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ɡ) 忏悔(chàn) 涉足(shè) 赤裸(luǒ) ....B.矜持(jīn) 绽开(zhàn) 决眦(zì) 褪尽(tuì) ....C.怆然(cànɡ) 伫立(chù) 沉淀(diàn) 酒酿(liànɡ) ....D.服侍(sì) 瞬息(shùn) 伶仃(línɡ) 花苞(bāo) ....2、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咄咄逼人 拈轻怕重 神彩奕奕 截然不同 B.小心翼翼 迫不急待 怪诞不经 花团锦簇 C.家喻户晓 大相径庭 刨根问底 见异思迁 D.惊慌失错 骇人听闻 杞人忧天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4、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采纳并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如何进一步办好文学社的意见。 B.艺术家们准备了亲自选定并签名的读本,捐赠给边远山区的孩子。 C.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D.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 / 9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树,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D.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集众多优势于一身,深圳作为核心引应当仁不让
②在大湾区城市群里,深圳经济总量最大,形成湾区经济战略理念早,制度创新优势明显,开放程度高 ③增强核心引功能,深圳有基础
④同时,深圳是科技创新高地,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7、句子积累——古诗默写。
(1)《秋词(其一)》: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 (4)《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 (8)请写出与战争相关的两句古诗:______, 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2 / 9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将啮其喉 .(3)信不诬哉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遗留、留下、招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 犬阻之,不使前也 ..C.则二狼伺其未觉 将啮其喉 ..D.乃杀之而取其革 乃悟前狼假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我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
3 / 9
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唆。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义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禀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请你说说题目“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悟?
4 / 9
2、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
5 / 9
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1.“槐花香”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2.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分.析句中加点字“咽”的表达效果。)
(2)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3.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四、写作题(40分)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
6 / 9
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1)用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2)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3)字数600字以上。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C D B D C
晴空一鹤排云上夜阑卧听风吹雨秋风吹散马蹄声险躁则不能治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
1.(1) 闭上眼睛 (2) 咬
(3) 确实、的确 (4) 遗留、留下、招致 2.C
3.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4.阴险、狡猾、奸诈。 【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三
1.倾听妈妈讲述我们过去的事情,和她一起回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
3.结构上:过渡,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内容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4.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
8 / 9
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1.①槐花香,香在枝头;②槐花香,香在嘴里;③槐花香,香在田间。(或“①枝头;②嘴里;③田间”)
2.(1)“咽”是吞咽的意思,这里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孩子对槐花蒸菜强烈的渴望与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槐花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槐花的繁茂与美丽,表达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点出描写对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并引出下文的回忆。
4.甲:我对槐花的喜爱与眷恋,对故乡及童年生活的怀念。乙: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