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届名校试题汇编(非选择题)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0届名校试题汇编

非选择题

该份资源涉及高频考点十七至二十五,详细如下:

高频考点十七 结合元素推断的无机综合题 高频考点十八 电化学综合题

高频考点十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 高频考点二十 无机推断题 高频考点二十一 化学实验题 高频考点二十二 化学计算 高频考点二十三 化学与技术 高频考点二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频考点二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

高频考点十七 结合元素推断的无机综合题

50、(2009~2010学年度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题,22)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五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2、3、4、5、6,其中A、B、C、E含有18个电子,D含有10个电子。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 用电子式表示B的形成过程 。 (2)若C为第一和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在空气中能够自燃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化学方程式是 。

(3)若C为第一和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C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和 。

(4)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E和C都含有18电子, E是一种6原子分子,可做火箭发动机的燃料,C是一种常见强氧化剂。已知16g液态E与液态C充分反应生成一种液态10电子分子和一种气态单质,并放出838 kJ的热量。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请写出E的结构式

②写出E与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HCl ;略 ;(各1分,共2分)

(2)2PH3 + 4O2 = P2O5 + 3H2O (2分)

(3)2H2O2 = 2H2O + O2 ↑(1分)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分)

(4)略 (1分) N2H4(l)+2H2O2(l)=N2(g)+4H2O(l) △H=-1676 kJ•mol1(2分) 51、(山东省济南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18)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

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B、C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写出元素名称),请设计一个简单

的实验证明这一结论 。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

为1:1和1:2的两种共价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I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在第 周期、第 族。 实验室中采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上同时制取元素A和I

的单质过程:

①写出电极C1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②当电极上产生112mL(标准状况)元素I单质气体时(假设

气体完全逸出,溶液体积不变),烧杯中溶液的pH= 。

(Kw1.001014

(1)(3分)氮(1分),取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观察是否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HNO3+NaHCO3===NaNO3+H2O+CO2↑ 或2HNO3+Na2CO3===2NaNO3+H2O+CO2↑(2分)(可不写化学方程式,其他合理的答案

也得分) (2)(2分)Al2O3+2OH-+3H2O===2[Al(OH)4]-(2分) (3)(2分)2Na2O2+2H2O===4NaOH+O2↑(2分) (4)(6分)第三周期,VIIA族(2分); ①2Cl-→Cl2↑+2e-(分)

②13(2分) 52、(安徽师大附中2010届教学质量监测,23)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X元素是

(2)X与W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 键(填“离子”“共价”)。

(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

①已知1mol 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写出加热条件下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又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式量为392的化合物B,1 mol B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 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 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① B的化学式为 。

——

② 已知1 mol·L1 100mL B的溶液能与1 mol·L1 20mLKMnO4溶液(硫酸酸化)恰好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H(1分)2)共价(1分)

(3)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 4H2O(2分)

△ —

(4)① NH4+ + OH ===== H2O + NH3↑ (2分)

———

② SO32 + Cl2 + H2O = SO42 + 2Cl + 2H+ (2分) (5)① (NH4)2Fe (SO4)2·6H2O (2分)

②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 4H2O (2分)

高频考点十八 电化学综合题

53、(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抽样检测C,21)如图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

(1)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烧杯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因为过量的Cl2氧化了生成的I2。若反应中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

①甲中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如果起始时乙中盛有200mLpH=5的CuSO4溶液(25℃),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若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g。

(1)①O2+2H2O+4e-→4OH-

通电 -- ②2Cl+2H2O====2OH+H2↑+Cl2↑

③5Cl2+I2+6H2O=10HCl+2HIO3 (2)①Fe→Fe2++2e-

②CuO(或CuCO3) 0.8(或1.24) 54、(北京市宣武区2010届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18)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 + 2H2(g) CH3OH(g) ΔH1

反应I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 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填“I”或“Ⅱ”)。

② 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I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 ③ 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A

导管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

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O2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惰性电极 。

②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

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① I ② < ③ 80% 250℃ (2) CH3OH(l)+ O2(g) = CO(g) + 2H2O(l) ΔH=﹣442.8 kJ∕mol (3)① O2 + 2H2O + 4e- = 4OH-

② 2CH3OH + 3O2 + 4OH- = 2CO32- + 6H2O

惰性电极 甲醇、KOH溶液

高频考点十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题

55、(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7)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

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

1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Ⅰ,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 系如右图。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 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②图中的P1_▲_P2(填“<”、“>”或“=”),100℃时平衡 常数为_▲_。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 将a mol CO与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

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 „„Ⅱ。 ④该反应的△H_▲_0,△S_▲_0(填“<”、“>”或“=”)。

⑤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⑥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温度和压强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

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T(℃) 150 _▲_ 350 n (CO)/n(H2) 1/3 _▲_ _▲_ P(MPa) 0.1 5 5 A.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B.根据反应Ⅱ的特点,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其在0.1MPa和5MPa条件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示意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压强。

---(1)①0.0030mol·L1·min1(2分,单位1分) ②<(1分) 2.25×104(2分) ③减小(1分)

(2)④< <(各1分共2分) ⑤BD(2分)

⑥A(每空1分共3分) B.(曲线1、压强 1共2分)

CO转化率 实验编号 T(℃) n (CO)/n(H2) P(MPa) 1 ⅰ ⅱ ⅲ

150 1/3 1/3 0.5 0.1MPa 5MPa

0 温度℃

56、(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七次月考,24)(1)80℃时,将0.40mol的

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O4 2NO2 △H>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20 40 60 80 100 时间(s) 0 n(mol) n(N2O4) n(NO2)

0.40 0.00 a 0.24 0.20 b c 0.52 d 0.60 e 0.60 ①计算20s—40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③反应进行至l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填“变浅”、“变深”

或“不变”) ;

④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 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2)①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 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

CH4(g)+HC=CH(g) CH3CH=CH2(g);△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 CH3CH=CH2(g)+ H2(g)的△H= ;

②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

③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文字说明)

(1)①0.0020mol/(L.s)②1.8 ③变浅 ④D

-1

(2)①124.2kJ.mol ②C3H8+5O2 3CO2+4H2O;③>;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57、(浙江温州市2010届五校第一学期期末联考,27)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反应达到平衡时,

(1)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用 nB tB 表示)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 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使用燃料电池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CO和H2(俗称水煤气)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该电池的两极分别通入燃料气(水煤气)和氧气。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

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水煤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二甲醚,同时还产生一种可以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3CO + 3H2 = CH3OCH3 + CO2 或 2CO+4H2 = CH3OCH3 + H2O。 上述水煤气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写1个) 。 (6)右图是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各自反应中对应的系数。

根据该图写出二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

(1)K=c(CH3OH)/c(CO)·c(H2) (2分) 减小 (2分)

-1

(2)2nB/3tBmol·(L·min) (2分)

(3)b c (2分) (4)Cu2O+CO2Cu+CO2 (2分)

(5)CO+O-2e=CO2 H2+O-2e=2H2O (任写一个得满分) (2分)

- 1

(6)CH3OCH3(g)+3O2(g) 2CO2(g)+3H2O(l) △H=-1455kJ·mol(2分)

2--2--

高频考点二十 无机推断题

58、(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4) 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掘起的“第三金属”,常见化合价为+4,0,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将氯碱厂、炼钛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铁矿经氧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反应为:

2FeTiO3 + 6C + 7Cl2 ==== 2FeCl3 + 2TiCl4 + 6C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每生

成1mol TiCl4 的过程中转移电子____________mol。

(2)TiCl4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冒白烟,白烟主要为白色的二氧化钛的水合物H2TiO3,试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① Mg(s) + Cl2 (g)==== MgCl2(s) ΔH= -641 KJ/mol

② Ti(s) + 2Cl2 (g)==== TiCl4(l) ΔH= -770 KJ/mol

则Mg与TiCl4反应的热化学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式为

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96t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H2______________t(不考虑生产过

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1) C、FeTiO3 2分

7mol 2分

(2) TiCl4 + 3H2O === H2TiO3 + 4HCl 2分 (3) 2Mg(s) + TiCl4(l) === 2MgCl2 + Ti(s) ΔH= -- 512KJ/mol 2分 (4) Mg易被氧化(防止Mg被氧化) 2分 2Cl- + 2H2O

Cl2 ↑+ H2 ↑+ 2OH- 2分

(5) 12 2分 59、(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模块复习,16)已知A为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X、E、F、G常温下为气体,C为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如被用作某些电池的电解质)。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注意: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 Y +氧气X C ④ +Y高温 A A 原电电⑤ 操作G D溶D无水晶 池 ① 解 △ ③ B溶氯气 +氧气 +氧气 +C E F G H 浓溶液 ②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反应④为A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Y和A的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从D溶液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a”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原电池反应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Mg+CO2===2MgO+C; (2分) (2)将D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干;(2分) (3)②4NH3+5O2 4NO+6H2O; (2分) (4)⑤C+4HNO3(浓)CO2↑+4NO2↑+2H2O (2分)

(5)2NH4++2e- = 2NH3↑+H2↑ (2分)

高频考点二十一 化学实验题

60、(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0年高三一模,26)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及CO、NOX(NO和NO2)的混合物,其中NO的体积分数占95%以上)等。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换器”,利用催化剂使CO和NOX发生反应大部分转化为CO2和N2。某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汽车尾气处理中CO和NOX的反应

并测量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组成。(已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中的NO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容器中生成的NOX为N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通入的NOX为NO,C装置增重8.8g,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则收集到的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高效催化剂,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气体,便彻底解决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浙江省绍兴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测,25.)在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有诸多刚途,请按要求回答: I、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从所示的分液漏斗中将下层液体 放出的操作步骤为: ① ; ②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到一个烧杯里,当下层液体 全部流出活塞的细孔时, ; ③从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④旋开活塞,将留在颈部的下层液体放出到盛接下层液体的 烧杯里。 II、用烧杯、分液漏斗、导管和铁架台组装了一套制取NO气 体的简易发生装置,如图25—2所示。该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是 。

(1)为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需要A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图25—4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 I①取下漏斗口上的塞子。(2分)②及时关闭活塞(2分) Ⅱ实现随开随关;控制NO的产生量,以减少污染(2分) Ⅲ(1)滴有酚酞的水溶液(2分)

(2)C中NH3溶于水,C内压强迅速减小,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分液漏斗,形

成喷泉。(2分) 62、(2010届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30)某同学想通过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III、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操作步骤:

①如图25—3所示,向分液漏斗C加入约20mL的浓氨水,用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塞住上口;

②放在B装置中,用70℃的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③迅速将迮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拔山,塞上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如图25—4),用注射器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蒸馏水,打开旋塞,形成喷泉。

Ⅰ.装置B的作用 。 装置D的作用 。 Ⅱ.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 Ⅲ.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 假设2:只有Na2SO4

假设3: 。

(1)假设2的反应方程式为 。

(2)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下实验:

加Ba(NO3)2溶液 加足量稀HNO3 C中的固体配成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

该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则假设3成立。

Ⅰ.B:干燥SO2气体,防止较多的水蒸气与Na2O2反应„„„„„„„„(2分)

D: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同时吸收过量的SO2,以免污染空气。„„„„„„„„„„„„„„„„„„„„„„„„„(2分) Ⅱ.用带用余烬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其是否燃烧。„„„„„„„(2分) Ⅲ.有Na2SO3和Na2SO4 „„(1分) (1)Na2O2 + SO2 = Na2SO4 „„(2分)

(2)否„„…(1分) HNO3有氧化性,据此不能确定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或二者兼有。„„„„„„„(2分)

(3)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再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或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试剂的选择和实验现象各2分共4分) 6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24)某课外兴趣小组测定某品牌牛奶中钙的含量,方法如下:取100mL牛奶,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使牛奶中的钙转化成难溶的CaC2O4沉淀;过滤,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沉淀表面吸附的少量(NH4)2C2O4、蛋白质等杂质;将沉淀转移至锥形瓶中,加足量的稀硫酸溶液溶解CaC2O4;然后以0.10mol·L-1

的KMnO4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溶液,共消耗12.00mLKMn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5H2C2O4+2KMnO4+3H2SO4 = 5CO2↑+2MnSO4+K2SO4+8H2O

(1)KMnO4溶液应盛在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2)若滴定管的规格为25mL,滴定前滴定管中液面的读数为5.20 mL,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填代号)。

A.5.20 mL B.19.80 mL C.大于19.80 mL D.小于19.80 mL (3)本实验是否需要外加指示剂? (填“是”或者“否”)。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

(4)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5)该牛奶中钙的含量为_________mg/100mL。

(6)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 A.滴定管未用KMnO4溶液润洗就直接盛装KMnO4溶液 B.向锥形瓶转移沉淀时,损失部分沉淀 C.开始时平视读数,滴定完成时俯视读数

D.CaC2O4的表面没有洗涤干净,吸附少量C2O42等杂质 (1)酸式(1分) (2)C(2分) (3)否 (1分),紫红(1分),无色(1分) (4) B (1分) (5)120(2分) (6)BC(2分)

高频考点二十二 化学计算

6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0年高三一模,28)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则

溶液中该溶质的pC = -lg10-

3 = 3。已知H2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H2O H2CO3 H2COHHCO33 HCO3HCO23 右图为H22CO3、HCO3、CO3在加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平

衡时溶液中三种成分的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pH = 9时,H2CO3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含碳元素离子为_______________。

(2)pH<4时,溶液中H2CO3的pC值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一定浓度的NaHCO3和NaCO3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都不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少量强碱....后其pH变化不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M2CO3为难溶物,则其KSP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现欲将某溶液中的M+以碳酸盐(KSP = 1×10

-12

)的形式沉淀完全,则最后溶液中的CO23的pC最大值为

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

5mol/L时,沉定完全)。

(5)若某溶液中含3mol Na-

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和HCO3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2:1,则滴入的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等于_______________mol。

65、(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模块复习,20)我省物产资源丰富。东海有蛭石,蛭石为一种层状结构的含镁的铝硅酸盐,是黑云母等天然矿物风化蚀变的产物,因为其受热膨胀时呈挠曲状,形态酷似水蛭,故此得名蛭石。膨化后的蛭石呈颗粒状,有隔热、耐冻、抗菌、防火、吸声等优异性能,但不耐酸。

⑴某硅酸盐矿石的组成可以看作SiO2中有1/4的Si被Al置换,再由Mg平衡其电荷形成的。该矿石的组成以氧化物形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取得了某种牌号的膨化蛭石样品,其成分可以用氧化物(MgO、Fe2O3、Al2O3、SiO2、H2O)的形式表示。为研究蛭石的组成,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流程及相关数据如下: 固体F (3.12 g) 固体A 过量CO2 滤液C 化蛭石矿膨(2.40g) 过滤 过量盐酸 滤液E 样过滤 过量NaOH溶 滤液B 过滤 固体G 固体D 灼烧 (6.40g) (8.92g))

①固体A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 ;②固体F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③通过计算,给出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某种膨化蛭石组成的化学式。 (1)MgO·Al2O3·6SiO2 (2分) (2)①SiO2 (2分) ②0.040mol (2分) 2.40g ③n(SiO2)= 60g/mol = 0.04mol(1分)

设 固体G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 mol,MgO的物质的量为y mol 依题意有:

160x+40 y=6.40 214x+58 y=8.92

解得:x=0.020 mol y=0.080 mol (2分) 由②知: n(Al2O3)=0.020mol

于是n(H2O)= (11.20-40×0.08-60×0.04-160×0.020-102×0.020)÷18=0.02 (mol) 则: n(MgO ) :n(Fe2O3) :n(Al2O3) : n(SiO2) : n(H2O) =0.080mol :0.020mol :0.020mol :0.04mol:0.02mol ==8 :2 :2 :4:2 ==4 :1 :1 :2:1

即该蛭石矿的组成为: 4MgO·Al2O3·Fe2O3·2SiO2·H2O (3分)) (不化简扣1分) 66、(东北师大附中2010届三模,26)某人设想以下图所示(含有某种催化剂的)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

(1)写出通入S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2)若通入SO2的速率为2.24 L•min1(标准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

应维持不变,求左侧水的流入速率(结果用mL•min1表示)

(1)SO2+2H2O-2e= SO42+4 H+(2分)

(2)13.4 mL•min1(3分)

高频考点二十三 化学与技术

6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36)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熏蒸杀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然。我国粮食卫生标准(GB2175—2005)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 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测定。 【实验课题】粮食中残留磷化物的定量测定

【实验原理】5PH38KMnO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 412H2S

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

【操作流程】安装蒸馏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褪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C中盛有200g原粮;D、E、F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mol/L的KMnO4的溶液(H2SO4酸化)

(1)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抽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盛装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去除B装置,则实验中测得的PH3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集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

-4

加水稀释至25mL,用浓度为5×10mol/L 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mg/kg。

-3

68、(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2010年四校第一次联考,36)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其

部分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

4NH3(g)+5O2(g)=4NO(g)+6H2O(g) △H=-905kJ/mol 2H2(g)+O2(g)=2H2(g) △H=-483.6kJ/mol

则N2(g)+2H2 2NH3(g)的△H= ;

(2)如果工业上,在一定温度下,将1.5molN2气体和6molH2气体通入到体积为1升的

密闭容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则其平衡常数为 。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反应物质的浓度

③使用催化剂 ④降低温度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降低

混合气体的温度而使氢气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其原理类似于下列哪种方 法? (填编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渗析 ④萃取

理由是 ; (4)可以用氯气来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会有白烟(成份为氯化铵)

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假如该厂生产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实验室若需用80mL浓度为5mol/L

的氨水时,需取20mol/L的氨水 mL(用100mL的容量瓶)。假如该氨水的pH=a,加入相同体积的盐酸时,溶液呈中性,则此盐酸的pH 14-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2.4kJ/mol (2)0.057(mol·L-1)2,①② (3)②;通过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物质的状态,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没有谈到状态的改变,

而只说温度不得分)。

(4)8NH3+3Cl2=N2+6NH4Cl (5)25mL;小于

高频考点二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

69、(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34)A、B、C、D为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2,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的P亚层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D元素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2对成对电子。 (1)当n=2时,AB2属于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中有_____

个 键,_____个键。(6分)

(2)当n=3时,A与B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2分)

(3)若A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2,A、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分)

(4)已知某红紫色络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该络合物中的中心离子钴离子在

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配位体之一的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右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

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3分)

(1)非极性(2分),2(2分),2(2分) (2)原子(2分) (3)P>S>Si(2分) (4)Co3+[Ar]3d6(2分),三角锥形(或四面体)(2分) (5)1:2(3分) 70、(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七次月考,30)现有部分前四周期元素的性

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A B C D E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第三周期中的半导体材科 L层s电子数比p电子数少l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大 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 1)写出元素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2)B单质分子中,含有 个键和 个键,元素B的气态氢化

的空间构型为 。

(3)A、B、C第一电离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 (4)C单质的熔点 A单质的熔点(填“高于”或“低于”),其原因是: 。

(1)ls22s22p63s23p63d54s1(2)1 2 ,三角锥形 (3)N>O>Si

(4)低于 C1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Si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以很

强的共价键结合,而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以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因而原子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71、(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模块复习,21)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⑴写出F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 ⑵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⑶由A、B、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物质俗称光气,分子中A原子采取sp2杂化成键。光气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其中碳氧原子之间共价键是_____(填序号): a.2个σ键 b.2个π键 c.1个σ键、1个π键

⑷EB晶胞如右下图所示,EB晶体中E2+的配位数为_____,EB晶体和NaCl晶体中离子排列方式相同,其晶格能分别为:EB为3401kJ/mol、NaCl为786kJ/mol。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2点原因是____________。 ⑴ 1s22s22p63s23p63d24s2(2分) ⑵ sp3(2分) O ⑶ Cl - C - Cl (2分) c(2分) ⑷ 6 (2分) Ca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离子间的平均距离小于NaCl(2分)

高频考点二十五 有机化学基础

72、(2010届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33)

氢化阿托醛是

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1)氢化阿托醛被氧化后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在合成路线上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② ③ 。 (3)反应④发生的条件是 。

(4)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mol氢化阿托醛最多可和______mol氢气加成,1mol氢化阿托醛发生银镜反应可生成__________molAg。

(6)D与有机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8的酯类物质,则X的结构简式为 。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满足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1)羧基„„„„(2分) (2)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各1分共2分) (3)NaOH溶液加热„„„„„(2分)

(4) „„„„„„„„„„„(2分)

(5)4 ; 2 (6)CH3COOH ; 6 „„„„„„„„„„„„ (以上每空2分)

73、(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2010年四校第一次联考,38)柠檬酸三丁酯(TBC)是绿色环保的增塑剂,应用极其广泛,它的结构式如左下图,

已知柠檬酸的结构简式为

1—丙醇的键线式可表示为

试回答:

(1)TBC的分子式为 ,在研究TBC的结构时要用到一种谱图(如下),用于

推测 等信息,它是 图(填序号);

A.核磁共振氢谱 B.红外光谱 C.质谱

(2)1—丁醇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1—丁醇,反应类型为 ,化学方程

式为 ,TBC在该条件下 (填“能”或“不能”)生成含醛基的化合物;

(3)柠檬酸与甲醇反应生成柠檬酸三甲酯的化学方程式 ; (4)合成TBC时,不同条件对酯化学率的影响如下表:

n(酸):n(醇) 酯化率/%

时间/h 酯化率/%

温度/°C 酯化率/% 130 89.5 140 96.2 145 97.4 150 97.4 160 97.2 0.5 40.0 1.0 70.2 2.0 94.3 3.0 97.4 5.0 97.4 1:5.0 95.1 1:5.5 96.3 1:6.0 97.0 1:6.5 97.4 1:7.0 97.2 酯化反应时应选择的条件如下:它们分别是n(酸):(醇)、时间、温度,其中最

佳的是: (填序号)。

A.1:5,1h,130° B.1:5.5,1h,140°C C.1:7,2h,160°C D.1:6.5,3h,145°C

(5)TBC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C18H32O7(1分);化学键或官能团(2分);B(1分)

74、(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3) I. 有机化合物A 一E的转化如下列反应框图所示,1molA和2mol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

应,生成饱和一元醇X,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①一④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5,其结构简式如下(-R-代表某种烷基),已知在光照条

件下,A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只得到一种产物,A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下图所示的反应关系: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C→D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1) C4H10O 1分

(2)醛基 碳碳双键 各1分 (3) 3、4 2分

(4)CH2Cl CH2 CH2CH2COOH 2分

(5)HOCH2 CH2 CH2CH2COOH + H2O 2分

(1)C10H11O2Cl 2分 (2)

2分

(3)碳碳双键 羧基 各1分 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