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必修3期中地理试卷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09-2010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海南省琼海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分种麦正当时”。据此回答2-3题。 2.农业谚语分别适用于 ( )

A.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B.南疆和松嫩平原 C.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D.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

3.在第3题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区与第二则农业谚语吻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造成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仓”地位下降的相关原因是 ( )

第3题图

C.①⑤⑥ D.①⑥

我国有两则农业谚语:“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 ②农村也以发展工业为主 ③稠密的水网导致较为破碎的耕地 ④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方民居房檐宽有利于遮挡雨水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有利于排水

C.南方民居墙体厚有利于散热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有利于利用光照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这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第6题。

6.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7.2颗陆地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

A.受地面限制条件 B.测量范围小

高二地理 第1页(共8页)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8.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森林火灾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第9-10题图),回答第9~10题。

9.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 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森林、草地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气候转暖

第9-10题图

11.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C.外流河为主,河湖稀少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13题

第12-13题图

1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 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 13.乙地区,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迹象的是 (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二地理 第2页(共8页)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

正确的是 (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提高生态质量 ③提高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第15-16题图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17.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R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若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第18-19题图

19.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下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0—21题。

20.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高二地理 第3页(共8页)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第20-21题图

21.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22~23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22.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2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24.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地区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呈现出“城中村”景观

读下图“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5—26题。

2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2001年,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三角地区

B.长三角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高二地理 第4页(共8页)

第25-26题图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和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① 产业基础良好②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③腹地范围广阔④技术水平高⑤地形的阻隔

⑥水源不足 ⑦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⑧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A ②④⑤ B ③④⑧ C ②⑤ D ①⑧ 27.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第28-30题图是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第 题图 28-30

2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汽车产业 B.玩具制造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9.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31.“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32.荒漠化就是指原生质荒漠向外围扩展的一种动态现象 ( ) 33.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 ( ) 34.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环境质量 ( ) 35.为了扩大山西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还在实施西气东送工程 ( )

高二地理 第5页(共8页)

36.田纳西河两岸的“工业走廊”,最主要得益于流域内的丰富的电力资源 ( ) 37.苏南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 ) 38.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

39.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只表现在社会和生态效益两方面 ( ) 40.产业转移,都有利于迁入区的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 )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共5大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41.下图是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3分) 地区 甲 乙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旱地、水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田) 第41题图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与甲地相比,乙地在农业生产条件

方面所具有的

(1分)

(1分)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高二地理 第6页(共8页)

42.读“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6分) ⑴天山最多的降水量约为 mm分布在海拔高度约为_________米天山的_____(南、北)坡。该地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⑵该地的山麓农业活动是典型的绿洲农牧业,______ ___和___ ____成为此类农牧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水源。

第42题图 第42题图

43. 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A图显示 投资比重大,体

现了主导产业的地位,以便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1分)

(2)B图显示在煤和电之间突出电力,其意义在于 (1分)

(3) C图显示有色冶金投资比重很大,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 _ (1分)

(4) D图显示________________。 (1分)

(5)图中投资情况说明山西省产业结

第43题图

构发生的变化是 (1分)

44、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空0.5分,共计6分)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 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高二地理 第7页(共8页)

第44题图

水资源的南北差异:南方 北方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西部 ;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西部 东部 45.读“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图中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高二地理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