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见解和其他一些杂想
首先,什么是中国音乐呢?根据百度百科,中国音乐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自宋代以来,中国音乐主要以本土繁衍、变异 的方式发展,而到了清朝末年,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主要是学校歌曲与军歌的逐渐传入,新音乐由此兴起。
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很明显的就如中药,都是依照经验行事,是长年累月的反复实践得到的,而缺乏理论上的依据,中国传统音乐也如此,相对于多样的民族传统音乐,音乐的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而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站不住脚的,所以中国音乐发展出现瓶颈而止步不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在掠夺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这对中国传统音乐造成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刺激了其发展。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形成自己的科学的音乐理论。鸦片战争爆发,可以说,是我们的近代音乐的开端。
很多人认为,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出现了危机,走上了抛开传统全盘西化的道路,正如冯老师课上所说的现象,很多外国人专门跑来中国听一些原生态的民族音乐,而且表现得很热衷。还有现在中国音乐教育重视西洋音乐而轻视民族音乐。然而他们的思想是狭隘的,音乐首先是世界的,其次才是民族的。当年意大利歌剧传遍欧洲,为什么没有出现意大利歌剧一统欧洲的局面,反而它传递到哪里,哪里的民族歌剧就得到较大的发展?其次,民族音乐绝不能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东西注定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中国音乐的定义是很正确的:中国音乐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音乐只有博取众长,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蓬勃生机。
中国音乐的发展,要摒弃民族化和洋化这些无意义的讨论,存在就是合
理。如果坚持这样这些狭隘的观点,只会限制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借鉴西洋音乐,来发展中国音乐。正如林则徐所说:师夷之长以制夷。正是由于狭隘的民族性,中国出现的音乐大师,如冼星海、聂耳等,
只能闻名于本民族而没有站到世界级的行列中。
对于外国人跑来中国听中国的民族音乐这个现象,为什么对于本民族的
好东西我们自己反而漠视呢?着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迷失,对中国音乐能否走向世界的迷惑。而庆幸的是,中国出现了女子十二乐坊等探索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些仁人志士,且取得一定的成功。或许,外国人的所为仅是一种猎奇心理,觉得新奇神秘而好奇观之。这说明中国音乐要融入世界音乐中且保持自身的特性。为什么贝多芬为世界音乐大师,他的音乐为世人共赏?因为其作品具有超越于民族性的思想艺术价值。所以,中国音乐要走向世界才能更好的发展。
冯老师风趣幽默,课上妙语连珠,总能把一些乏味的事情说得生动有趣,个中夹杂着一些另辟蹊径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冯老师的课永远都不觉得累。冯老师的很多独特见解引起我们的思考。人之所以凌驾于动物之上在于人会思考。从小开始所谓的义务教育可以说就是应试教育,训练我们寻求标准答案,答案基本是唯一,很大程度上扼杀我们的创造性,限制我们的独立思考,最后大家都成为一个模子出来的机器人,只会一种操作的机器人。我也一样,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事和物,司空见惯,理所当然而不会去探究,没有自己的见解而随大流,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或者说权威真么样我就怎么样。对于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已缺乏好奇心,变得麻木不仁了。现在想,这样浑浑噩噩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我都不是我了,活着还有意义?所以,做人就当如冯老师,出淤泥而不染,居闹市而不躁,每时每刻总能保持一份自我,众人皆醉我独醒,活出自我,活出个性。冯老师是我的榜样,多谢冯老师!
有一点对冯老师上课的提议,在教学课上我建议老师用ppt教学,因为大家都习惯ppt教学好多年了,这样的话我相信效果和效率都会好很多。例如老师想介绍长笛、短笛,在ppt里放映图片就一目了然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