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8卷第2期 梧州 学院学报 No.2 Vb1.18 2008年4月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Apr.2008 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 王瑛’,谭宜忠 (1.2.梧州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素质教育不能光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渠道,而要借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互补的多维教学平台来进 行。大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该文对高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 题进行分析,并从学校、社团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素质教育;重要一翼;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08)02—0081—05 当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大学 育,以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为主,这对于越来越追 生全面实施以“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 求时尚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着“政治味太 创业能力”培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首要 浓、思想性太淡、针对性太弱、互动性太差”的局 任务。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课堂教 限性。高校社团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的改革,显然不够,必须打破封闭的平面单向传 自我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 递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 染力的有效载体。首先,社团在活动内容的健康性、 合,拓展教学空间,形成推动育人全过程良性循环 道德规范的养成、 集体观念的磨合、精神文明的陶 的新教学模式。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和 冶等方面,都包容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这种思想教 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它与学生会共 育隐伏于学生乐意接受的生动形式之中,具有潜移 同构成共青团工作的两翼。社团开展的一系列集思 默化的作用。其次,社团具有群体凝聚的功能。“ 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具 在共同目标鼓舞下,社团成员集思广益、互相鼓励, 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容易对社团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这对成 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功 员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 能,能极大地拓展大学生成长的空间,对于高校实 响。 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社团是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 一、大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前提。在 (一)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与创新有关的个性特质有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爱国 可能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大学要培养具有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创造性的创新人才,首先就必须使大学生成为具有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 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思维模式化的人。学 校的社团千姿百态,体现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充 收稿日期:2008-02-05 分的想象力。社团活动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是其他教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 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这体现于社团在人才培养中 程项目(第三批)(桂教高教[2007]109号)阶段 进行个I生强化的特殊作用。社团以尊重学生的个性 性成果 为前提,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满足大学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梧州学院学报 第18卷 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 不断深化的过程。社团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 的才华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 性拓展空间。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一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将专业知 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大学生学到更多与专业知 识有关的东西,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了自 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 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 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了自己 性潜能、素质和修养。 (三)社团是大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的重要桥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 越紧密,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感知也越来越清晰。 他们已经认识到在接受学校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 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社团活动正日 益适应这一社会需求,由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 为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开放式活动。 社会接触,为 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公关能力、促进自我社会化提 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社团组织根据大学生所关心 的热点、疑点及难点问题,邀请一些专家、学者、 教授来作报告、开座谈会、进行心理咨询等,使大 学生通过它们了解到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信息,增强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知。部分社团成员利用周末 走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更多社团利用暑假组织大 学生开展“三下乡”调研、“手拉手”联谊和爱心 助学等活动,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 任感,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 渠道 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许多素质和能力 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广泛的社会交往 来提高,社团活动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 在学生社团中,同学之间相互沟通,联络感情,传 播信息,培养爱好和兴趣,锤炼大学生的创造性人 格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其决策能力、组织 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了大学生文化素 质的提高。其次,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学 生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创新能力则需要一个 从认识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不断反复、 ・82・ 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缺乏有效的调控与引导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具 体事务应当由学生自主管理。但是,这同时也带来 了学校对社团监管不力、缺乏对学生社团长远发展 的调控和引导等问题。部分社团定位不科学,无长 期发展规划,出现“大一热情,大二退出,大三 反感”和“吸收新成员收取入会费,举办一两次活 动,销声匿迹”的不良现象。社团主要干部的素质 和能力参差不齐,更有甚者,社团被认为是社团干 部利用社团成员的免费劳动、牟取自己在学校的政 治资本而操作的一个平台。除此以外,有些社团组 建程序不规范,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内部管理较 混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 (二)社团人员结构稳定性差 很多学生基于兴趣、情感、需要等因素参加社 团,在一两次活动后,有些会员会丧失兴趣和积极 性,有些会员则会觉得社团有其名而无其实,达不 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因而萌生去意。社团对会员缺 乏足够约束力,每次社团招新之时便是成员“大换 血”之时,而许多社团比较轻视新老成员的衔接和 传统的承袭,包括社团资料、人员档案的留存。另 外,社团定期换届随之带来领导骨干的更换,刚刚 积累了工作经验的社团骨干退团了,新骨干没有足 够的社团管理经验来领导团队开展工作。总而言 之,社团人员结构稳定性差,为社团管理带来了困 难,结果使许多社团变得涣散,社团的活动、计划、 思想也不能保持连续,更谈不上积淀优秀的社团文 化了。 (三)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王瑛,谭宜忠: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 首先,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这使 得社团开展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 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很多社 团都主动联系社会企业争取资金赞助,但企业是以 营利为目的的,并不是所有社团都能从企业那里获 得支持,同时企业的参与也可能会影响到社团活动 的意义和效应,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社团 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这导致社团无法展 现其特色,社团活动质量难上层次,从而限制了社 团的良性发展。 (四)社团活动的品位偏低、开放性程度不高 社团活动一般为自发性。由于学校没有配备专 职的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没有 提供较好的指导和帮助,社团活动的计划性差,缺 乏连贯性和创新性。高质量、高层次的社团活动不 多,总体上品位偏低,缺少知识性、探究性和文化 底蕴。社团活动内容的品质影响到社团文化内涵的 塑造,关系到能否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和有效凝聚广 大会员。另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不够紧 密,社团之间跨校、跨地区的联系几乎没有,缺乏 社团与社团、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意识和人际关系, 社团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组织的扶持与管理 为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成才的需要, 学校应重视延伸第一课堂,将学生社团纳入到学校 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学生工作管理的正常渠道, 切实加强对社团建设的引导与管理。(1)设立专门 的社团管理机构或部门。该机构对全校的社团活动 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各社团的活动。积极探索社团 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融合的思路,形成社团活动和 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出台管理办法,建立表彰制 度,完善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的机 制,对社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服务引导。 (2)学 校应从专业教师和政工人员两方面组建合理的指 导老师队伍,并由此机构登记指导老师名册并向全 校公布。学校应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 动性、积极性,可按教学工作量的标准给指导老师 发放适当的津贴,或者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建设 一支稳定的指导老师队伍,将会给社团活动带来积 极的动力,为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 持。 (3)学校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改 善社团活动的设施、场地、经费等物质条件,为社 团建设和活动开展解决实际困难,当然也要支持、 引导、监督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向社会提供有 偿服务等方式,实现社团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宣 传、学工、教务、科研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为 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 指导,共同营造社团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4)要 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 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的社团工作及其业绩,鼓励社 团领导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 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 况的考评机制,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分 管理,或者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 要内容之一。 (5)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与推行特色 办学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定的 优势,高校在办学中可采取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办学 模式,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应加强社团 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通过举办一些有 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社团活动,把社 团建设成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窗口,树立学校在社 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社团自身的建设与管理 社团的自主性是由社团的特点决定的,且适应 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管理方式上,应注重社团 管理与社团自主活动有机结合,采取鼓励、引导、 激励等方式,实现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 我发展。(1)依托规章制度,培养和传承优秀的社 团文化。社团发展停滞不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集 体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社团文化必须建立在本 ・8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梧州学院学报 第18卷 社团发展的需求和社员共同意愿的基础之上,可从 对社员的爱好需求安排工作任务,为成员举办社团 生日联欢会,增加社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大力培养 成员的主人翁精神,让其参与社团的决策,并提供 机会让社员参加实践、培训和学习,最终使社员的 能力得以提高。还可运用“统分结合”的情感联络 方法,尽一切可能创造一种有效沟通的工作氛围。 社团的社徽、社旗、社歌、服装、语言以及办事行 为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把社团文化深入 到社团日常活动中,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逐步影响 社团成员的态度,最终形成团队凝聚力。优秀社团 文化的培养需依托各项规章制度,如果社团的规章 制度制定得完善和科学,社团成员就会感受到一种 文化氛围,并自觉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努力工 作,那么优秀社团文化的养成也就比较轻松,有完 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则可以将社团文 化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2)建立完整的社 团档案资料,是保持社团各项基本工作正常运行的 必要条件。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学生社团工作是一项 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才能找 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发展的路子。通过对社团工作 的总结,可以积累好的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工 作打下基础,长此以往,社团的活动便可得到很大 的改观。因此,建立完整的社团档案,对于社团发 展尤为重要。不论是以前的合作伙伴,还是以往各 届活动的经验总结都是社团的宝贵财富,从中可得 到很多有借鉴意义的信息。(3)增强社团工作的创 新意识,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社团要注重把理论 与实践、社长与社员、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社团 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在探索中创新,在创 新中求发展,形成具有社团自身文化特色的新模 式。 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团活动、学 生社团刊物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等问题,深化社团 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活动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同 时要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策划、设计、包 装,在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上下功夫, 保证社团活动的育人效果,增强活动的连贯性、吸 引力。(4)依靠“情感维系”,对社团实施情感管 理。建立完整的社团成员个人资料库,包括个人生 日、爱好、自我评价、自我需求、以及家庭基本情 况等。这样有利于在今后的社团生活和工作中,针 ・84・ 首先是社团干部这个核心团队内部在“选举集中 制”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然后各个社团干部分重点 负责其中一个小组的情感联络,实现各组和谐后, 又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实现团队的整体和谐。(5) 注重社团人员纳新,力求在团队中实现“性别差异 化、性格多样化、年级跨度化”。社团为了保持活 力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定期吸纳新的成员,为社团 注入新鲜的血液。社团的发展要以抓好会员的招收 工作为突破口。在招收会员前,结合社团的自身特 点、结合开展社团活动的实际需要,科学核定招收 名额。招收时要认真做好会员资格审查,确保生源 质量。在组建团队时,还应注重社团人员结构的合 理性,形成社员结构的性格互补、性别互补、年龄 互补、专业互补,使团队和谐、协调、高效地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后勤社会化 改革的深入、学分制的全面实施,传统的以专业为 纽带的学生班级的主导地位被逐步弱化,以兴趣为 纽带的学生社团则蓬勃发展,作用日益凸显。高校 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 学校要充分考虑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将社团工作纳 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切实引导社团健 康发展,使大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 的重要一翼。 参考文献: [1]黄宁.当前高校社团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长沙 大学学报,2006(4). E2]苗培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3]李朝晖.浅议高校社团建设[J].科教文汇,2007(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王瑛,谭宜忠: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冀 [5]隋海娇.论高校社团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教 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研究与实践,2005(4). . 谭宜忠(1985一),男,梧州学院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6]包志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 专业学生,曾任经济系经济管理学会会长。 会科学学报,2007(3). (责任编辑:岑丽BB) [作者简介]王瑛(1968-),女,河北定州人,梧州学 (上接第74页) 十年代,成为抗战时期一股激励民众保家卫国的精 [3]李秋锦.松花江上——在西安创作情况的考察[J].交 神力量。 响。1992(3):31—32. 《松花江上》已经问世70多年,她是特殊历史 [4]张丽民.音乐欣赏教程[岫.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时期的作品,但是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时发 社,2006:48—50. 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了几代人。中华民族不 [5]刘慧,刘忠.三十年代著名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J].甘 会忘记过去那段耻辱的历史,不会忘记过去那段悲 肃高师学报,2003,8(1):56—60. 痛的经历,《松花江上》还要永远地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庞梅(1972一),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 参考文献: 范学院艺术系艺术教学实训中心主任,实验师,研究方向: [1]李仲林.回忆张寒晖老师[J].人民音乐,1998(5): 音乐教育理论。 94-98. (责任编辑:黄嘉清) [2]音乐欣赏手册[岫.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23.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