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措施

来源:好兔宠物网


浅议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措施

摘要:水库建设中加剧了库区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水库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提出了库区内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库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基本情况

1.1土壤原州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黑垆土和缃黄土。黑垆土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及川塬地、盆淌地、河谷平原地,质地不一致,有砂质、壤质和黏质土几种,一般肥力较高。区内东部山区等地大面积分布是缃黄土,是黑垆土层全部被侵蚀后,逐渐形成和发育的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是造成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

1.2植被原州区植被带属温带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区,植被受六盘山山体垂直带影响,呈多样性变化,由北向南为典型草原、灌丛草原类型。植被主要有中生和旱中生的落叶阔叶灌丛,分布在西南张易镇叠叠沟以及炭山以南的黄土丘陵局部地带,以草原、中旬植被为原州区植被的主体,在全区黄土丘陵区占绝对优势。

1.3生态环境全区干旱少雨,气候多变,生态环境恶劣。区内东西两山,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清水河川塬地区水资源缺乏,土地盐碱退化,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低。西南部森林草地受人为因素影响,林草资源退化,天然涵养水源环境破坏严重。多年来我区政府下大力解决并改变生存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兴建水利,防风固土,改善农业气候和水文条件,全力解决人畜饮水,全区外部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农、林、牧业生产出现协调发展的良

性循环状态,但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投入不足,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是阻碍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水土流失情况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 470.7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89.90%,土壤侵蚀模数3 000~7 800t/km2,人口密度133人/ km2,农民人均耕地0.29hm2。全区水土流失严重,就清水河而言,年均量达2 600t/ km2。总的情况是:工业基础脆弱,财政收入少,自给率低,农业靠天吃饭,旱灾频繁。

2水库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水库建设中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损坏植被等活动,减弱了地表的抗蚀抗冲能力,加剧了区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抗逆能力和环境容量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地面植被、土壤、地下水等,将引起植被生长缓慢,导致土壤退化,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库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建设单位永久征地范围和临时占地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的范围。根据主体工程的布置和特征,确定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通过对库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水土流失特点,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防治,达到改善库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工程竣工后,对坝顶、坝坡和周围进行重点防护;施工期间,采取对工程临时堆渣区布放弃土整形、编织袋装土铺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当风速大于或等于5级时,要求施工方暂停土方施工;当施工结束后,将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土地平整,恢复其原地貌,对于土料场则种植植被。总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其最佳效益。

4具体措施

4.1坝顶防治措施水库竣工后,大坝为新筑坝,土壤裸露,有的坝顶进出车辆增多,人为活动的加强,会使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坝顶风蚀而导致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应对坝顶进行硬化。坝顶硬化包括机械碾压路基、铺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表面处治及绿化美化。施工时,铺石灰稳定土基层后,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风力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铺盖的编织袋回收,避免被埋入土中,影响沥青表面处治的质量。坝顶剩余部分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丰富景观类型。

4.2坝坡防治措施坝坡进行机械整形,并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风力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用做铺盖的编织袋回收,避免被埋入土中,污染土壤。主体工程建成后,坝坡采取种植草皮的绿化措施。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分析,绿化工程避免了土地裸露,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完全达到了水土保持的要求。

5水库库区的水保措施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

根据水土保持法律中的“三同时”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但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和水土流失产生的特点,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植物措施略比主体工程滞后,但不超过1a,要分期实施、分期

验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