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4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的变迁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中15132生检验杂志2016年12月第26卷第24期Chin J Health Lab Tec,Dec.2016,Vo1.26,No.24 ・细菌耐药性研究・ 2010年一2014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 对阿米卡星耐药性的变迁 詹玲玲,陈约慧,周蓓蓓,应芙蓉,余方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 了解2010年一2014年温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变化。方法 收集2010年一 2014年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各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共8 293株。使用VITEK2 Com— 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杆菌科 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前4位分别是弗劳地枸橼酸、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 形杆菌。耐阿米卡星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等其他抗生素耐药性>75%。耐阿米卡星的肺炎 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44.58%和43.41%。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大肠埃希菌和耐头孢 哌酮/舒巴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体外敏感率高达86.10%和61.19%。结论 阿米卡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可选择药物。 关键词:肠杆菌科;阿米卡星;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685(2016)24—3622—03 Resistance trend Ot clinical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to amikacin ZHAN Ling—ling,CHEN Yue—hui,ZHOU Bei—bei,YING Fu—rong,YU Fang—you Clinical Laboratory,£ 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00,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trend of clinical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to amikacin in Wenzhou area during January 2010~December 2014.Methods 8 293 strains of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isolated from various clinical speci— mens in patients at the First M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10 to 2014.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 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were performed by VITEK 2 Compact 60 automated microbiology analyzer.The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WHONET 5.6.Result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Enterobacteriaceae to amikacin was very low.The resistance rates of Citrobacter freundi . 6s Z pneumoniae.Escherichia col and Pr0teus mirabilis were the top 4 to amikacin.More than 75%of resistant to imipenem and 43.41%resistant to ertapenem.Vitro amikacin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were resistant to aztaeonam,cephalosporins,cephalosporins,ciprofloxacin and other antibiot— ias.Amikacin resistant K/ebsiella pneumonia were 44.58%sensitivity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resistant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resistant to cefoperazone/su1. bactam to amikacin were as high as 86.10%and 61.19%.Conclusion Amikacin has a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tro a. gainst common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linic.and iS an optiona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Enterobacteria resistant to carbapenem. Key Words:Enterobacteriaceae:Amikacin:Resistance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 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J。近年来,随着广谱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甚 至出现对临床上使用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泛耐药 株,给临床治疗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造 成极大的困难 j。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当前临床上 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构筑了 产B一内酰胺酶的最后一道屏障 j。但近年来革兰 阴性杆菌对其耐药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耐碳青 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不断增多,进一步限制 了碳青霉烯抗生素在临床抗感染中的应用 J。氨基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18—11) 糖苷类抗生素是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阴 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且具有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后 效应(PAE)。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的抗生素后效 应时间为(58±31.2)min,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生素 后效应更是>12 h,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株的可选择药 物 J。但阿米卡星与其他药物一样面临耐药问题。 作者简介:詹玲玲(1988一),女,本科,检验技师,主要从事细菌耐 药机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通讯作者:余方友,E—mail:wzjxyfy@163.con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情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本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 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年12月第26卷第24期Chin J Health Lab Tec,Dec.2016,Vo1.26,No.24 1材料与方法 表1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 1.1菌株收集2010年一2014年从温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 菌科细菌,共8 293株,其中2010年1 176株,201i年 1 365株,2012年1 668株,2013年1 936株,2014年 2 148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由卫 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仪器与试剂VITEK 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 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法国生物梅里埃 公司);培养基MH琼脂干粉(批号:1376993)。 1.3方法按照常规方法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细 菌,获得纯培养物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VITEK 2 20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敏试验,中介耐药归为耐药进行统计。 —- 奇异变形杆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 纂 ~ 阴沟肠杆菌 —-一产气肠杆菌 窿5 --41.--黏质沙雷菌 分析。 —~摩根摩根菌 0 一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2010 201l 2012 2013 2014 2 结果 时间(年) 2.1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情况2010年一2014 图1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 年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依次为大肠埃 2.4 耐阿米卡星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抗生素 希菌3 964株、肺炎克雷伯菌2 258株、奇异变形杆菌 的耐药性耐阿米卡星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 803株、阴沟肠杆菌492株、产气肠杆菌285株、黏质 厄他培南的耐药性均较低,但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 沙雷菌194株、摩根摩根菌169株、弗劳地枸橼酸菌 环丙沙星等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75%)。耐阿 101株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27株。 米卡星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 2.2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肠杆 药性达44.58%(74/166)和43.41%(56/129)。耐阿 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耐 米卡星的奇异变形杆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厄他培 药率前4位分别是弗劳地枸橼酸、肺炎克雷伯菌、大 南和头孢哌N/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表2)。555株 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表1)。 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 2.3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的变化大 感率为75.14%(417/555),其中259株耐头孢哌酮/ 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摩根菌对阿米卡星的 舒巴坦的大肠埃希菌和219株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 耐药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 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体外敏感率高达86.10% 菌、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 (223/259)和61.19%(134/219)(表3)。213株耐亚 药率呈波动上升趋势。黏质沙雷菌对阿米卡星的耐 胺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 药率波动较大,从2010年的0.O%(0/19)上升到 60.10%(128/213),其中20株耐亚胺培南的摩根摩 2012年的9.6%(4/41),随后又下降到0.0%(图1)。 根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更是高达100.0o%(表4)。 表2耐阿米卡星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谱 .3624.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年12月第26卷第24期Chin J Health Lab Tec,Dec.2016,Vo1.26,No.24 表3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 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 伯菌增多较明显,使治疗成为难题 。碳青霉烯类耐 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但对 阿米卡星的平均耐药率为52.6%【10j。本次调查也发 现,213株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 敏感率为60.10%,除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对阿 米卡星的敏感率较低外,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 肠杆菌属和摩根摩根菌的敏感率超过65%,耐亚胺培 南的摩根摩根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100.o0%,有 表4耐亚胺培南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 研究表明阿米卡星联合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对治疗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效 3讨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分离的主要细菌,其分离率 超过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又分为肠杆菌科 细菌及非发酵菌。本次调查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的 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肠 杆菌属和黏质沙雷菌,这与朱德妹、胡付品及汪复等 报道的一致 。 阿米卡星属氨基糖苷类衍生物,是一种高效、广 谱的抗生素。本次调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 星的耐药率均较低,5年平均耐药率<10%,低于夏 晓影等报道的<30% 。可见,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 细菌仍然保持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但是阿米卡 星与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存在耳毒性及。肾毒性, 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限制。阿米卡星主要通过与 原核生物30S核糖体亚基16S rRNA高度保守的A位 点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形成,发挥优越的抗菌作 用。然而细菌也可能存在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细 胞壁结构的改变或作用靶点的改变等耐药机制,对阿 米卡星的耐药可能由这些机制产生。本次调查发现,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肠杆菌科 细菌最高。以年为单位观察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 菌的耐药率变化,发现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和弗 劳地枸橼酸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波动上升趋 势。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菌属对阿米 卡星的耐药率成波动下降趋势。总体上肠杆菌科细 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波动范围仍<16%,这可能与院 内感染的控制与细菌表型变异有关,也可能与阿米卡 星较少使用有关。 碳青酶烯类对肠杆菌科的耐药率较低,是临床使 用较广的抗生素,然而有报道临床上出现碳青霉烯类 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尤其以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 果¨ 。可见,在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 染时,可以考虑选择阿米卡星联合用药。 综上所述,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仍然保持非 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耐头孢哌酮/舒巴坦或 亚胺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 感率,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 染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 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01—410. [2] Magiorakos AP,Srinivasan A,Carey RB,。et a1.Multidrug—resist— ant,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 international expe ̄proposal for interim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acquired resistance[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2,18(3): 268—281. [3] 常威,乔华,王婷,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的 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86— 87. [4] 吴芳,刘祖德,程志英.我院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量与肺炎克 雷伯菌耐药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6):2660— 3662. [5] 王家平,张晓梅,王苏建.阿米卡星和头孢唑啉对大肠埃希菌 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实验观察[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 15(1):26—27. [6] 王硕,刘明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重度革兰阴性菌感染方 案的优化[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1):16—2O. [7]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 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8] 夏晓影,贾蓓,王群.肠杆菌科细菌3年耐药性监测[J].中国 抗生素杂志,2012,37(5):392—396. [9] Hu F,Chen S,Xu X,et a1.Emerg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clinical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from a teaching hospital in Shahghai,China【J].J Med Mierobiol,2012,61(1):132—136. [1O]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CHINET监测2010年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药物敏感率[J].中国 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1):1—7. [1 1] van Duin DV,Kaye RS,Neuner EA,et a1.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a review of treatment and outcomes『J 1.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l3,75(2):1 15—120. 收稿日期:2016—06—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