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来源:好兔宠物网


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 2013——2014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 晶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恪守kâ 坍圮帖yùn 挥斥方遒..pǐ 熨..qiú B.蜕变tuì 点缀然àn 长歌当哭dānɡ ..zhuì 黯..C.诅咒zǔ 敛裾头支票kînɡ ..jū 嫒女..yuán 空.D.洗涤永jùn 攒射zán 无济于事jì .dí 隽...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婉然 袅娜 脉脉 息列索落 B.梵婀玲 屠截 卓有成效 陨身不恤 C.潭拓寺 噩耗 没精打采 声名狼藉 D.幽僻 余暇 万户侯 浅尝辄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第6次三方首脑会晤时,希拉克对普京热情有加,一直强调与俄罗斯关系目前“各方面都很好”。普京也投桃报李,对希拉克的热情款待表示了....热情洋溢的感谢。

B.目前,市场上原装打印机耗材与兼容打印机耗材和假冒伪劣打印机耗材同时销售,产品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让广大用户难以选....购。

C.一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让台北女孩孟庭苇红透世界华语圈。但6年前,就在这个甜歌公主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突然选择隐退。 ....

D.经过反复比较,国际科技界公认我国大亚湾核电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世界上进行中微子实验的最佳地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抢险救灾中,可敬的军人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但是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1)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3)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 弥漫 违反 B、创立 弥留 违反 C、创新 弥留 违犯 D、创立 弥漫 违犯

6、仿写句子,要求以“爱”为话题,符合人物身份,句式与例句一致。(4分)

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求助,痛苦时的问候,成功时的提醒。 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伤心时的安慰,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____ ,失败时的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氓之蚩蚩,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 。 (2)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2

2.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5.将下列文言语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分) (2)夫晋,何厌之有?(2分) 三、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题。(4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

3

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4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第一段中划线的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美丽形象?(2分)

2、第一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2分)

3、第二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

4、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4分)

5、第二段共六句话,对它们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2分)

A、①②③用了动态静写的方法,把画面写活了,赏景的角度也不断变换。 B、④以抒情的插笔,用对比手法,将朗月和淡月进行比较,指出美是多种情态的,这是一种朦胧之美。

C、⑤写月光下的树影,有灌木丛落下的斑驳的黑影,有杨柳稀疏的倩影,表现了各自鲜明的形象。

D、⑥句从浓淡、明暗、疏密的配合上,写出了和谐美妙的荷塘月色。

五、(22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最后一碗热汤面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迟疑疑地说:“俺俩想到你那儿,也摆个卖饭的小摊儿,你看中不中?家里头实在没啥活。憋闷的慌……”

父亲的电话是有来由的。学校放寒假时,我回到豫中农村的家,父亲谈到农村的钱不好挣,我就随口说道,我们学校有好多外地人摆的小吃摊儿,生意很好,每天下来能挣好几十块哪!爸妈一听就来了精神了,说那中呀,一天就是能落下二三十块也中,比在家里强啊。咱不会做大鱼大肉,不过,你妈会烧个热汤面,学生都没吃过,保不准爱吃哩!我说就是老吃苦,起早贪黑、吃风喝冷的。爸妈赶紧说,那算什么苦呀,俺俩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最后商定,过罢春节爸妈再在家待一段时间,如果实在没活儿的话就去。 我当时也没把这话当真。老家离我读大学的城市相隔几千里,再说,爸妈都是五十岁的人了,爸腿有病,还晕车,妈又没出过远门,家里还有一大摊子,妹妹在读小学……想不到,父亲还是把电话打过来了。我真不想让他们来,看着父亲在自己的眼前受苦,于心何忍呀!因此,听到父亲的话,我犹豫着不知道怎么回答。父亲的声音又在那头响起:“要是不中……你看,家里也实在是,实在是没个抓钱的地方,要是不中……”我知道父亲是真的难为住了,家里要是好赖有个事做他都不会打电话过来的。我多希望他和妈歇歇呀,可是,我和妹妹的在他们眼里看似天文数字的学费,他们往哪里凑啊!我最终还是对着话筒那头的父亲说:“咋不中呀,你们来吧,路上小心……” 几天后,父母结伴来到了这座城市。父亲在大门口打电话给我。我甩下电话,疯似的往门口跑去。乍一看到门口局促不安地立着的他们,那疲惫的神色、那熟悉的皱纹,想着他们这么大岁数,为着子女,还要大老远跑到一个人地两生的城市谋生活,我的眼泪不禁噼里啪啦掉下来。父亲不安地搓着两只布满老茧的大手,不停地说,哭啥哩,哭啥哩。好久,我止住了泪,伸手掂起地上一只破旧的帆布包,一手搀住妈的胳膊,说,妈、爸,走,到俺宿舍歇歇脚吧!爸赶紧跨过一步按住包说,我跟你妈商量了,先把这一摊子安

6

生住了,再到你屋里看看!我知道他们怕这副行头去给我丢人,心里就酸酸的,但勉强他们也没用。就说,那走吧,我跟你们一块去附近租间房子吧!爸和妈都不让我一起去,怕耽误我的课。我一再跟他们解释下面的课过后温习就行了。他们还是不听,无论如何要我赶回去。我不得已只好走。妈又突然喊住我,解开旁边的帆布口袋,从里面掏出一大包东西塞给我。爸在旁边说,你妈知道你从小爱吃爆米花,来的时候专门爆了几锅给你带来。妈望着我,慈祥的脸上带着憨憨的笑。我的鼻子又酸起来。

晚上父亲打电话过来,说都安顿好了。我赶过去,那是学校附近一间低矮的平房,里面只有一张床,一盏灯,潮潮湿湿的。父母已经很满意,说,这都中,这都中。

第二天,父母的小吃摊儿开张了。一个塑料布搭的棚子,一套简易的锅灶,和其他的小吃摊儿混在一起。从一开始,父母就不要我去帮忙,说他们俩应付得来。要我白天多看点书,吃饭还在学校吃,下晚学后过来再叫我妈给我做点好吃的。我坐在桌旁,爸妈默默地在锅灶边忙活。爸添水、洗菜、切菜,妈就和面、擀面、切面条……面做好了,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放在我面前,爸妈就在旁边慈祥地看着我吃。每天晚上在这里吃碗面,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父母终于还是要走了,政府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治理,规定所有的摊点必须马上搬走,在昏黄的灯光下陪着父母吃热汤面的历史也将远去了。这是最后一个晚上了。妈仍在默默的擀面条,为她的儿子做在城里的最后一碗热汤面。我在凳子上坐不住了,问爸,这儿做不下去了,回去干什么呢?爸沉默了很久,低沉地说,你别替家里操心,路是人走的,总不会真的把人憋死吧!他用忍耐承受着一切。我再也无语,转过头去。昏黄的灯光下,妈熟悉的身影在案板前晃动着,瘦削的肩一耸一耸的。我走到爸跟前,对爸说,我择菜吧!爸默默地让到一边。面好了,还是满满的一大碗,冒着热气,中间洒着一些青的葱花、香菜……面摆在面前,一家三口挨得紧紧的,妈仍慈祥地看着我吃。妈那一晚上说了不少话,要我注意身体,要我舍得花钱。我什么都听进去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进去,只把脸埋在热腾腾的热气里,任泪水在双颊恣意横流。

7

几天后,爸来信了,说他们到家了,一切都好,不要牵挂。妈叫他对我说,这次出去也见了世面了,也不亏,只是到底没去我住的地方看看,总是个遗憾。

(摘自《中国青年》作者 清新)

1. 爸妈为什么要去学校门口“摆个卖饭的小摊儿”?(1分)

2. 第三段中,父亲两次说“要是不中……”,而两次都没有把话说完,这是为什么?(2分)

3. 最后一段妈妈遗憾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字数不超过10个。(2分) 4. 从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父母不但处处为子女考虑,而且还甘愿为子女吃苦?(2分)

为子女考虑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愿吃苦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用“我”的口吻在文章最后一段加一段议论的话。(不少于50字)(3分

六、作文(40分)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