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学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边长1-7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剪纸比赛引出情境图,请学生读信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重点理解“整厘米”和“剪完后没有剩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尝试猜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因数、倍数) (2)操作验证:
1.课件演示摆1厘米(注意:讲清用摆一摆的方法时,怎样摆很快知道结果,先沿着长边摆,看能不能正好摆完,再沿着宽边摆,看能不能正好摆完)
2.学生动手操作2-7厘米
(3)交流展示:生先汇报探究结果,师再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4)解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师问为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2/3/6厘米,1236这些数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引出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并板书,再请生快速分别找24和18的因数和他们共同的因数,提示怎样更形象,课件出示集合图,最后总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板书课题)
(观察集合图,并回到“把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小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其实就是求什么?求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几厘米,就是求?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5)自主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1.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先找18的因数,再从18里挑出12的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3.先找12 再找18 总结列举法 讲解短除法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回顾总结,升华梳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