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限(wL)大于50%、孔隙比(e)大于 1.0。
2、沿埋藏深度从上到下含水量增加,土质由硬到软明显变化。
3、在天然情况下,虽然膨胀率甚微,但失水收缩强烈,故表面收缩,裂隙发育。
4、红粘土经后期水流再搬运,可在一些近代冲沟,洼谷、阶地、山麓等处堆积于各类岩石上而成为次生红粘土,由于其搬运不远,很少外来物质,仍然保持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wL)大于45%,孔隙比(e)大于
0.9。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地区,在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也有局部分布。
地貌一般发育在高原夷平面、台地、丘陵、低山斜坡及洼地上,厚度多在5米~15米,天然条件下,红粘土含水量一般较高,结构疏松,但强度较高,往往被误认为是较好的地基土。
由于红粘土的收缩性很强,当水平方向厚度变化不大时,极易引起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建筑破坏。
红粘土的一般性质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较高,一般分别为30%~60%和 1.1~
1.7.且多处处于饱和状态,饱和度在85%以上。 2.含较多的铁锰元素,因而其比重较大,一般为 2.76~
1 / 2
2.90.
3.粘粒含量高常超过50%,可塑性指标较高;含水比为 0.5~
0.8,且多为硬塑状态和坚硬或可塑状态;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压缩系数一般为
0.1 MPa-1~
0.4MPa-1,固结快剪的C一般为 0.04 MPa-1~
0.09MPa-1,内摩擦角一般为10°~18°。 各指标变化幅度大,具有高分散性。 4.透水性微弱,多为裂隙水和上层滞水。
5.红粘土的的厚度变化很大,主要有基岩的起伏和风化深度不同所致。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