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P
1.阅读巴金的《繁星》一文,回答问题。(本题共5小题,共12分)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题1】文章写了作者哪几次看星星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分)
【小题2】文章语言优美,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从划线的3句中任选一句__________,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分) 我选择第句,赏析:
【小题3】在课堂上,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读的重音同学们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2分) 【小题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 A.开头的“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是不能写成“我爱星天,但我也爱月夜”的。 B.第三自然段中“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并不是因为“我”流泪的缘故。 C.第三自然段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展开描述。 D.第三、四自然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从点上写看星空,再从面上写看星座。【小题5】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探究作者写“繁星”的意图。(3分)
1923年,19岁的巴金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到上海、南京求学。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他乘邮船离沪赴法。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
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文中一、三两段反复写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3分)
【小题2】赏析语言(3分)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小题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3分)
【小题4】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1.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今日是也 (2)长跪而谢之 (3)以牒为械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小题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甲]段记叙第二回合斗争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__________,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壮举并表示要效仿他们,随即,用“”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乙]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是“”的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用原文回答)(4分)
【小题4】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2.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3)负势竞上(4)鸢飞戾天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根据提示填空。(3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小题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5分)
1.(4分)江上 王安石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本诗中一个“漾”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读诗,你能揣测一下作者此时的心境吗?(2分)
2.古诗词赏析(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小题2】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该联表达了作者的②。(2分)
3.【古诗阅读】 白石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①。 家住水东西,浣②纱明月下。
[注释]①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②浣:洗。 本诗没有直接写月光,但处处暗示着月光的皎洁、明亮,请试做分析。(3分)
4.古诗词阅读(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小题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这样的一则消息:“万里长城上了2004年度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此班级将开展“珍爱长城”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给主持人拟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语言连贯通顺,至少要有一处修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