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新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好兔宠物网
Vo1.32 2014 No.1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新教学方法探索 刘子忱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提出细茵养成计划、自助餐式技能考核、小组模块制授课等中职医学检 验专业的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细茵养成计划;自助餐式技能考核;小组模块制授课 中图分类号:0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4)01—0061-02 目前的中职教育仍是传统教育的传承,其知识性和系统性 操作的理论课已经错过了,实验课又无法从头讲起,所以学习 固然很好,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讲学习难度太大, 效果大打折扣。笔者想到,既然学生对动手操作更有兴趣,能否 实用性和适用性也不够,无法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先让他们自己动手(指简单的操作,不涉及太多专业技能),待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他们, 其产生兴趣之后,再让其从书本寻找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提出 他们无疑是不合格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 自己的看法。 不复习,不能完成作业或抄袭,考试敷衍了事甚至旷考……即 细菌养成计划就是基于以上原理构设的。它的灵感来源于 使是每个班级中的佼佼者,也无法与普通高中的中等学生相 笔者的指导教师。他在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生认识细菌 比。可是,他们却还得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 时,先给学生一个无菌琼脂平板,学生一定好奇,会打开看看、 化学、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病 摸摸、吹吹,这时平板上就有了细菌。然后用透明胶纸封好,让 理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等如此细化、难 学生带回去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平板上长了东西。他 度大的课程。庞大的课程体系会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 们会对长出来的东西很好奇,产生诸如它是什么、它是怎么长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 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是细菌, 才。许多学者认为中职生虽然不擅长理论学习,但他们可能擅 会比一开始就向他们阐述微生物的概念更为形象、有趣。 长操作,这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事实确实如此。教 此外,细菌养成计划还加入了一些步骤,如前面例子中学 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以男生为主)理论课上昏昏欲 生只是“培养”出了细菌,并没有真正“看到”细菌,笔者在之后 睡,一到实验课就非常精神;理论考试很难及格,技能操作却非 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的细菌。在染 常熟练。这样的反差,引起笔者的思考——中职生的学习困难 色过程中不告诉学生染色原理、染色结果,只是让学生模仿教 很多是因为他们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主动探索、反思的学 师操作,对于培养基是如何配制的,细菌是如何生长出来的,观 习习惯ix],作为教师,可从他们擅长的操作人手,激发他们的学 察细菌用的染色方法、原理和染色结果是什么,细菌的形态和 习兴趣。 染色性质等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在教材中寻找。然后进行小组 为此,笔者构思了3种适用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新的教 讨论,在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形式在全班汇报结果,进行全班 学方法(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为例),并准备 交流。教学步骤分为细菌的接种和菌落的观察(细菌养成计划 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以实践和验证。 1)、革兰染色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养成计划2)、探索知识(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细菌养成计划 菌养成计划3)、心得体会(细菌养成计划4)。同时引入电脑游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 中角色养成游戏的—些元素,要求学生以养成对象的121吻和养 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 成日记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实践。 2因材施教与自助餐式技能考核 这在职业教育中不算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但是,传统的职业教 因材施教是多年来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育原则,但在中职 育教学方法虽然达到了以实践检验真理的目的,却不易为学生 教育中实施存在较多困难:(1)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要针对学生 所接受。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怀有抵触情绪,缺 特点因材施教较困难;(2)课时非常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摸清 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理论知识学习时的不认真直 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接导致实验时错漏百出,连基本的实验都做不好,谈何“检验真 全面的因材施教做不到,并不代表现阶段的教育就没有因 理”。虽然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浓厚,但学习基本原理和基本 材施教的用武之地。职业教育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 一6】一 行考核,而是在— 峙镞的时间段里对学生进行考核。因为每个 学生的能力不同,有的人先掌握,有的人后掌握,但只要在规定 的时间段里能够掌握即可。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不——样,兴趣爱 好也不一样,所以他们想学习的时问、掌握技能的时间长短各不 相同。有的学生喜欢立刻掌握,有的学生喜欢学期中慢慢学,有 的学生喜欢到最后考核前才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 了,有的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有的学生先掌握这项技 能。有的学生先掌握那项技能日。而技能考核通常安排芷一个统 一的时间,先掌握的学生经历了快一个学期,疏于练习,所以考 核时忘记了一些内容;掌握得慢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的学生 考核时还没学会。这对于学得快还是学得慢的学生都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选择自助餐式技能考核。 自助餐式技能考核不仅是技能考核,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技 能实训过程。在这个技能实训过程中穿插着考核,而技能是否 被掌握,掌握程度如何,以通过考核为检验标准。具体设想:首 先确定考核项目——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包东西、倒平板、划 线接种、革兰染色4个项目)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包括pH计、 电导率仪两个项目),然后规定练习时间段(假设第4—16周), 在这个时间段内,每周二、三下午7、8节课开放实验室,让学生 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每个技能项目都有负责指导的“教学小 老师”(由技能掌握较熟练的学生担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时间安排训练。而周四下午是考核时间,已掌握技能的学生(有 练习次数和掌握情况的要求,满足要求方可报名参加考核)可 以报名,按照报名顺序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项目不固定,由学生 自由选择。每位学生有一张“技能训练俦核登记表”,学生训练 完某个项目,“教学小老师”负责对学生训练情况进行登记,包 括日期、训练次数、掌握情况、负责人等;学生通过某项技能考 核后,教师就在该生相应的成绩栏上填写成绩并盖章,即完成 此项技能的考核。如果学生无法通过考核或对考核成绩不满 意,仍有继续考核的机会。自助餐式技能考核的训练时间、考核 时间、考核项目都是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安排的,可以最大限度 地满足每位学生能力基础和兴趣爱好的要求。尽管不能算是纯 粹的因材施教,但也具有因材施教的部分特征。并且这样的技 能考核,在方便学生的同时还保证了技能掌握率,因为它要求 每位学生必须通过考核,一次不通过就再练习、补考,直至最终 通过。从而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岗位要求的必备技 能。 “技能训练烤核登记表”还包括—些调查内容,如学生通过 某项技能考核所需的训练时间,通过技能考核的考核次数,对 该项技能的难易程度评价,对自己掌握情况的自评,在技能练 习或考核过程中的一些感想或建议,等等。教师可以此了解学 生学习能力、操作能力水平以及所学各项技能的难易程度。 3小班授课与小组模块制授课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时代,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嬲寸其从理论t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其基本确定下来,以后, 又经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完善131。目前,班 级授课制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暴露出一些缺 点。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现在的班级授课制逐渐倾向 一62一 于小班化,例如欧美国家,一个班不超过3O人,师生也非规规 矩矩地分坐于讲台上下,而是随意散落而坐,师生间毫无隔阂,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交流、引导而非灌输。 小班授课的好处不言而喻,目前我国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纷 纷效仿,并将班级授课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笔者曾经亲身体 验过类似的小班授课,其氛围确实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大不相 同,学生的积极性更易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更易为学生所 接受,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但小班授课在我国学校教 育中却很难推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 多,学校根本没有足够的校舍和师资条件进行小班授课。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类似于小班授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并将这种小班授课的教学方法称为小组模块制授课。 首先,把一个大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约8人,类似 于一个小班,每个小组选两名负责人;其次,在空间上,座位也 不再是传统的排列方法,而是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单独的相对封 闭的空间,小组与小组间隔一定距离,互不接触,每个小组都相 当于一个小班在上课;再次,在教学方法上,组员获得知识主要 通过自学和交流,而教师的作用是穿梭于各组问,倾听每个组 讨论的内容,获取学生学习进度的有关信息,寻找学生思想中 的创意和亮点,并适时地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引和点拨。小组模 块制授课并非单纯的小班授课,它与小班授课相比存在缺乏师 资、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等缺陷,但也具有小班授课所不具备 的优点,即组合。小组模块制授课的“模块”,顾名思义,就是可 拆卸可组合。前面说的仿照小班授课可将每个小组模块拆卸开 来,给每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组员自主学习和交流。但在 本组内交流之后,还要把每个小组再组合起来,变“小班”为“大 班”,进行组间讨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局限于一个小组内的 智慧结晶,而是大家的智慧结晶。 小组模块制授课有三重意义:(1)通过模块的拆卸,化“大 班”为“小班”,教师走下讲台,教学方式由灌输变为交流,学生 处于一种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2)通过模块 的组合,合“小班”为“大班”,学生可就小组内的讨论结果与其 他小组进行交流,修正和补充小组内学习的不足和局限,并且 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可以大大提高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其 集体荣誉感;(3)教师通过观察每位组员的表现,从而对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水平有一个较为准确、全面、动态、持续性的 评估。 笔者本着对中职教育事业的热爱,结合中职教育改革的趋 势和理念,设想并提出了以上3种新教学方法,期望通过在教 学实践中的验证,为中职教育改革发挥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哈罗,辛普森,E.J.Simpson.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 域【M】.施良方,唐晓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 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