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 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二、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101千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结果偏高
仰视:结果偏低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
哪位同学的体温( )
A.小红:37.6℃;B:小刚:36.9℃;C:小明:38.2℃;D:小华:36.5℃
§3.2 熔化与凝固
一、定义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现象:蜡烛点燃后,蜡熔化;炼钢铁时,钢铁熔化;冬天水结冰了……
二、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 海波熔化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均匀。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
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和沸腾时的特点)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DBCTTEFGHTTA晶体熔化温度曲线t晶体凝固温度曲线t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t非晶体凝固温度曲线t1)AB:固态,吸热,T上升;BC:固液共存,吸热,T不变;CD:液态,吸热,T上升。
2)EF:液态,放热,T下降;FG:固液共存,放热,T不变;GH:固态,放热,T下降。
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2.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典型例题
№.4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5以下四种现象中①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②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③冰化成了水;④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属于熔化的是__ __。
§3.3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 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 Ⅰ.实验现象:
① 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 沸腾前后都有气泡产生; .......
T100℃t
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ⅰ.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 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典型例题
1.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3.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典型例题(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 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