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的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育时空 I■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的研究 刘宏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63319) [摘 要】在大学校园规模迅速扩大和社会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立显得日益迫切。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危 机的主要时代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开展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 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03—0242一Ol 处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除了要面临自身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之外,叉要 面临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剧烈冲击。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 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预防与干预机制,把大学生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高校刻不容缓的 工作。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时代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深地印上了这个大时代的烙印。目前,和其他 社会群体相比较,他们的心理危机呈现以下的主要特点: 1.1校园内部相对封闭.孤岛效应可能放大心理危机的影响 在目前国内大学的管理模式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长期居住在学校所提供 的集体寝室里,接触的人群和情感倾诉对象相对单一,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大学 城的学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社会群体。而在这些相对独立、封 闭且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中,一个突发性的心理危机事件(例如跳楼自杀事件) 的影响可能在小范围内不断强化、反复叠加,从而可能对整个群体产生重大 的冲击。如果校园内部某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不适当或者不及时, 可能会造成其他学生的连锁反应危机。 1.2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长.独生子女的心理危机日益突出 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高 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 首先,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从小便养成了强烈的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懂得也 意识不到为他人着想,缺乏责任感。其次,独生子女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与 较弱的实际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冲突的矛盾心态,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 苦,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令他们产生困惑。因此,关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群 体的普遍心理问题,分析该群体心理危机的普遍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运用于心 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网络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重大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最新统计表明,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己接近100%, 平均上网时长为每周16.8个小时。过多的沉迷于网络则可能产生一系列的 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控制能力不够强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过度和不良使用网 络将导致网络成瘾。从而发展为一种强迫性行为,导致心理恐惧思维僵化、偏 执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除了网络的深度和广度以外,网络的速度也可能 会在极短时间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媒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特 别是网络媒体对于校园自杀案件等极端事件的热烈讨论和极力渲染,大学生的 心理平衡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受到重大的冲击,从而引发更大更严重的心理 危机事件。 2高校开展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千预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 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 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比如,心 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平衡焦虑、 矛盾的心态。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自杀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 人际关系摩擦的发生频率很高。在这个阶段,如果有人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困 扰,往往就能挽救其生命。 心理危机不仅会对当事人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产生严重 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当事人周围的一些人。曾有专家指出,一个自杀事件至少 会影响到当事人周围的6个人,心理危机影响范围之广也就由此可见。大学 生如果发生心理危机,不仅仅会对当事人个人及其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 也会对学校内其他人(包括老师、同学)、甚至是社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影 响.这是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承受了很高的社会期望,对社 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曩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千预体系的具体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重在普及:预 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专业,讲究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的大学生心理 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原则,提高处理危机事件能力,为大学生成长创造 良好的成长环境。 242 I科技博览 3.1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体系 1、明确“三个到位”,完善保障支撑体系,强化危机意识。一是思想 认识到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 才的重要途径。二是师资力量到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实施大学生心理 危机干预的重要保证。三是组织保障到位 包括落实机构建制、专职人员 配备、活动经费来源资料积累和设备添置等软硬件建设。四是强化危机意 识。学校一定要强化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生 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的内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的健康、安全、 生命。 2、发挥“四大优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发挥“四大优势”, 一是课堂教学和讲座优势:二是网络教育优势:三是学生社团优势:四是校园文 化和社会实践优势。 3、突出“五项重点”,增强心理危机防控能力。一是重点人群:新生 适应、毕业生就业、二是家庭贫困学生:重点时段:压力期、敏感期和恶性 事件高发期;三是重点区域:学生宿舍:四是重点咨询,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个 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五是重点诊治。发现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及时转入 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知识和能力,培养 学生真正地对待危机的勇敢精神和应对能力。 4、建立有效的外部支持机制,建立预警机制。高校应整合校内外各种 资源,针对心理危机的学生建设建立有效的外部支持机制,如联系家长制度、 联系用人单位制度,联系社会实践制度。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与学生家长 的联系,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把危机转化为生机。 3.2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千预体系 1、建立快速决策与研究系统。一旦出现问题要准确判断与果断决策, 将突发事件尽可能控制在萌芽状态。 2、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心理危机事件的最大特点是突发性。危机事 件发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因此,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统 一指挥系统,做到快速而有序,积极而冷静,高效而有效地指挥。同时在处理 每一个环节过程中要慎重,适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要有相应的人员参加作证, 并且留有记录可查。 3、心理危机应对的三级网络体制。形成学院、系、学生社团三级网 络畅通渠道,充分发挥三级网络工作体系的危机干预、知识普及、能力积 累、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成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面临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5 (O2). 2.马喜亭,赵瑞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机制与实践探索[^].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 会论文集[C],2007. 3.查晶,刘海骅.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与尝试[^].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c],2007. 4.李美华,大学生心理危机与预防[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4: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