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练习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一、选择题

万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⑤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A、①③④⑦ B、①②④⑦ C、④⑦ D、④⑤⑥⑦

3、当今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违法违纪,经受不住考验,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放松或拒绝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世界观上出了问题。这说明:

A、自发产生的世界观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 B、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D、世界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6、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C、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7、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体现思维和存在辨证关系的是:

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一切皆流,无物长住

8、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C、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9、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0、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说明: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

11、“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A、理生万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1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第 1 页 共 4页

万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1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按图索骥 ③画饼充饥 ④削足适履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

15、被推翻的法国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D、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6、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的时代脉博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托马斯·阿奎那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8、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9、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只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必定能取得成功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21、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是

①艰苦奋斗 ②解放思想 ③实事求是 ④群众路线 ⑤独立自主 ⑥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22、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3、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2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 2 页 共 4页

万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2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9、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于2013年2月3日揭晓。“感动中国”人物普遍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人间大爱。这表明( )

A、道德信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0、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32、[2010·全国卷]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3、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34、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难以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做出预防措施。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2012年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就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要随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完善,这是

A、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第 3 页 共 4页

1--5 万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二、非选择题

36、(08广东卷39)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37、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2分)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12分)

38、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 4 页 共 4页

万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BAC 6-10 AADBD 11-15 DBCDA 16-20 BBDCD 21-25 CCDAB 26—30 BCCCB 31-35 BAAAB

二、简析题

36、【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解析】此题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只要正确指出辨题的错误即可。解答辨析类题目,必须正确运用有关知识,逻辑性要强,说理要深刻。

37、(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2)①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材料三中,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8、(l)任何哲学都是自己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一定时代的哲学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真正的哲学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

第 5 页 共 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