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V转换为4~20mA电路分析
0~10V转换为4~20mA电路分析
信老师,您好!
我是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正在做“电流转换电路”的设计,0~10V转换为4~20mA,我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推导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式,我附上了题目和相关的图,您能就以下两个思考题帮我分析一下么?然后给我回复。我在中华工控网也给您回帖了!
万分感谢,有机会来北京我请您吃饭,呵呵!
[附题]
简要说明: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模拟信号经常采用4~20mA电流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本电路的功能是将0~10V的输入电压信号ui转换成4~20mA的电流信号Io供长距离传输用。
思考题:
1.电路中电位器W1、W2和W3的作用各是什么?怎样相互配合调整才能使输出范围为4~20mA。
2.图中第2级放大器的增益应如何计算?(难点)
回答:
1, 首先说明,按照你提供的参数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2, N1在输入10V时会反相饱和导通。原因是你在抄袭电路时,将R2,W1的阻值搞错了。
3, 第1级N1是反相衰减是放大器,应该将输入的0~10V电压信号变成负0~1.6V的信号。增益A=-(RF/Rf)Ui
RF=R2+W1=1.5KΩ+200Ω
Rf=R1=10KΩ
此时 A=-(1.6/10)Ui=0.16(0~10V)=0~1.6
4, 第2级N2是反相加法器,在接受前级输入的-0~1.6V同时与零点基准电压W2取来的-4V电压相加后,再与反馈电压VR11(0.4~2V)比较取得平衡,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流的目的。
加法器电路是一个典型的反相加法放大器,输出电压Eo可以有以下公式表示:
Eo=-[Vi1(RF/Rf1)+Vi2(RF/Rf2)]
式中 Eo 输出电压
Vi1 前级来的信号电压(-0~1.6V)
Vi2 系统零点基准调节电压(-4V)
RF 加法器反馈电阻(10KΩ+600Ω)
Rf1 前级信号输入电阻(10KΩ)
Rf2 基准调节电压信号的输入电阻(100KΩ)
由于后一级电路要求,反相加法放大器是一个1:1的加法电路。所以
Eo=-[Vi1(RF/Rf1)+Vi2(RF/Rf2)]
=-[Vi1(10.6/10)+Vi2(10.6/100)]
=-[0~1.6(1~1.06)+4(0.1~0.106)]
=-[0~(1.6~1.696)+(0.4~0.424)]
=-0.4~(2~2.12)V
反馈电压VR11=(4~20mA)100Ω=0.4~2V
A,首先调整W2,使输入信号在0时,输出信号为4mA。最好精确测量W2的调节输出为4V。
B,再输入10V信号,调节W1使输出信号为20mA。
C,再将输入信号降为0,观察输出信号是否回到4mA。如果偏离4mA,可微调W3使输出为4mA。
D,重复B,C,直到输入0~10V,输出4~20mA即可。
所以,W1=量程满度电位器;W2=零点调节电位器;W3=校正电位器。
不知道这样回答能否使你满意?
-----------------------------------------------------
0~5V/4~20mA电压电流转换典型电路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点儿促进作用!
实际应用时,可以在0~5V输入端并一只10K电阻,可以解决部分网友发生输出不可调整的问题.
零点调整电位器上端至电源间的100K电阻换成51K即可.
http://bbs.gkong.com/dispbbs.asp?Boardid=9&ID=93033
---------------------------------------
4-20 mA电流环原理分析
订阅
一般传感器会把一个物理信号利用电桥等转化为与之对应的电信号,比如电压或电流。下面以一个恒流源电路来分析电压信号怎么产生与负载无关的电流信号,当然要产生
4-20mA的电流信号,则把电压信号利用放大电路进行变换之后肯定是能做到的。如果传感器直接出来的是电流信号,则可以先变为电压信号,再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肯定还能转换到4-20mA的电流信号。当然变换过程中的关系别人不需要知道。但是自己得知道,这样才能知道4mA的电流对应的物理量是多少,20mA的信号对应的物理量是多上少。
下图是郝兰德电路,是典型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其特点是负载电阻有一端接地(恒流源通常有这个要求),而取样电阻两端均不接地。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个要求,关键就是上面一个运放和电阻的匹配。上面一个运放显然是跟随器,其输入阻抗很高,可以看成开路,其输出阻抗很低,可以看成电压源,而电位与Rs右端相同。这样就避免了R2中电流对输出的影响(R2不从输出端取用电流)。
由运放虚短概念可知,
V2=V1,V5=V4
V3=V2+(V2/R3)*R4 ―> V3=V2*(1+R4/R3)=V1*(1+R4/R3)
V1=R1*(V5-V)/(R1+R2) + V -> V5=V1*(1+R2/R1) –V*(R2/R1)
= V3 –V*(R2/R1) = V4
采样电阻RS两端的电压为:V4-V3= V*(R2/R1)
流过RS的电流为:(V*(R2/R1))/RS,其大小与负载电阻RL无关,受输入电压V控制。
因此一般在处理器端对数据进行采集时,一般是把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用ADC来处理。对于精度不高的场合可以就直接接一个250欧姆的精密电阻,转化为1-5V的信号。如果精度要求高的话可以先用运放来处理再用ADC采集。下面是几种恒流源电路。
所谓环的概念,它要出去两根线进行传输,到达处理器之后要接上负载电阻,以供AD采样。正好构成一个环状。
电流环通信原理
比较古老的通信方式,RS232通信的资料一大堆就不多说了。
20mA电流环路串行接口也是一种应用较广的接口电路,其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如图所示,由于其没有形成正式标准,因此一般计算机的数据传送设备不具有这种接口。但其接口电路简单,发送正、发送负、接收正、接收负四根线分别组成了输入电流回路和输出电流回路。在发送数据时,根据数据的逻辑1和逻辑0来有规律的使回路形成通、断状态(图中用开关示意电流的有无)。电流环串行通信接口的最大优点是低阻抗传输线对电气噪声不敏感,而且易实现光电隔离,且传输距离很长。
分析一个大家接触得较多的电路。很多控制器接受来自各种检测仪表的0~20mA或4~20mA电流,电路将此电流转换成电压后再送ADC转换成数字信号,图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电路。如图4~20mA电流流过采样100Ω电阻R1,在R1上会产生0.4~2V的电
压差。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则流过R3和R5的电流相等,流过R2和R4的电流相等。
故: (V2-Vy)/R3 = Vy/R5 ……a (V1-Vx)/R2 = (Vx-Vout)/R4 ……b 由虚短知: Vx = Vy ……c 电流从0~20mA变化,则V1 = V2 + (0.4~2) ……d 由cd式代入b式得(V2 + (0.4~2)-Vy)/R2 = (Vy-Vout)/R4 ……e 如果R3=R2,R4=R5,则由e-a得Vout = -(0.4~2)R4/R2 ……f 图九中R4/R2=22k/10k=2.2,则f式
Vout = -(0.88~4.4)V,即是说,将4~20mA电流转换成了-0.88 ~ -4.4V电压,此电压可以送ADC去处理。
电流可以转换成电压,电压也可以转换成电流。图十就是这样一个电路。上图的负反馈没有通过电阻直接反馈,而是串联了三极管Q1的发射结,大家可不要以为是一个比较器就是了。只要是放大电路,虚短虚断的规律仍然是符合的!
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
则 (Vi – V1)/R2 = (V1 – V4)/R6 ……a
同理 (V3 – V2)/R5 = V2/R4 ……b
由虚短知 V1 = V2 ……c
如果R2=R6,R4=R5,则由abc式得V3-V4=Vi
上式说明R7两端的电压和输入电压Vi相等,则通过R7的电流I=Vi/R7,如果负载RL<<100KΩ,则通过Rl和通过R7的电流基本相同。
三极管Q1 2N2219的作用:扩展运放输出电流,因为op1不能输出20mA这么大的电流。该三极管可以与运放合并,看成一个放大器。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