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研究进展
来源:好兔宠物网
l672 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9月 第l8卷第9期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研究进展 刘宇鹏近年来,支气管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 作用愈来愈突出,但过去一直局限于大气道,由于肺支气管树 分支较多且越来越细,对于肺外周的病灶活检仍存在一定的 张齐武 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结果显示:实时支气管定位技术 与3D—CT成像结合有助于经支气管壁针吸活检成功获得可 视范围外的支气管外病变标本。2003年Schwarz等 在4只 猪身上进行了ENB的实用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 困难,盲检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及漏检。随着CT引 导经胸壁肺活检、电视辅助胸腔镜、以及超声内镜等技术的应 用,大大拓展了肺研究的领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一种类 明ENB有助于支气管镜到达肺外周病变并取活检,无气胸、 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似于汽车全球定位导航GPS系统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 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技术的临床应用进 一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安全性评价 ENB最大的优势即在于它的安全性,由于未达到胸膜, 步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并降低相关的副损伤。本文就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原理 所以气胸发生率远低于经皮肺穿刺活检,低氧血症及少量出 血偶见报道,未见死亡病例报道。两项分别对13例及51例 患者的研究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Eberhardt等 的研究 纳入了120例患者,分别应用ENB、超声内镜及联合应用,气 胸发生率为5~8%。而Mahajan等 对48例患者进行的研 ENB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2007年superDimension公司研制的inReach系统获得 FDA认证并投入临床,全部设备包含四个部分:1.虚拟支气 管镜计划软件;2.能够释放低频电磁波的定位板;3.8方向可 究中,气胸发生率约为10%,2例行闭式引流。 四、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临床应用 ENB主要用于常规支气管镜不能到达的肺外周疾病的 诊断以及淋巴结活检,目前大量研究可以证实其有效性。 Lamprecht等 对连续112例患者的研究显示ENB可以达到 操纵导管;4.带有可精确跟踪电磁场位置和方向传感器的可 定位探头。ENB的准备和执行分为以下阶段:1.预先计划: 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高质量的CT扫描图像,预先设定层厚 与卷积函数,载人软件后重建图像。屏幕包括四个面板,分别 显示轴向、冠状面和矢状面CT图像以及重建3D支气管树图 像或虚拟内镜图像。选择6、7个容易定位的解剖学登记点以 便实际操作时手动注册;2.支气管镜操作及安置患者:定位 板置于患者身下,之上50 cm空间均为有效区域,患者胸前放 置3个电极,需行麻醉或镇静;3.注册:插入定位导管及导 丝,对于与CT显示匹配的重要解剖位置进行标记,目前已经 CT引导经胸肺活检的诊断率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Jensen等 对5个中心连续入住的92例行ENB检察患 者的分析显示:肺部结节平均直径2.61 cm,距离胸膜1.81 cm。总诊断率为65%(60/92),ENB对于≤2 em的结节诊断 率低于>2 cm的结节(分别为50%US 76%;P=0.01),而与 胸膜距离、肺叶分布对诊断率无影响。但是也有研究显示 ENB诊断率与病灶大小无关 。 由于经ENB获取的组织量较少,很多人担心其是否足以 可以自动注册,误差需<5 mm;4.导航:屏幕可同时显示6个 图像,引导操作者沿设定路线直达靶目标,并可显示探头与目 标距离;5.取标本:导航结束,锁定定位导管,撤出导丝,插入 活检工具进行活检。 进行病理学等的分析,而相关研究结果排除了大家的担忧。 Ha等 的研究2008—2011年入住诊断肺癌的65例患者的 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动物实验研究 回顾性分析显示:经ENB获取的组织标本足够进行组织学分 型,其中51例(78.5%)通过形态学即可确认,而11例 (21.5%)需经免疫组化确认。16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4例 (87.5%)与ENB获取的组织学分型相符。腺癌15例中的14 例标本量足以进行EGFR突变分析。2例患者进行了EMIA— ALK基因重排评价,标本量也已足够。结论:ENB获得的标 ) 、 声 ) 1998年美国Solomon等…报道了使用实时支气管镜的 动物实验结果。通过之前的CT三维重建导航对8只猪行支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3.09.058 作者单位:l 16021 辽宁大连,解放军大连210医院呼吸内科 \0 气道内给予抗结核药物分为病灶表面局部药物喷洒及病灶内 抗结核药物加压注射,前者主要针对炎症浸润型和溃疡坏死 型,后者主要适用于肉芽增殖型和淋巴结瘘型。 2、并不是所有支气管结核都需要进行局部介入治疗,对 于瘢痕狭窄型、管壁软化型原则上在狭窄的相应肺组织未发 生不张,则不必进行局部的扩张,可采用热消融疗法(激光、 高频电刀、氩气刀及微波等)、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措施,结 核性疤痕在局部刺激后易激发其病变再活动,甚至加重狭窄, 反而形成肺不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肺科学会支气管镜学组;支气管镜严重并 发症纲查[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6,19(4):226. [2] 周志胜,徐颖.支气管镜术引起猝死的原因及预防[J].安徽防 痨,2002,17(2):21. [3] 谢泉馨.支气管镜内良性病变[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 621. [收稿日期:2013一O1—16] 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9月 第18卷第9期 1673 本足够进行组织学分型、EGFR突变及EML4一ALK异位分析。 during flexible bronchoscopy[J].Respiration,2003,70(5):516— 522. Naidich等 。。发现诊断率与“支气管征”征象有关,即CT 显示支气管的患者诊断率为60%,而支气管征象未显示的患 [3]Lamproeht B,Porsch P,Pirich C,et a1.Electomagnetirc navigation bronehoseopy in combination with PET—CT and rapid on—-site cyto— 者诊断率仅为30%。Seijo等 进行了“支气管征”对ENB诊 断率影响的研究,单中心的连续5l例肺部结节患者行ENB 检察,结节直径平均2.5 am,74%患者存在“支气管征”,多位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r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lesions[J]. Lung,2009,187(1):55—59. 于右肺。34例获得诊断结果的患者中88%(30例)存在“支 气管征”,而未获诊断患者存在“支气管征”的仅为47%(8/ 17)。不同的镇静方法不影响诊断率 ,但理想的镇静方法 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而也有研究认为近40年来活 检工具没有革新,影响了ENB的诊断率… 。Ishida等 的 研究显示虚拟支气管镜技术显著提高≤3 cm病灶的诊断率, 同时≤2 am病灶诊断率也高于对照组。Wang等 的研究结 果与上述结果略有差异,ENB诊断率仅为67%,低于平均水 平(70%)。 ENB在立体定向放疗中,可有效、准确放置标记物,具有 经胸腔、经血管、经普通支气管镜不可比拟的优势 ,而在近 距离放疗导管中同样具备价值 ,既往此项治疗仅限于气管 内疾病,而现在可以扩展到支气管管腔之外的肺野。外科医 生经胸腔镜活检或切除结节时,并不确定通过VATS能否接 触到病灶,而通过应用细针穿刺“文身”使得结节变为可视性 的,并避免触动结节,减少操作时间和避免向开胸手术转 换 。也有学者对于ENB与超声内镜联合应用进行研究, Eberhardt等 在2007年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 示:支气管超声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应用是安全的并可 提高对肺外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120例患者中,联合应 用以上技术时确诊率为88%,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支气管内超 声组(69%)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组(59%)。现有技术的整 合与互补使得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具备更大的空间。 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出现无疑是科技高速发展带给我们 的惊喜,但是仅就目前来说,ENB仍是一项问世不久的新技 术,循证依据尚显不足,相关指南中也未就其适应征做出明确 的描述,而性价比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昂贵的价格和检 察费用在目前仍是一个瓶颈,尽管如此,ENB进入临床仍然 吸引了医生的广泛关注。介入肺脏病学近年来发展迅速,磁 导航系统由于自身的特点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治疗,从而 可以广泛地在介入领域加以应用。因其具有导航定位精确、 无射线辐射伤害、使用方便、无需使用造影剂等诸多优点,让 人们对其充满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人 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关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ENB必 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Solomon SB,White P Jr,Acker DE,et a1.Real—itme bronehoscope tip localization enables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 guidance for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in swine[J].Chest,1998,1 14 (5):1405—1410. [2] Schwarz Y,Mehta AC,Ernst A,et a1.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4]Seijo LM,de Torres JP,Lozano MD,et a1.Diagnostic yield of elec— tor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a Bronchus sign on CT imaging:results from a prospee— tive study[J].Chest,2010,138(6):1316—1321. [5]Eberhardt R,Anantham D,Ernst A,et a1.Muhimodality broncho・ scopic diagnosis of peripherla lung lesions:a randomized contorlled tril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1):36-41. [6] Mahajan AK,Patel S,Hogarth DK,et a1.Electromagnetic Naviga- tional Bronchoscopy:An Effective and Safe Approach to Diagnose Peripherla Lung Lesions Unreachable by Conventional Bronchoscopy in Hjgh—Risk Patients[J].J Bronchology,2011,18(2):133—137. [7]Lampreeht B,Pomch P,WegleitnerB,et a1.Electormagnetic naviga— tion bornchoseopy(ENB):Increasing diagnostic yield[J].Respir Med,2012,106(5):710—715. [8]Jensen KW,Hsia DW,se o LM,et 1a.Multicenter expeirence wiht elector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 nary nodules[J].J Bronehology Interv Pulmonol,2012,19(3):195 —199. [9]Ha D,Choi H,Almeida FA,et a1.Histologic and molecular eharae— terization of lung cancer with tissue obtained by electromagnetic nay— igation bronchoseopy[J].J Bronchology Interv Pulmonol,2013,20 (1):10—15. [10]Naidich DP,Sussman R,Kutcher WL,et a1.Solitary pulmonary nod- ules.CT—bornchoscopic correlation[J].Chest,1988,93(3):595— 598. [1 1]Makris D,Scherpereel A,Leory S,et 1a.Electormagnetic navigation diagnostic bronchoscopy for small peripheral lung lesions[J].Eur Respir J,2007,29(6):1187—1192. [12]Ishida T,Asnao F,Yamazaki K,et 1a.Visula bronehoscopic naviga- tion combined with endobronchila ultrasound to diagnose small pe- 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a randomized tirla[J].Thorax,2011, 66(12):1072—1077. [13]Wang Memoli JS,Nietert PJ,Silvestri GA.Meta—Analysis ofGuided Bronchoscopy ofr the Evlauation of the Pulmonary Nodule[J]. Chest,2012,142(2):185—193. [14]Schroeder C,Hejal R,Linden PA.Coil spring fiducila mal'kers placed safely using navigation bronehoscopy in inoperable patients lalows accurate delivery of 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yr[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0,140(5):1137—1142. [15]Leong S,Ju H,Mamhall H,et a1.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 choscopy:A descirptive analysis[J].J Thomc Dis,2012,4(2): 173—185. [16]Arenberg D.Electromagnetic navigaiton guided bronehoseopy[J]. Cancer Imaging,2009,9:89—95. [收稿日期:2013—0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