妈妈说带我去看西湖,游了西湖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我们一家人从湖滨码头出发去西湖的三潭印月了。开船前二十分钟,我背着双肩包,想休息台走去,我买了两个棉花糖和一包麦芽糖,我弟弟买了一条假蛇,那棉花糖好大一个怎么吃也吃不完。
船缓缓地驶,燕低低地飞。船轻轻地碰了一下石头,原来是到了码头了,我情不自禁地跑了出去,拿起照相机就往三潭印月那边跑,我迫不及待的想看三潭印月。
到后,我先拿着照相机照了几张,随后我开始观察三潭印月的样子,我还看见了河底的水草和小鱼,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一块块大石头我都能看清。三潭印月的外面有一条东西围着,是为了防止另外的船进去的。
我们是在岸上看得,虽然不怎么清楚,但我还是心满意足了。又坐船,我们来到了花港观鱼,我弟弟最喜欢鱼,他也最喜欢玩。
我们一起进了花港观鱼的门,又走了一段路,才来到花港观鱼。我看见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鱼,又看见了一条全红的鱼,远处又游来一条白色的鱼,各种各样的鱼,让我眼花缭乱。
我看见那边有一个买纪念章的机器,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一个,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花
港观鱼这个景点。走了没多久,我们又来到了一块草地上,弟弟看见有吹泡泡的人在那里吹,他也跑了过去,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着,后来弟弟觉得不好玩,就让爸爸去帮他买一个玩,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断桥,断桥残雪在冬天才好看。
一片片雪花在空中飘落下来,飘落到断桥上面,那才叫好看。才完了这几个地方,就已经到了三点半了,我们只好启程回家了,回码头的路上,我还看见了皮划艇和小松鼠,那只小松鼠跑的真快,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快乐和我一起回家!今天游览了西湖真是让我百闻不如一见。
常听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名字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记。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上个月和朋友去了一趟阳朔,那里景色宜人,山水秀丽如画,真的是名符其实。
技巧造句
1、学习并不等于模仿某种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2、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3、手艺相同的人,相互之间会揭短。同样有技巧的人,相互之间会竞争。
4、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5、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
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6、生活中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最可依赖的品质是耐心,最糟糕的行为是抱怨,最易见效的努力是从自己做起。
7、智慧,让古代人类学会捕食的技巧;智慧,让他们学会装饰;智慧,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智慧。
8、成功者拥有一流的态度技巧和能力。
9、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苏霍姆林斯基
10、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为了开拓我们小学生的视野,感受大学的校园生活,9月26日学校特地组织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体参观了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现位于钱塘江边下沙大学城,那是我妈妈工作的地方。所以学校要组织去参观,我格外高兴。 早晨,虽然天公不作美,可我们还是冒着雨兴致勃勃地按时乘车来到杭师大。 跨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而平坦的中心广场。我们在中心广场集合听取了杭师大校长的简短介绍后,排队去参观校史馆。走在校园里面,只见到处
是绿茵茵一片,景色宜人,远离热闹的市区,环境非常幽静,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在校史馆,我们了解到杭师大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有很多名人,如潘天寿、叶圣陶等都曾在此任过教,还有许多抗日的烈士也曾在此任课,有王家祥、谢广田、钱大同、任达赁等都是杭师大的学生。
杭师大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先后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教师,300名优秀校长,承接的各级各类课题多次获奖,小学教育是杭师大培养的重点。同时,杭师大提倡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才多艺。还经常与国内外学校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学校发展受到了杭州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学校正以百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向着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努力。 我们在校史馆拍照留影后,又去参观了图书馆。图书馆前面有两排人工喷水池,清澈透明的池水不时向两边喷洒,形成一朵朵水花,使人有凉爽的感觉。图书馆内各种书籍数以万计,环境安静又整洁。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体育中心和学生宿舍。最后,我们在杭师大校园宽敞的餐厅里用了午餐,也许是饿了,每个同学都吃得津津有味的。下午,在看完百年校庆的录像后我们结束了参观的行程。 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今天真正感受到了。
虽然我的脚因为受伤而感到很累,但今天的参观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亲眼看到了大学校园的生活,它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西汉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