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 曾昭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 理学家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叉、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促进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涵义,影响因素,培养 [中图分类号]c,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6)03—0279—0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于个体 社会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规定着个体在不同情 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普遍的社 境下的行为方式,指明哪些行为是被社会接受的和受到鼓励 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 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或应受到指责的。社会规范制约着 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促进儿童亲社会 个体的行为,个体在社会中生活,由于遵从规范而受到奖励, 行为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儿童的终生发 由于不遵从规范而受到惩罚,因此。儿童可能为了得到奖励 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而做好事,也可能因为怕被惩罚而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做出亲 因此。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培养亲社会 社会的行为,表现出对社会规范的遵从。这种外在的社会规 行为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范会发生内化,外部的行为表现会转化为内部观念性的动 作,成为一种思想、观念、态度,指导儿童的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二)观点采择与儿童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 观点采择是儿童所具有的把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 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 区分开来的能力或倾向,包括考虑他人的态度、察觉他人的 等。这种行为有两种具体的情况:一种是由利他主义引起 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观点采择能力是随着年 的,即只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自愿帮助别 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顺利实施人际互动 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另一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 的必要条件。一个观点采择能力高的儿童只要被断定为能 所企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这两种情况都对他人对社会有 够充分理解他人的需要,就可能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促进 利,都属于亲社会行为。 助人行为,并自信拥有助人所需的技能。 亲社会行为不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儿童通过后天 (三)移情与儿童亲社会行为 学习得来的。从本质上说,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中发 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 生的,是个体为了维护彼此的友好关系和利益而产生的积极 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的反应能力, 的社会行为,它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儿童很早就表现出 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儿童亲社会行 亲社会行为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接受各种社 为的产生和发展。当儿童的情感被移情所唤起,形成移情体 会强化,亲社会行为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亲社会行为实际上 验时,就会理解别人的需求、感受与痛苦,产生同情援助之 是个体自愿提供的、有益于他人的、能促进人际间关系协凋 心,用爱心去设法解除或减轻他人的痛苦与不幸。儿童移情 的行为,它具有两个特点:利他性和社交性。 能力越高,就越可能发生亲社会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价值取向与儿童亲社会行为 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一)社会规范与儿童亲社会行为 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即个人的信仰、价值等。儿童的价 [收稿日期】2006—02—16 [作者简介]曾昭文(1979),女,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L研究生。 2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值取向是在社会化实践中形成的,主要受父母的价值观和价 注意培养儿童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责任感,提高自觉调节 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五)优化学校环境 值取向的影响。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价值取向,被称之为亲 社会价值取向,是亲社会的主要动机因素。亲社会价值取向 高的儿童更有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和抑制侵犯行为。 学校中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对待学生的公正态 度,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气氛,正直、 (五)自我情感体验与亲社会行为 儿童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会获得许许多多的情感体验,形 成自己能够认同的、欣赏的、喜爱的积极的自我评价。儿童 的这种自我认同会影响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因为自我认 同能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和外 向上的价值标准等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建 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与评价 方式;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场,对儿童亲社 会行为的学习、巩固和发展非常重要;而优美、舒适的校园和 界环境对自己行为的期望,使他们更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教室布置,干净、整洁、宽阔的环境不但能够给儿童提供好的 的形象,并激发儿童的自我价值保护意识,进而可能表现出 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一旦形成利他的自我形象后,便会 努力保持这种自我形象,并且使自己的行为与之保持一致。 三JL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获得,培 养途径主要通过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移情训练、榜样示例、自 我概念训练、优化学校环境等方式进行。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外 界造成的压力和焦虑,形成愉快的心境,有助于儿童亲社会 价值观念的形成,这是给儿童提供亲社会环境的第一步。父 母应该正确地把握儿童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 他们适当的独立和自由,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保持友好、 理解的态度,采取和平、说理的方式处理家庭关系,促进良好 亲子关系的建立。 (--)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 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产生与之共鸣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 的,是让儿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采纳他人的观点,考虑他人 的想法和情感,更好的从他人角度出发,获得情感共鸣,逐步 摆脱自我中心,增加亲社会行为的举动。儿童在经受过苦难 后,会更自觉地去帮助与他有过相似经历的他人。 (三)榜样示范 设置一定的社会情境,树立一定的榜样,使儿童有意无 意地进行模仿,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示范 作用之所以能够影响学习,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传递信息的功 能,儿童通过反复看到利他行为榜样可以帮助培养自己的利 他行为。父母既是儿童直接模仿的榜样,又是选择模仿榜样 的控制者,父母应注意在儿童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包括待 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 (四)自我概念训练 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们的亲社会 行为紧密相关。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与儿童讨论具有社交 意义和利他意义的帮助、合作等问题,并在讨论中通过价值 澄清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儿童的期望、对事件的评价,从而帮 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应 280 心情,而且还能够制约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社会责任感。 (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培育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上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介对 儿童的影响很大。家长、学校和舆论应承担起监督的责任, 共同努力净化社会环境。主动地向儿童推荐一些反映人与 人之间互相关心爱护,互相帮助的优秀的课外读物、影视节 目等,为他们学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 为其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七)运用积极的干预防治儿童不适当的行为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由于知识水平和经 验有限,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从而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 行为。儿童一旦为挫折的情境激怒或消沉,愤怒或低落的情 绪状态将会作为一种有侵犯危险的心理准备而存在,这种情 绪必须得到及时的宣泄与疏导,才能有效的减少侵犯行为。 通过设置情绪发泄区角等方式,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是预 防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的有效方法。 上述方法在对培 荐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上各有其独特的 作用。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过 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挥它们的互补优势。要根据 活动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 平和个性特征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 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亲吐会行为的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 普及出版社,2002. [2]赵富才.论教师的学生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2,(6):12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 社.2001. [4]张文新.儿童;吐l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 社.1999. [责任编辑岳广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