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案(二年级上)
《注重卫生常洗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清洁的表现及爱清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 教育过程: 一、比一比
师:同学们,让咱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 1.同学互相评价。
2.请做的好的同学说说,怎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这些同学真是爱清洁的好孩子。 板书:爱清洁
过渡语:怎样才能成为爱清洁的好孩子呢让下面这些同学告诉你。 二、学一学(使学生懂得爱清洁、讲卫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
看课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 1.小组交流:
这位同学是怎样讲卫生的刷牙有什么好处除了每天早上要刷牙以外,还什么
时候应该刷不刷牙有哪些不好她刷完牙后又该做什么了呢
2.汇报、小结: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刷牙对保护牙齿很重要,如果早晚都刷牙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是一个尊重别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三、说一说(向学生进行良好文明习惯教育,教育学生讲究“手”的卫生。) 1.学生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有哪些好习惯。 2.小组交流:
小虎用脏手抓馒头吃,结果怎样呢小虎肚子里为什么会有蛔虫呢
小明用脏手待朋友,结果怎样朋友为什么不和小明握手为什么不接他的西瓜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要把手洗干净 4.小结:
洗手不仅对健康有好处,也是一种文明行为,我们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5.拓展:
你有哪些讲卫生的好习惯给大家说说。 四、读一读儿歌 五、活动
做一做卫生知识小卡片,再和大家交换看看。
《常修指甲讲卫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爱护指甲的重要性。 2、通过相互讨论和互相观察,知道如何爱护指甲。
3、感受亲亲指甲钳的温馨气氛,乐意使用指甲钳剪自己的手指甲。 活动准备: 一把指甲钳。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
教师做手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的样子,问:小朋友猜猜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肚子痛呢最后,教师告诉大家:因为常常自己咬手指甲。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指甲的作用。
教师:小朋友,你有指甲吗你知道指甲有什么用吗 3、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指甲。 ◎教师:大家都知道指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指甲呢
◎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一些结论,如:指甲长了要即使剪掉,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即使洗手等等。
◎教师:如果指甲长长了,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得出一些结论: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还会伤害别人;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许多脏东西;经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形,还会将病菌带入口腔;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 3、参与“亲亲指甲钳”的游戏。
◎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教师先让学生认识指甲钳,再边念儿歌边走到学生身边用指甲钳碰碰学生的手,让大家感受游戏的快乐。 ◎学生乐意剪自己的指甲。
《小脚勤洗白又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天天洗脚的原因和洗脚的好处。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核心要素:每天走好辛苦洗洗它真舒服 天天洗不懒惰洗干净再休息 活动准备:水盆、香皂、香皂盒、毛巾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在家里,你们每天都洗脚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脚吗洗完脚后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洗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二)关键步骤
1.教师提问:“洗脚需要哪些用品用什么水温洗脚你自己会洗脚吗怎么洗” 2.示范洗脚的方法:学生观察后进行描述。 (三)结束部分:
改编歌曲《洗手》,将“洗手”的歌词改为“洗脚”。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洗脚的方法。 家园互动:
1.家长引导学生养成每天睡前主动洗脚的良好习惯。
2.家长自身注意养成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身教重于言教)。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知识链接:
脚,由于不断着地走动,更易被灰尘污染,再加上鞋袜包裹,通风散热差,易于出汗,不洗脚会产生臭味,时间长了,易繁殖病菌。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但可以去掉污垢,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能解除疲劳。同时,洗脚还能促进睡眠。冬季,睡前洗脚,能预防冻疮。脚上的穴位多,对人身体的相关器官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洗完脚后,应适当地给予按摩,这样,会更有利于人身体的健康。此外,保持鞋、袜的干净,适时剪脚趾甲,都是很有必要的。
《标准站姿》教学设计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演示示范法,行为辨析法 活动目标:
1、 掌握正确的站姿 2、 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
核心要素:两手臂 垂直放 收小腹 挺胸膛 眼平视 看前方 脚并拢 站姿棒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教师示范站姿。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一边示范一边提问:“小朋
友,你们觉得老师的站姿好不好”
2、 在教师示范和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站立时,头是怎样的肩膀和手臂是怎样的双臂和双脚是怎样的”(头不歪,眼睛平视;肩膀自然放平,双臂自然下垂,双腿和双脚并拢。) (二) 关键步骤:
1、 音乐游戏《停止与站立》
(1) 讲解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往前走。音乐停止,学生也马上停止走动,并要求以正确的姿势站立在原地。
(2) 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当音乐停止,学生站稳后,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好,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站姿站立,最后让学生互相之间,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站姿好。
2、 组织学生有韵律地大声诵读核心要素的三字儿歌。 (三) 引歌套词,儿歌新唱 活动延伸: 1、 与学生团讨:
(1)“正确的站立姿势是怎样的” (2)你觉得自己站姿好吗正确吗好看吗
(3)你认为在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站姿(升旗、表演、打
招呼等。)
2、可采取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站姿的礼仪教育。
例如:在学生园观察其他班级小朋友的站姿后,可与学生一起讨论: (1) 你看到哪个小朋友站姿最好看、最正确 (2) 你认为哪个小朋友的站姿是错误的,应该如何改 (3) 我们该怎样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自己的站姿 (4) 你认为最好看、最正确的站姿应该是怎样的
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较大的镜子前练习站姿,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站姿,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站姿与同伴和老师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站立姿势。
《坐有坐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行为与习惯:生活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养成良好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表现良好的个人气质。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及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坐的经验和信息。在坐时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儿歌。 2、制作课件。 3、用来奖励的小红花。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
1、师播放《中国功夫》引导学生思考
(1)歌曲中的哪几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听歌曲的过程中你又什么感觉
2、老师导课:就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们在平时要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怎样才能做到像歌中唱的那样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正确的坐姿势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学习坐立走正确的姿势 活动:正确的坐姿 幻灯片出示课本中的坐姿
1、师:图片中哪些学生的坐姿是正确的哪些学生的坐姿是错误的 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回答
2、师:如果你是小老师应该怎样帮哪些同学纠正他的坐姿 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正确的坐姿 3、结合儿歌学习正确坐姿的要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
老师相机引导:他的脚是怎样放的身子怎样背怎样他坐的样子像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正确坐姿的儿歌谁来读 指名读儿歌(坐如钟 腰板挺 腿并拢 脚放平 )
师:一起读一读行吗
学生齐读儿歌(坐如钟 腰板挺 腿并拢 脚放平 ) 4、练习正确的坐姿
师:请大家捧起书本读书,我看谁坐得最端正。 师:能不能加上儿歌再坐一次
5、我们读书写字的时候都要“坐如钟,腰板挺”。(出示插图,儿歌)。 6、背诵儿歌
《走路姿势要正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及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三个比喻的意思,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走的经验和信息。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儿歌。
2、制作课件。 3、用来奖励的小红花。 四、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走 老师在讲台上来回的走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老师是怎样走的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发表意见 2、儿歌学习走的要领
教师出示儿歌:走如风 脚步轻 头不摇身不晃 学生齐读
学生展示正确的走姿
教师鼓励学生一一上台展示,对好的同学颁发小红花奖励。
《回家礼仪不可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生活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 教学难点:辨别基本的家庭礼仪要求。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情感体验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导入
播放视频《家礼》,从而引导出本课课题——家庭礼仪。 (二)教学过程 一、家庭成员礼仪 老师设置疑问:
活动1: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家里所有成员都有血缘关系 ,都是跟自己
最亲近的人,还用得着注意那么多礼貌、礼节吗,那样的话是不是太做作,太假了其实不然。
父母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理应孝敬父母和长辈,而孝敬父母和长辈体现在生活 中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细节礼仪上。
1、家庭礼仪——起居之礼
集体朗读并感悟,体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叠好被子理好床,轻手轻脚道声好。 晚上睡前道晚安,脱鞋解衣放整齐。 平时房间要整洁,长辈生病要体贴。 父母工作真劳累,热情递茶送安慰。
活动2: 出示投影仪:唐诗《游子吟》,这首诗歌颂了谁的爱 作为子女不能辜负父母的爱,外出时要遵循哪些礼仪要求呢 2、家庭礼仪——出行礼仪
外出之前征同意,说明去向和时间。 有事耽误要联系,出远门,报平安。 长辈离家温馨别,长辈回家问嘘寒 二、家庭礼仪——待客、拜访礼仪
分组设置情境:
第一组假如周末的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玩,恰巧父母不在家,你怎样以礼相待做个热情的小主人
第二组,某个星期六的晚上,想起了我儿时的伙伴——小明,周日准备去他家看望一下他,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小客人 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归纳总结如下:
客人来 起身迎 引入座 茶水敬 大人谈 应安静 若游戏 动作轻 客人走 说再见 客远走 门轻关 小客人 不怠慢 热心陪 诚相伴 同游戏 懂谦让 好玩具 能共享 做客前 约在先 说人数 定时间 如约至 勿早晚 小礼品 人喜欢 入座后 坐相端 主人物 不乱翻
主人忙 要适时 先致谢 再告辞
《学会称呼懂礼貌》教学设计
活动准备:
1.将《熊小弟丢了什么》制作成动画。 2.《回声的故事》录音,配简单画面。
3.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故事及教材中“交流会”“体验馆”“实践园”栏目中的画面等。
4.“礼貌之星”小奖章若干。
5.课前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体验购物、坐公交车等,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可安排学生进剧场观看电影。
活动过程:
一、故事《熊小弟丢了什么》导入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一起来看。 (播放课件:熊小弟丢了什么,画面最后定格在大象的话“你丢东西了!”) 小朋友,你知道熊小弟丢了什么(礼貌)
小结:熊小弟对待爷爷、奶奶、同学、保安叔叔、老师多不礼貌呀!这样的朋友,我们喜欢吗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哟!(出示课题)
二、交流、体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1.用礼貌语,做文明人。在生活中你会用哪些礼貌用语呢又是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呢
小组讨论,交流。(相机出示: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对待长辈要用“您”,早晨见面说声“早”, 平时互相问问“好”。分别“再见”别忘了。 若要求人帮,“请”字先用上, 得到别人帮,“谢谢”口中讲。无意影响人,忙说“对不起”,回答“没关系”。文明好孩子,人人都夸奖。)
齐诵以上的小儿歌。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出不少平时使用的礼貌用语,在孩子们的交流中,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孩子归类,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
孩子们更准确地运用礼貌用语。
2.我们小朋友平时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是个讲文明、知礼仪的孩子。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熊小弟吧。
(课件出示《熊小弟丢了什么》故事中的四个场景)引导学生说一说 ①早晨,熊小弟背着书包走出家门。(除了与爷爷奶奶道声“再见”,用上“您”的称呼,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奶奶或爷爷,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礼貌道别。如爷爷要送小熊去学校,熊小弟该如何礼貌地拒绝等。)
②路上,同学与熊小弟打招呼。(引导学生用上“你早!”“你好!”) ③校门口,熊小弟遇到保安叔叔与老师。(礼貌打招呼“叔叔早!”“老师早!”老师还可以提出话题:校门口,保安叔叔和老师正在说话,我要不要上前打招呼呢)
熊小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编个新故事《有礼貌的熊小弟》。同桌交流。
(提醒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我们也是文明的小听众喔!)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改编教材中的故事时,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礼貌用语。故事中提供的三个场景正是学生每天都要遇到的,所以老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一素材,并可联系学生的生活适当地拓展教材,如遇到保安、老师正和家长谈话等,引出话题,在相互的交流中给予学生行为上的指导。
3.小朋友,看来你们个个都是有礼貌的孩子,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如果你遇
到以下情况该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是礼貌之星。
(结合教材中图片)
①回到家,见到爷爷奶奶。(“爷爷好!”“奶奶好!”“我回家了。”老师适当点明,回到家要主动与长辈打招呼。)
②爸爸加班回到家。(与爸爸问好,还可为爸爸做些什么)
③走廊上,男孩撞到了同学,并把同学的书本等弄到了地上。(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讲)
④一个同学有事找老师,老师正和同学谈话。(进办公室先说“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老师与同学谈话应静静等待。老师可引导进一步讨论,如遇急事找老师,可以怎么说。)
⑤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一位同学遇到了老师。(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有的时候礼貌就是一个点头微笑。)
由获“礼貌之星”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演一演。 三、故事总结
一起来听个小故事《回声的故事》。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文明用语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润滑剂。互敬互爱,我们的班级、我们所处的社会才会和和美美。
《谦虚礼貌会说“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
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
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
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礼貌用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二)学习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出示句子(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
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从这你觉得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看出品词对不起,您。读出她的彬彬有礼。
(3)出示(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微笑着,没关系证明女青年是个什么
样的人这里是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读出她的宽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
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进行思想教育。
(5)从今往后,如果你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你会怎么做同桌交
流。
(三)交流收获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待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 (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 ),减少( )矛盾。 (3)学会礼貌待人,( )使用( ),就能使( ),( )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 ),而且反映出( ) (5)从上面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挑食习惯不可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认识到偏食的危害。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2、养成良好
1、让学生懂得不偏食的好处。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卡片,一起看一看。这些卡片上面的食物有没有你最爱吃的和不想吃的,然后说一说你平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
二、讲解我们吃三餐的意义。
1、早餐占全天身体新陈代谢供应能量的最大比例,不吃早餐,人会缺少提供脂肪燃烧的能量,时间久了,大脑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2、午餐所储存的能量是提供肠胃吸收营养和对抗下午精神不佳的重要来源。 3、晚饭可以吃的清淡一点。 三、老师指出偏食的害处。
1、儿童偏食、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甚至感染肺炎、哮喘等。
2、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使身高、体格发育受到影响。 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每天吃饭都要定时、定量。就会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样,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产生饥饿感,饭菜就会感到香甜了。
2、少吃零食。
3、吃饭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的坏习惯。 4、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5、养成爱整
洁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6、吃饭时要安静、不说话,不嬉笑打闹,以免呛入气管中。 五、课外拓展:
1、怎样帮助身边的小朋友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讨论回答。 2、学习儿歌: 同学们请牢记, 挑食偏食不可取。 蔬菜水果和肉类, 营养全面强身体。
六、课堂教学总结。
我们要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再加上适当的运动,我们就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健康歌来结束这节课。
《过新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习收集与春节活动(如庙会)相关的资料。 4.学习在人多拥挤的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5.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重点和难点:
1.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主动了解春节礼节、讲究及相关文化。感受春节当中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2.认识春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3. 学习在人多拥挤的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4.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教学准备:
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如窗花、对联等),收集反映春节内容的工艺品和服饰等(唐装、帽子等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回忆逛庙会的体验;
收集在庙会上购买的有特色的小玩意或纪念品;收集与家人同逛庙会的照片或录象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春节与庙会 (一)了解有关春节的事
1.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按照传统的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也有自己传统的新年,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2.同学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说给大家听,老师补充。(泰国是每年四月过传统的新年,印度是在十月,埃及是在尼罗河涨水的时候过新年,我国的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在十月或六月过新年。)
3.我们是怎样和家人过春节的
4.看看书上的四幅图画的是什么(舞狮子、耍龙灯、贴窗花、逛花市、张灯结彩) 过春节时,你还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逛庙会)
(二)感受有关庙会的热闹场面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讲讲你和家人一同逛庙会的体验和感受: (1)庙会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2)庙会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三)展示小收藏
请逛过庙会的同学将自己在庙会中收集的小玩意拿到班上与大家分享,有特
色的小玩意可以做出特别介绍。
二、“你来我往”逛庙会
(一)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怎样保护自己 1.在庙会上你发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2.小组讨论你们遇到了这些不愉快的事应怎样办
(1)人多拥挤,怎样防止与家人走散如果找不到家里人,怎么办 (2)在人多的地方怎样防止丢钱物
(3)有人乱扔垃圾,这样好吗你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4)在人多的地方买东西,你发现有的人不排队,你应怎么办 (二)模拟活动:逛庙会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把刚才讨论的问题,表演一下,使同学增长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小结:我们只有注意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人多拥挤的环境里,要有进行自我保护的策略与方法,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三、送出新年小贺卡。
(一)学生制作的贺卡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
(二)贺卡送给好朋友 师:同学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希望和祝福,是吗现在请大家互相交换贺卡,送出自己的祝福,也得到了朋友的祝福吧!
生:互送贺卡,互相祝福。
《养成睡午觉的习惯》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蒙头、不趴睡; 2、 使学生能区分不同的音乐情绪,在音乐中入睡和起床; 3、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愉快入睡。
活动准备:
1、 用及时贴自制七色花若干;
2、 录音机,优美舒缓及活泼的磁带各一盘。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出示七色花)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花(引导学生认识七种颜色,说出名称\"七色花\" )知道是从哪来的吗(孩子们讨论)小结: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这是小仙女送给咱班甜甜小朋友的七色花,因为呀,甜甜午睡可好了。小仙女就悄悄地送给了她一朵七色花。 2、 提出午睡要求:
(1) 小朋友要把小鞋分清左右整齐地放在活动室里;(2) 躺好后,自己盖好小被子,把胳膊放在被子外面,千万别蒙着头睡。也不能趴着睡;(3)只要小朋友不讲话,不玩别的东西,闭上眼睛听着音乐一会儿就睡着了。
3、 播放《摇篮曲》声音由大到小直至消失,教师指导学生入睡。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睁着眼睛。那样,小仙女就不会来了。只有等小朋友都睡着了以后,小仙女才会悄悄地把美丽的七色花放在小朋友的枕头底下。 4、 教师扮做\"小仙女\"将七色花放在午睡好的学生枕头下。
5、 播放欢快音乐,声音由小到大,学生陆陆续续起床。
6、 寻找七色花: 师:小朋友找找看,小仙女送给你七色花了吗(孩子们在枕头下找到了美丽的七色花,互相观看,欢呼,高兴极了)活动总结:小班的孩子午睡习惯基本没有形成,教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一教育契机。本次活动中,
教师针对小班孩子比较天真幼稚的特点,设计了\"小仙女送花\"来引导孩子主动午睡。入睡前后不同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衔接自然,恰倒好处。孩子们在音乐中入睡和醒来,区分不同音乐的情绪,培养了初步欣赏音乐的能力。
《如厕讲文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明如厕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文明如厕。
2、增强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知道一个小小的上厕所也应讲究秩序、遵循要求,遵守公德,既方便自己也要给他人带来方便。
3、通过自身描述,亲身体验实践,提高对文明如厕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如厕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最好看看那个国家的厕所;要想证明一个国家是否注重环境清洁,也去看看厕所。一个人的素质如何也能通过上厕所体现出来。 二、指出不文明如厕的现象
1、在厕所里躲猫猫;人为破坏厕所门、水笼头、拖把池;洗手后没关紧水笼头;
2、把厕所当聊天室;便后手纸乱扔;便池周围满是污渍; 3、将果皮垃圾扔进便池内;拖把乱甩等。
三、指出如何文明如厕
1、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爱护所有卫生设施,不将垃圾丢入洗手池、拖把池、便坑内,以防管道堵塞。
2、大小便入坑,手纸入篓。男生正确使用小便池,不要把小便撒在地面上、纸篓里、墙上,不能把大便解在小便池里,不能用脚踩小便池。
3、保持厕所洁净。脏水倒入便坑里,不要泼洒、滴落在地面上,以免地面打滑、肮脏。拖把一定放在拖把池里清洗,洗好后拧干,不能乱甩,以免溅污四周。洗手池洗抹布、毛笔等请把水关小,洗完后把池子四周的污渍擦一擦。
4、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厕所里不打闹、不喧哗,不乱涂乱画,保持墙面洁净。
四、制定班级文明如厕公约
1、采用学生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文明如厕,每周评比一批文明如厕的好孩子。
五、介绍厕所标志 六、介绍厕所标语
《与伙伴友好交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 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形成友好相处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辨析能力有限, 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 会比较难体会到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所以本课时的难点就是: 让学生发自同心地认同与伙 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看完后 老师要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可要边看边想哦。 )
1、听故事《金色的房子》
2、谈感受。 看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小女孩自己在家玩时感到很孤单, 后来 有小动物跟她一起玩时感到很开心。 只有跟大家友好相处, 才能有真 正的快乐。 )没错,我们人与人要友好相处才会快乐,那我们应该怎 样与人相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如何与同伴相处 2、解题。
(1)你们的同伴会是谁(同学、朋友、亲戚)
(2)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理解相处的(结合例子告诉学生相 处指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
(3)平时你与同伴间友好相处你会感到怎样(可以使人心情愉 快,学习有劲,力争向上。)
(4)与同学相处不和谐时你又会怎样(心情烦躁,郁闷,无心上 学。) 师: 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怎样才能让同伴与自己相处得 愉快呢
三、身边的相处技巧。 (一)技巧 1:赞美他人
1、出示计算小能手获奖照片,设置情境:上次班里很多同学获 得了计算小能手,同学们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赞美,并让被赞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赞美是真诚的鼓励,赞美是对别人的鞭策。,即使是一个微 笑一句真诚的赞美语言,你都会令别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2、活动:学学赞美别人。 两个同学一组, 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 让另一个同学说 一下感受。交换角色。
(二)技巧 2:学会倾听
1、情境剧:学生 A 要跟学生 B 说话,学生 B 一边听一边漫不 经心地东张西望, 于是学生 A 就找了学生 C 说, 学生 C 很认真地听, 学生 B 又走来打断她们的对话, 于是学生 A 和学生 C 两人不理睬学 生 B,一起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2、讨论:为什么学生 A 喜欢和学生 C 玩呢
得出:我们要学会倾听。
《按时上学不迟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学唱上学歌,了解学生在家时早上的生活习惯及早上到校的情况。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语:你们说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是讲每天早晨应该把当天的事安排好,这样才能把一天的事情做好。那么,你们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做哪些事儿呢
(4) 学生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2、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P21 –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诉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b书可以按上课顺
序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方便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注意:放书时不要卷角!
4、学唱儿歌自己来
来来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子自己戴;自己的被褥自己叠,玩完的玩具收起来;自己洗的脸儿净,自己刷的牙儿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勤快的小乖乖。
5 、布置作业
《学会分享》 教学设计
一、导入,照片之中寻分享 1、看照片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度过。现在,我有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就是我搜集到的你们快乐的瞬间。请看——
(点击播放学生照片) 学生观看照片。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指名学生回答)
总结:一起看书,每个人都沾到了一点书香;一起游戏,每个人都分享到了快乐;一起分享美食,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你们快乐的样子感染了我,所以我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现在又把照片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就变成我们大家的快乐了。这就是分享!
2、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学会分享”。 宝贝们,大声地喊出我们的主题吧! 过渡:一个人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快乐。我们来看一个动画—— 二、动画之中说分享 1、体会莫莫为什么不开心。 过渡:莫莫又是怎么做的 2、说说莫莫收获了什么。 三、情境之中悟分享
1、学生上台表演小品《六个桔子》。 2、学生谈分享。
(一)用事例说分享。 (点击出示课件)
1、我把铅笔借给同学用,他给我弄丢了,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不敢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
2、上次,我把一本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了好朋友,可是他却没有给我回送一本。我觉得我吃亏了。
3、我曾经跟好朋友分享过我的小秘密,可是他却告诉了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了,害得我很没面子。
4、放学时,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他妈妈生病了,他要早点回去照顾妈妈,
但今天又是分值日,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出示完后)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小小法官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讨论一下,他们怎么做最合适
五、现实之中真分享 1、老师给学生送上礼物。
2、学生说得到礼物的心情、收获等。
总结:真棒!学会了分享,就得到了快乐和幸福,也收获了友谊。 六、歌曲之中唱分享
总结: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二(1)班马上就要下课了。在这美好的时刻,分享我的歌声,分享你的微笑,记住这美好的时光,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点击出示音乐) (唱完,跳完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