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概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生物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 念 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 环续运动的过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节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分解作用 物质循环简图 能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量 能(降水、径流) 意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义 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 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形成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过程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三、自然带的特点
(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内陆)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 带 硬叶林 山羊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驼 亚热带常绿阿尔卑斯褐土 热带草原 羊 袋鼠,单峰荒漠土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红壤 长颈鹿,羚燥红土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典型动物 猩猩,河马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猕猴,灵猫 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棕壤 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午沙鼠 亚寒带针叶驼鹿,紫貂 灰化土 林 驯鹿,北极苔原 狐 北极熊,海冰沼土 黄羊、旱獭 双峰驼,子黑钙土 荒漠土 松鼠,黑熊 褐土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原带 四、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豹 未发育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五、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5)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六、关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自然带 地形起伏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美洲两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地形 布范围受到约束 海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分布 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雪融水和地下水) 大陆东西两侧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自然带分布纬度 位置的差异
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洋流 延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