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

来源:好兔宠物网


小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经常做小动作,不会倾听别人说话等不良的听课习惯,我采取以下方式逐渐培养,效果良好。

一、随时纠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大多数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的,是无意识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听课行为,做到随时纠正,不厌其烦地去提醒。

例如:课前让学生摆正姿势(头正、身正、脚放平),课中让学生伸个懒腰,唱一首儿歌,课尾全体起立朗读或背诵一下有关内容,这样就调节了学生的兴奋点,不会使其感到枯燥无味。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突然提高讲课声调,可以直接叫一下走神的学生,可以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可以忽然停止讲课,给学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待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时再接着讲,也可以喊起一名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让他环视一下有没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还可以走到某一名学生身边,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摸摸她的头,用肢体语言示意要认真听课了……

二、表扬典型。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好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老师可以经常表扬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学生们的榜样。老师还可以抓住时机,对那些上课经常不注意听讲,而某一次认真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让他觉得做得好就会被表扬,他下一次可能会做得更好。

三、适当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批评总是要指出别人的缺点,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致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批评必须要有感情作基础和先导,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想让自己进步的批评,是善意的批评。

1、直接批评。对于活泼开朗的成绩好的学生,根据情况可以直接批评。比如:某某,要认真听课了,你可是同学们的榜样,千万别让大家失望呀!某某,你这样做老师很伤心!

2、间接批评。对于性格较孤僻或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间接批评。例如一次课上,性格很内向的女孩李欣正在折一架纸飞机,我利用讲课间歇说:“我们班的学生听课最认真了,既不会开小差,又不会乱说话”,旋即抬高声音:“更不会去折纸纸飞机”,说完看了一下那个女孩。只见她连忙把纸飞机塞进课桌里,继而正襟危坐、认真听讲。

四、条件交换。例如:学生吴英旗有极强的表现欲,经常打断别人的说话。一次课上,没等别人说完,他又举起手,嘴里不住地说:“老师我说——”我走过去拍着他的头说:“只要你在十分钟之内认真听讲,不打断别人说话,老师保证叫你回答。”在接下的十多分钟,小旗表现得非常好,我也适时地叫了他几次。

我认为真正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是“玩”。大多数学习差的学生,做作业的速度也较慢,玩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少了。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归根结底是他们还想玩。在潜意识里,他们是想把丢掉的玩的时间找回来。老师可以利用孩子想玩的心理,课前向他们保证,如果认真听课了,作业会很少或者不留作业。讲课时如果又有学生不注意听讲了,老师可以再次提醒:“你们想痛痛快快地玩吗?”学生会意,听课纪律必定井然。

课堂是学习的根本,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如果学生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把知识掌握了,课下就没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题。这样为学生节约了时间去开展其它有益活动,愉快了心情,休息了身心,课上就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听课,形成良性循环。

五、幽默吸引。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理解力尚不强的小学生,他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式的。他们的感性认识远远大于理性认识,如果想把他们的听课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讲课的内容和方式必须是有趣的,他们喜闻乐见的,或者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如果老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