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题

来源:好兔宠物网
—背景资料

南海争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法理依据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开发经营及实际管辖政府行为基本立场政策主张南海问题展开。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清末以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名住在那里。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

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日本投降后,时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的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将南沙主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改为“太平岛”,并在岛上树立刻有“太平岛”字样的纪念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郑重宣布拥有南海诸岛主权。1951年8月15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西沙群岛和南威岛正如整个南沙群岛及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1992年2月25日,中国政府公布《领海及毗连区法》,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1998年6月26日,中国政府公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十四条指出:“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按照国际通行的岛屿制度方案,中国南海断续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187万平方公里,此外还可划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新中国出版的中国地图,对南海海域基本沿袭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及附图《南海诸岛位置图》,但在具体标绘上稍有变化。1954年,新华地图社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取消了海南岛同越南海岸间的2段断续线,并在台湾和琉球群岛之间增加1段断续线,形成南海9段,东海1段的断续线。但是,绘制者并未说明为何减去南海的2段断续线。1959年,国务院组织外交部、公安部、内务部、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等单位编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图集》(内部版),将南海断续线标注为“目前我国公开出版地图上的断续国界线”。1962年,地图出版社出版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

国地图》挂图,确认南海断续线为9段。同年,外交部批准该图为标准国界线样图。此后,上述基本画法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中国政府正式出版1:600万《南海诸岛》图。

综上所述,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统计资料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严重挑战。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都陆续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开始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至1973年8月底,南越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的6个岛屿。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武力回击,使南越老实了一阵子。20世纪80年代,南海的丰富资源被更多的国家觊觎,一些岛礁逐步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这种“渐进式”的过程,大体上是以舆论造势、外交试探再到驱逐中国渔船、实际控制周边海域的方式进行的。截至2000年,在南沙群岛较大的52个岛礁中,中国仅控制9个(其中太平岛礁由中国台湾控制),越南在南沙群岛抢占岛礁29个,非律宾抢占岛礁9个,马来西亚抢占岛礁5个。按照这些国家政府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范围,越南侵入中国断续线内海域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非律宾可达41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可达27万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提出以纳土纳群岛为基线.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也进入了中国断续线以内。文莱单方面声称的专属经济区,侵入中国断续线内约3000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中国在南沙群岛仅控制8个岛礁(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其他44个岛礁基本上被周边国家瓜分。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此外,越南仍对中国实际控制下的西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南海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九段线”已名存实亡。这样,在中国南海岛礁争夺中,主要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加上中国台湾,共四国五方的争议。在中国南海海域争夺中,涉入的国家更多,形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加上中国台湾,共有六国七方的争议。截至2009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已在占据的岛礁上扩展建设,以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它们改变抢占岛礁扩大“主权”范围的政策,转为以军事控制、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并重的方式强化对南沙群岛的“有效占领”,企图谋求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合法化。

最新油气勘探显示,南海海域有24个含油气盆地,估计油气储量约420亿吨。其中,中国断续线内的石油储量约295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2004年7月,中国政府批准开采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集中于北部大陆架。南海南部石油大部分都沉积在靠近周边国家的大陆架上,如果按照大陆架的原则来确定石油资源的归属权.中国并不具有优势。如果按照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中国则可以拥有对断续线内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权。截至2006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通过国际招标,先后吸引60多家外国石油公司参与南海开发,钻井600口以上,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相当于中国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其中,马来西亚在中国断续线内开采的油田达18个,很多油气井已深入断续线内100海里。越南同50多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30多份合同,在南海的年采油量达1100万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不仅物产丰富,岛屿众多,而且有可观的海底矿藏。其中,磷矿的储量就达25万多吨,超过了世界著名磷矿产地智利、秘鲁和整个非洲的总和。

从1997年6月开始,马来西亚海军舰船对南海的侦巡范围扩大至北纬8度以北海域,空军飞机亦频繁到它所占岛礁及“专属经济区”侦察巡逻。自1998年派兵侵驻榆亚暗沙和簸箕礁后,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东南海域的防御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可控制南沙群岛约1/4的海域。

菲律宾不断增派舰艇、飞机到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黄岩岛海域进行“主权”巡逻,拆除和炸毁中国设在无人礁滩上的主权和考察标志物,划定外国渔船“活动禁区”,肆意扣押中国在南沙群岛和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渔船,并派舰艇“坐滩”南沙群岛仁爱礁,对黄岩岛进行实际控制等。至2001年,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大队接替海军建筑部队驻防南沙群岛,在已占岛礁增建雷达站、机场等设施,以确保能在两小时内将增援部队部署到预定岛礁。

越南加强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管控,保持不间断的军事存在,经常围捕中国作业船只,驱赶中国科学考察船,极力拉拢美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参与对南沙群岛部分海域的投资开发,以形成掣肘中国在南沙群岛活动的联合阵线。2007年3月下旬,越南军政部门派出多个高级代表团赴南沙群岛岛礁慰问、视察,人员规模和持续时间均超过往年。此后,越南海军又在西沙群岛以西和北部湾口以南海域,阻拦和驱赶中国正常作业的“奋斗”-4号勘察船。11月7日,越南不顾太平岛长期由中国台湾行使管理权的事实,竞然抗议中国台湾在太平岛兴建机场。

南海航运条件好,适宜大型舰船活动。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是南海上的重要立足点,可有效监控该海域和诸多重要国际航线。南海海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巴士海峡、龙目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构成了全球仅次于地中海的第二大海上通道。其中,最具战略影响力的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该海峡全长约600海里,沿岸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每天有200艘以上的货轮进出马六甲海峡,其中载运的石油绝大多数运往中国、日本和韩国。从南下印度洋的方向看,几乎所有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都要通过南沙群岛。随着中国石油进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运输和70%的外贸运输需要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相关航道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海上贸易航线和能源运输是否安全。但是,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海运案件的高发地区,海盗组织严密,分布甚广,装备有高速快艇、自动化武器、无线通信设备、先进的导航系统等高科技现代化设备。1998年11月,香港“长胜”号货轮在南海被海盗劫持,船上23名中国籍船员全部被杀。1999年,在南海发生的“天裕”、“宏鹏”轮被劫案件,两艘船和34名船员下落不明。1999年,全球共发生海盗案件285起,其中在南海海域就发生158起,约占55%. 2000年,在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发生海盗案件141起。从1984年至2005年,全球3700多起海盗案件中,有500多起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约占全球海盗案件的13.5%。

从传统国际法准则看,国家领土的取得有先占、割让、征服、时效、添附等5种方式。就南海诸岛的具体情况而言,只能因为先占而取得。所谓“先占”,一是首先发现,二是有效占领。就“发现”来说,中国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就“有效占领”来说,中国也拥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尽管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国家不承认,但却拿不出更充分的历史证据。从现代国际法看,最具权威的海洋法法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特别指出,在划定领海界限时,可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采用与公约的一般规定不同的方法。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方针,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和谐世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争端。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主导思想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7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协商,发表中国与东盟《联合声明》,希望确立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目标。2000年底,中越在北京签署《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希望缓和北部湾的海域争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希望妥善解决各方矛盾。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组织,希望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签署《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和南海合作勘探协议,希望改善与它们的关系。为落实上述重要文件的要求,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等一

系列文件。所有这些文件的签署,均致力于加强彼此联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拓展经贸合作空间。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和东亚合作1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国和东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为了借此契机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友好关系,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相继出席不同级别的会议及活动,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2007年1月起,中国按照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6个东盟成员国开始降低关税。中国的上述努力,试图使南海地区的矛盾和斗争得到缓解,但是无法改变周边国家的根本立场。

越南带头在南海抢占地盘,不断加强政治造势。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开发表《越南国防白皮书》,强调南海争端是越南安全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潜伏着冲突危险”,叫嚣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年底,越南政府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研讨会”,重新划定国家海洋战略防御区,将越南领海划分为以姑苏群岛和白龙尾岛为中心的北部防御区、中部沿海各岛礁区、南沙群岛油气资源防御区和西南海域防御区。2007年4月,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占领岛礁成立“长沙县”,划定行政管辖区域。

菲律宾政府极力谊染“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推行海上霸权主义”。它利用国际、地区会议和领导人出访等场合,推动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极力拉拢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国介入南沙群岛问题。1998年,菲律宾在东盟部长会议上牵头起草《南海行为准则》;1999年,重新绘制菲律宾地图,公然将距它沿岸200海里内的南沙岛屿全部列入自己的版图。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戈利兹公开宣称: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是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而且“正在向菲律宾步步紧逼”。为此,菲律宾要“在国际论坛上,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南沙群岛争端,迫使中国拆除美济礁上的永久性建筑物”。

马来西亚利用与南海接触面宽的优势,希望通过不断抢占小岛礁实现“主权”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将抢占的南沙群岛弹丸礁开辟为旅游景点。为了向国际社会宣示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不断组织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游客赴弹丸礁观光旅游。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马来西亚对美国的南海政策态度暖味,立场摇摆。 印度尼西亚为“平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主张由美国出面调停南海争端。1998年,印度尼西亚抛出解决南沙群岛问题的方案,建议由美国出面协调联合开发南海,构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开发格局,借此牵制各有关国家。

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确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为实现建立“美国治下和平”的战略目标,美国把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视为称霸全球的重要环节,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美济礁事件”后,美国政府即向有关国家承诺,“一旦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动武,美国将会出面制止”。美国声称,“对于南中国海任何有悖于国际法的无理要求或海洋活动限制,它都将严重关切”。美国驻太平洋部队司令布莱尔等军方高层人士也多次扬言,“南海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的角色”。1998年底,美国众议院议员罗拉巴克尔公然站在菲律宾针对南沙群岛美济礁的政策立场一边,亲往该礁进行空中巡视。此后,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专门就南沙群岛问题抵菲律宾访问,甚至支持菲律宾提出的关于召开“南沙群岛索要国会议”的建议。1999年,美国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说,南海问题涉及所有与会国家的利益,美国对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局势十分关注。如果听任这一争端产生连锁反应并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的话,所冒的风险太大,因此“美国不能袖手旁观”。美国第七舰队前司令居然宣称,“南海是国际水域,不是中国或者菲律宾可以宣布拥有所有主权”的,美国最重要的是保证在该水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船只能够安全经过。美国太平洋总部前司令普理赫曾扬言:“南海领土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角色”。2001年7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未来也将继续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驻有美国军力的情况下,参与这个

地区的事务,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此事。”由此表明,南沙群岛问题已成为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借口之一,未来南海若发生危机,美国势必寻找借口进行干预。

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1997年6月签订的《新加坡日本美国防卫合作指针》,1999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案,都确立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台湾海峡和南海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

印度从跻身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南海表示十分关注。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2000年4月19日,《印度快报》公然宜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但凡其目力所及之处,印度海军都想君临其上。”

为了抢占南海,周边国家连年增加军费,扩大海军、空军,发展武器装备,抓紧战场建设。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趁火打劫,以签订军事协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加速军事渗透,竭力遏制中国。

越南不断增加军费,加强战场建设和海军、空军建设。2004年,南沙群岛南威岛机场完工。2005年,南沙群岛、长沙岛机场完工。从2006年起,越南在南沙群岛抢建卫星通信和移动电话网。21世纪初,越南计划以10年期限,将海军兵力增加到7万人至10万人,空军着重发展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对地、对海打击力量。2007年了越南投入38亿美元建造约40艘超过400吨排水量的军舰,建设大型军港,更换远程对海警戒雷达等,越南还斥巨资加大从俄罗斯引进武器装备的力度,多次购买苏―27歼击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接收12套s-300防空导弹。还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米―28h、卡―31、苏―39等先进军用飞机。2007年7月,越南与印度签署国防协议,决定从印度购买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

菲律宾不顾国力重负,加大军备投入。它将武装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期限确定为15年,总耗资为70亿美元。因经费困难,搁置6年之久未能实施,21世纪初重新启动。2008年,菲律宾完成南沙群岛卫星通信系统工程。2009年,该工程开始向中国中沙群岛延伸。

马来西亚加紧购买武器装备,以加强对南海的争夺力量。2007年,从俄罗斯购买6架苏―30mkm战斗机。2008年,又购买12架战斗机。2008年7月,西班牙和法国联合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建造的第二艘潜艇组装完毕。11月,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建造第二批新一代巡逻舰,以增强海军实力。马来西亚还计划采购大量的远程巡航导弹,并与印度签署了卫星和空间技术使用协议。

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起步较晚,但步伐较大。1995年,印度尼西亚开始不断加强纳土纳海区驻军,制定了移民计划。军备采购的目标,集中于水面舰艇、潜艇、导弹和军用飞机。21世纪初,它计划在未来5年间从俄罗斯购买约10亿美元的武器,包括8架苏―30战斗机、4架米―35攻击直升机,以及潜艇。还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俄罗斯采购17架运输直升机、4架武装直升机、20辆水陆两用坦克和2艘“基洛”级潜艇。印度尼西亚还从印度购买了短程战场监视雷达。2008年初,印度尼西亚总统下令:超过30年的武器装备全部退役,并允诺将通过武器进口为军队配备新的作战平台。当年,海军第二艘“西格玛”级新型护卫舰加入西部舰队;空军向美国购买6架新一代f-16战斗机,向俄罗斯采购3架苏―30mk战斗机;此外,拨款37亿美元用于国产武器中期计划预算。

近年来,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太平洋总部司令等军政要员频繁出访东南亚国家,就拓宽双边军事合作渠道,提升军事合作关系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与菲律宾签署了《军事交流合作协议》和《访问部队协定》,从而使已中断7年之久的美菲军事合作得以全面恢复;与新加坡达成了一项军事准入协议;与马来西亚达成了“开放天空”协议;与文莱达成了“允许美军舰机进入辖区”协议。美国一直希望接替俄罗斯租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积极和印度尼西亚商讨在纳土纳建设军事基地的可行性。2004年,美国提出“地区海

事安全倡议”,试图把美国海军陆战队或特种部队派驻马六甲海峡,控制南海主要通道。

日本由于受战败国条约限制,在国际军事行动中极力涂抹上民事色彩。它以“救援侨民”、“远洋训练”、“学术交流”等为由,突破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的限制,大肆向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军事渗透。200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巡逻船访问马来西亚。从2001年开始,每年4次定期派遣配有舰载直升机的大型舰船与有关国家进行共同训练,“协助驱逐海盗”。

印度加快“东看”速度,军事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南海。1999年,印度海军和海上警卫队首次进入南海,成功地从海盗手中解救一艘日本货船,并借此机会加强了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马六甲海峡及南海地区的海上巡逻活动。2000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宣布,印度将与日本和越南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但在中国强烈抗议下被迫取消。2006年底,印度空军派出10架先进战机赴新加坡,举行空军联合演习。这是印度自独立以来首次派遣战机进入东南亚执行军事行动,被外界视为印度“东向政策”的突破。

南海地区各种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逐年扩大,参加演习的国家逐年增加。演习次数最多时,一年达四五十次。2001年5月,美国与东盟把“双重突击”、“金色眼镜蛇”及“肩并肩”等演习合并为“协同挑战”多边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8月,美国、新加坡等国海军,在南海地区举行了“纵深马刀”大规模海军联合演习。2007年1月,为期两天的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举行海上安全演习,22个成员中的102名官员参加了此次演习。3月,新加坡与印度在南海海域举行了为期6天的双边联合演习。7月,新加坡与美国举行代号为“卡拉特一2007”的双边海军联合军事演习,13艘水面舰艇和1艘潜艇参加,人员约1500人。9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5国海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为期5天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派出13艘舰船参加,其中包括“尼米兹”航母及“芝加哥”号核动力潜艇。印度派出7艘军舰,包括“维拉特”航母。10月,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海军陆战队总部举行代号为“跳跃展望及两栖登陆”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射击、两栖登陆、护航作业、丛林求生等训练项目,参加人员约3500人。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南海对于中国有着双重意义,第一是南海诸多岛屿的主权,第二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纵深屏障。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可以沿着本国领海基线划出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边界有岛屿的从岛屿基线划起。中国南海诸岛中的不少岛屿、岛礁和中国的海上邻国,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划界问题怎么解决,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引起了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在国际关系中,解决主权争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外交解决,二是军事解决,三是通过国际法庭仲裁解决。过去,中国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以长期的战略眼光看,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适用,但在南海严峻的局势下,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如对南海争议海域和岛屿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开发、科研调查、文化传播、旅游开发,等等,强化中国在争议海域的存在,才可以在政治、法律、外交解决中赢得主动,才能够遏制被蚕食的现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