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
古代汉族人民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在《周易》中,四象是指从两仪(阳仪和阴仪)衍生出来的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特 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星宿来源: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营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 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 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陈皓注曰:“行, 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 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 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
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
可见其作用之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