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实验题目】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病例:

男,15岁,12天前由3米高处坠落,突发心慌,出汗1小时。

患者12天前上树玩耍,失手由3米高树坠下。臀部及左季肋部着地,除受伤部位疼痛外,可以行走。曾到医院检查:P84次/分,BP108/80mmHg,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要求回家,医生同意随诊检查,嘱如有不适立即返院。1小时前大便时突感心慌出虚汗,立即来院。 查体:P120次/分,BP80/60mmHg,神尚清,口唇青紫,四肢发冷,尿量减少,心肺未见异常,全腹压痛,左上腹为著,伴有轻度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分。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0g/L。 请做出临床诊断(诊断依据?),该病出于何种时期? 初步诊断:

失血性休克,由脾破裂引发,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依据:

(1) 左季肋部的外伤史;

(2) 有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口唇青紫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3) 有腹腔积液(积血)的腹部体征; (4) 血红蛋白下降。

该病处于休克期(微循环扩张期)

【实验目的】

1.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

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家兔(体重2.0kg以上)

2. 器材与药品

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

3. 方法与步骤

① 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② 颈部手术

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的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和气管,穿线备用。

③ 启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选择“失血性休克”实验配置。

④ 插管及心电的描记

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颈动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描记血压曲线;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静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深约5cm,描记中心静脉压曲线;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按要求分别将白、红、黑色心电电极放置于动物的左后肢、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

⑤ 肝素化处理

按10mg/kg剂量,经颈外静脉输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

【观察项目】

1. 观察家兔皮肤黏膜颜色、肛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等一般生理指标并记录。

2. 休克模型复制

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的50ml注射器内,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并稳定在40mmHg水平,15~20min后观察失血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记录。 观察指标 放血前 抢救后 呼吸 (次/分) 平均动脉压(mmHg) 中心静脉压(mmHg) 肛温 (℃) 口唇黏膜颜色 3. 抢救治疗

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 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

2. 动、静脉导管事先用生理盐水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经颈外静脉推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凝固。

3. 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要观察中心静脉压,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同样,放血的同时亦不可测血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