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学术思想刍议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4年4月第42卷第2期 Vo1.42,No.2,Apr.2014 中 医 药 学 报 ・147・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学术思想刍议 黄洁 ,张国山 ,娄必丹 ,刘密 ,常小荣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摘 要:《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为《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本文从“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 者,可使行针艾”、“必知天忌,乃言针意”、“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 “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泻必用方,补必用员”、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灵枢官能篇》 论述了针灸医师必须具备性格平和沉稳、知识渊博、医德高尚的人品;必须具备正确辨证施治的医师基 本功;还论及了针刺手法补泻、针和灸的不同适应症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理论,特别是针 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篇;中医针灸 中图分类号:R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4)02—0147—02 篇中明确提出“愿闻官能奈何”?“各得其人,任 之其能”。官,任用的意思;能,指技能。即根据每一 作,才能使其发挥特长,故篇名为“官能”。本篇其包 含的学术思想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个人的特点,传授不同的知识与技术,给予不同的工 收稿日期:2013—11—10 修回日期:2013—12—20 1 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 雷公向黄帝问道:《针论》上说针刺理论遇到合适 的人才方可以传授,不适合的人则不能传给他。那么 怎样挑选可以传授的人才呢?黄帝日“各得其人,任 之其能,故能明其事。”“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针灸学》省级优 秀教学团队、《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资助;湖南省普通高校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178) 作者简介:黄洁(1969一),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f临床 工作。 通讯作者:常小荣(1956一),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 灸经络及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根据每个人的 特点,让他承担一定的技术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他 的技能,就能了解是否可以传授给他。言语缓慢,行动 安静沉稳而手巧心细的人,可以让他从事针灸治疗的 中 医 药 学 报 2014年4月第42卷第2期 Vo1.42,No.2,Apr.2014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实际操作,来调理气血的逆顺,观察阴阳盛衰,并可兼 做处方配药的精细工作。本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 观点,即因材施教。人之天赋不同,性情志趣各异,故 传授学术要选择人才,分别传授不同的知识与技术,充 分调动其积极性,各取所长,各尽所能,达到预期目的。 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必知天忌。乃言针意 原文指出:“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 八正……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露,迁岁之虚, 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日必知天忌,乃言针意。”强调 学习针灸,首先当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上须观察日 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在下还要结合四时节气的气候正 常与否,必须通天时、地理,知邪之虚实,同时还要博古 通今,精于脏腑营卫之道,尽天地阴阳之理,。脏腑经 脉气血阴阳的活动及病理变化与天时地理关系密切。 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受四时寒温的影响,针刺当有所 宜忌。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天温日明,则人血 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异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 泣而卫气沉。”所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素 问・六节藏象论》也指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 衰……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 者,亦从东方来……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 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 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I螨者,亦从 北方来。……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从地理学角度阐 述了中医各种治法的渊源,这些治疗方法的产生,与当 地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疾病性质等有密 切关系。必知天忌,是针灸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 3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说明 用针的奥妙和关键,在于调养神气,这一点千万不要忽 略。“神”,作为中医学乃至中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 念,近两百次在《黄帝内经》中被频繁地使用,在不同 的理论论述过程中以其不同特定的内涵出现。如《素 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一方面 医者要正己之神,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精神,患者的情 绪稳定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无 忘其神”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 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4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 邪气伤人,初始之时,“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一 般极微极轻。技术高明的医者,能在病初之时予以诊 断治疗,如原文“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 气,尽调不败而救之”,而技术水平低的医生则只能 “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 “从阴阳者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谓 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指出违反四季气 候、阴阳变化的规律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阐明防病重于 治病的积极意义。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 指导下,中医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 联系的统一整体,强调应从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 系来进行调治。“治未病”是中医的独特而至关重要 的健康观和疾病认识,是古代医家千百年来在预防和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 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 学瑰宝。 5 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 论述针刺治疗,必须掌握面部色诊和皮肤的触诊。 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分部,其病,在面部一定部位反映 为颜色的变化,故望面色可诊察五脏六腑的病变。 “五脏六腑……合于明堂,各处色部”,络脉分布于皮 肤各部,故有十二皮部以候外,各部皮肤的寒温滑涩, 反映了所属经络的病理变化,故原文指出:“审皮肤之 寒温滑涩,知其所苦。” 6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 原文指出“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阴阳 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知补虚泻实”、“审于本 末,察其寒热”,“知官九针”等,叙述了用针的道理凡 用针者,必须通晓经脉的走行和气血多少,知病之阴 阳、表里、寒热、虚实,还要了解掌握九针的不同性能, 才能做到据病选针,因证施治,令虚实得调,阴阳得平。 如此才能因病施针,万刺不殆。 7泻必用员,补必用方 《灵枢・官能》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 行……;补必用方,外引其皮,夸当其门……。”讲述了 针刺的具体补泻方法。泻法,手法必须圆活流利,逼近 病所则捻转针,这样,经气就通畅,快速进针、缓慢出 针,以引邪气外出,针尖的方向迎着经气的运行方向, 出针时摇动针体使针孔扩大,以使邪气随针迅速外散。 运用补法时,手法必须沉稳,精神端静从容而和缓,首 先按抚皮肤,使肌肉放松而舒缓,然后看准穴位,左手 按摩腧穴周围以引动经气,右手推循着皮肤,徐徐进 针,轻轻地捻转,必须使针身保持端正,同时术者要平 心静气,安神定志,坚持不懈地以候气至,气至后稍微 留针,待经气流通就马上出针,揉按皮肤,掩闭针孔,这 样使真气留存于内而不外泄。《八正神明论篇》强调 针刺补泻要遵循“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原则。 “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温也,以身方定 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 方呼而徐引针,故日泻必用方,其气行焉补必用员:员 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 方,非针也。“方”,指在气方盛,月方满,日方温,身方 定,息方吸时进针,方吸时转针,方呼时慢出针以泻之, 此之谓“泻必用方”。“员”,圆活,使气流行,针刺引动 部时,宗气不能循经下行,脉中之血也随之留滞在内, 不能畅行。故需要用艾灸调治,而不宜进行针刺。但 针与灸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如第一条言“上气不足”,当以针“推而扬之”;“下气不 足”,当以针“积而从之”;而“阴阳皆虚”,则当用灸 “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 经气至病所,候其吸气时内推其针以补之,此所谓“补 必用员”。故笔者认为《灵枢官能篇》是详述具体的针 刺手法的圆活流利(员)和沉稳(方),而《八正神明论 篇》是论呼吸补泻法;二者并不相悖。 8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治之”。故针与灸的选用,需视病情而定。 总之,《灵枢官能篇》论述了针灸医师必须具备性 格平和沉稳、知识渊博、医德高尚的人品;必须具备正 确辨证施治的医师基本功;还论及了针刺手法补泻、针 和灸的不同适应症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 医理论,特别是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提出的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1—94. [2]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M].天滓:天滓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52—461. 《灵枢・官能》原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 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 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 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 当之。结络坚紧,火之所治。” 本条提示了“阴阳皆虚”、“经陷下”、“结络坚紧” 是灸法的适宜病症,或者说非针刺的优势病症,这凸现 了灸法地位和价值。如第二条是言阴寒之气发生在足 『31 内经临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39. Academic Ideology of Guan Neng Di Qi Shi San in Spiritual Pivot HUANG Jie ,ZHANG Guo—shan ,LOU Bi—dan ,LIU Mi ,CHANG Xiao~rong (1.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China; 2.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a 410007,China) Abstract:Guan Neng Di Qi Shi San in Spiritual Pivo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Pivot in Yellow Emperor’S In・ ner Classic.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theory from eight typical theses.Guan Neng in the Spiritual Pivot mainly discussed that doctors must have a calm character,broad and profound knowledge,gracious medical ethics,and the basic skill of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it also discussed supple— mentation and drainage when acupuncture,the different adaptation disease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nd the theory of treating disease before its onset.All these theories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CM medicine espe— cially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ory.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 tude in it has an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 till present. Key words: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The Spiirtual Pivot;Guan Neng Di Qi Shi San;Acupuncture—moxi— bl】sti0n i .:;l 欢迎邮购 1 《针灸临床杂志》1999~2012年合订本(2004格 年已售完)。2004年前每册订价:60元(含邮资),£ 帮2004年后每册70元(含邮资),汇款至哈尔滨香坊 区和平路24号《针灸临床杂志》编辑部即可。 常 恭恭邮政编码:150040 恭恭恭芥芥芥芥恭恭芥恭芥恭恭芥恭恭恭恭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