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来源:好兔宠物网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王竹青

王竹青给爸爸按摩双腿。

王竹青,女,生于2001年4月2日,现年15岁,在岫岩龙潭中学八年二班就读。她活泼开朗,待人热情,做事认真,学习勤奋,乐观向上,但谁都不会想到,在她的背后曾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令人心酸而又感人的故事。

她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爸爸是一个残疾人,妈妈神智不清,她的外婆又体弱多病。这个家庭对一个花季女孩意味着什么,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没有家人的关爱,幼小的她早早地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强自立克服了一个个难关。

王竹青的妈妈生下孩子后,神智不清,几乎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自理。孩子出生后,不得不由外婆抚养。当她懂事的时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着玩,她也回家找妈妈,她对着妈妈闹着,却被妈妈打得鼻青脸肿。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她对妈妈的爱,

相反她对妈妈的爱更深厚了。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她的耳边猛喊:“你妈妈是傻子!你妈妈是傻子!傻妈妈!傻妈妈...”,她说:“傻妈妈也是妈妈,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我爱妈妈。”

她总是细心的照顾妈妈。她常常给妈妈洗脚,剪指甲;帮妈妈洗头,洗澡;给妈妈喂饭,帮妈妈上厕所。她常常守护在妈妈的身边,就像妈妈的守护神。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不知为什么妈妈走失了。她四处寻找,整整找了两天,在一座大桥下,她终于找到了妈妈,妈妈蜷缩在桥洞里,浑身湿淋淋的。她抱住妈妈哭喊着:“妈妈,我爱你!女儿不能没有你,你好好的呆在家里,我愿好好照顾你一辈子”。从此她再也没让妈妈走失过。

爸爸有一条腿残疾,走路十分不便,不能做体力劳动,只能靠做力所能及的手工活,挣点钱养家糊口。懂事的女儿一方面节衣缩食,另一方面尽可能帮助爸爸多分担一些家务。有一次,快过新年了,爸爸给她二百块钱,让她买一套新衣服,她坚决不肯。因为她知道这是政府送给爸爸的困难补助金。她把这钱留给爸爸,买米买面填补家用。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常常挖药材,捡废品,卖了钱,买一些学习用品,结余的钱给家里买生活用品。看到孩子每天很辛苦,爸爸和外婆都心痛的流下了眼泪。

2013年的冬天,爸爸不幸患上了脑溢血,人事不知。在亲戚的帮助下,爸爸被送进了县医院,王竹青日夜守护在爸爸的身边,给爸爸喂饭,按摩翻身,接屎端尿,换尿布,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爸爸的病情奇迹般的好转,慢慢的恢复了意识,后来能够坐起来。医生说:“爸爸恢复得这么好,简直是个奇迹。”

爸爸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对一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王竹

青一要上学,二要照顾妈妈,三要照顾爸爸,外婆又年老多病,家庭的重担就重重的压在一个不满14岁的女孩的身上。面对生活的困难,她选择坚强。她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做饭,做好饭,先喂饱妈妈,再安排好爸爸和外婆,自己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匆匆上学去了。午饭由外婆凑合着做,下午放学后,她放下书包就赶紧干起了家务。

她每天就是这样的忙忙碌碌,但从不叫苦叫累,贫困的生活造就了她坚强的性格,她不但能熟练地做好家务: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还能做许多农活,耕地,种田,除草,收割,她干起活来,特别起劲。种菜的时候,她一个人犁地,施肥,撒种,她种出的菜长势特别好。

她在逆境中,乐观向上,以孝为先的品质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她被誉为“岫岩美德少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岫岩十大最美家庭”。政府部门,对她的家庭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她的爸爸妈妈被安置在岫岩龙潭养老院。她和外婆也得到了民政部门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她学习更加勤奋了。她说她有两个愿望,一是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让爸爸妈妈外婆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像钱学森爷爷,邓稼先爷爷一样,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凭着她那坚定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相信她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崔源碧海

烈士山小学崔源碧海——打扫卫生做家务。

自强、自立、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他——烈士山小学五年四班的学生崔源碧海。

他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一直以来,他本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父母寄于了他很高的期望,对他的教育也很严格,在父母的教导下,在老师的熏陶中,他逐渐成为了一名自强少年。

在生活中,他尊老爱幼,见到邻居爷爷奶奶主动问好;看到他们手担重物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主动上前询问,大家都对他赞叹不已。遇有路人问路,他会热心的予以帮助;同时他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每年的压岁钱拿出三会之一用于慈善,给身边急需帮助的人;外出游玩时做到文明出行,不仅自己不乱扔垃圾,还会有意识地捡

拾垃圾,热爱文明从自身做起。

在校期间他被评选为大队委员、学校志愿者、班级的升旗手等等……,这些荣誉都是使他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从一年级入学开始,他就担任班长职务。平日里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平时日常学习,他认真做好老师交待的每一项任务,热心帮助第一名同学,使得班级气氛和谐,成为一个快乐团结健康向上的班级体。他积极肯干,能主动承担起年间抬饭送饭的重任,保证同学有序就餐。担任志愿者期间,他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分担任务,遇到雨天雪天,会早早到校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接书包和雨具,提醒他们路滑小心摔倒注意安全,尽到自己一份小小的爱心,做好老师的小助手。上课时,他总是认真的跟着老师思路走,生怕自己一不留神错过哪些重点的内容,当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他总是先独立思考,努力求解,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放学在家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地、做馒头、擀皮儿、包饺子,担当起了小管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名小小的男子汉就该这样成长。对了,去年他们家的福字,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贴的呢!

行为成就美德,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我们有幸生在最美好的时代,当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充分发展弘扬我们传统美德的同时,能够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我们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杨超博

杨超博是班级的劳动委员,他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一直以来,他本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在奶奶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的日子里,他总是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守护着奶奶。这样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谁又能想到他背后的故事:

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他有这样的背后故事:5岁那年爸爸因与人纠纷打架进了监狱,

不久妈妈不堪生活重负也离家出走了,从此他便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艰辛让本就身体薄弱的奶奶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爷爷一个人的肩上。各种巨大的压力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一个本该享受父母关爱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他没有低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强,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帮爷爷支撑着这个家,用爱心温暖着为重病的奶奶,用行动来诠释自己的孝心。

小超博是照顾奶奶最好的帮手,带给奶奶无限的慰藉,鼓励奶奶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虽然奶奶下身处于无意识状态,但只要一个细小的动作,他就能猜出奶奶想要做什么,什么时候该给奶奶翻身,什么时候该给奶奶喂饭,这些杨超博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跟爷爷学会了怎么给奶奶换尿布、怎么给奶奶洗身子。在得知按摩有助于奶奶病情的恢复后,小小的他,经常给奶奶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是个力气活,每一次,他都会累得气喘吁吁,但小超博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抱怨过一句,更不曾半途而废,这一按,就是四年!一边按摩,他会一边给奶奶讲些学校的事,有时还会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小超博有时给奶奶洗尿布,还要做家务、写作业,这些他从来不觉得脏从不说声累,那是一份亲情的付出与守候。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他还学会了做饭。年仅12岁的杨超博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年小懂事的小超博为了更好地照顾奶奶,每天晚上都睡在奶奶身边,随时照顾奶奶起夜。平时别的同龄孩子来约他玩都不去,只为照顾在奶奶身边。即便在院子里玩一会儿,也从不离开奶奶房间远一点,就怕听不到奶奶的叫声。由于生活的不易,杨超博懂得挣钱的艰难,他额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他从来不错花一分钱,攒起来好留给奶奶治病。

几年来,杨超博在悉心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的同时,从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朋友,他总是用一颗善良纯朴的心对待别人,从不与人斤斤计较,“乐观坚强”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他的评价,“自强自立”的他成为了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