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控制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控制要点
(一)材料。材料是基层质量最基本的影 响要素。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所需材料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才能确保成活后基层质量。水泥 稳定碎石所需材料为:碎石、石屑、水泥。碎石应采用多棱角块体,表面清洁无土,具有较 高强度,韧性和抗磨耗能力。石屑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若石屑含泥量太大,会使碾压后混合料凝结时间延长,强度降低。水泥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一般不少于6小时),强度等级较低的普通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二)水泥用量。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用量。过多的水泥用量虽可使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加,但不仅会增加造价,而且加大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裂缝。因此,在保证基层材料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一般水
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含量为5%-6%。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应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按规定随时检查,检测方法与灰土灰剂量检测方法类似,一般采用EDTA法。
(三)含水且。水泥稳定碎石和其它基层材料一样,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才能以最小击实功达到最大干密度。试验室提供的最佳含水量为5%一8%,但本人认为实际施工时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基础上再增加2-3个百分点为宜。原因有以下儿点:1、水泥正常水化时仍需占水泥重量20%左右的 水分;2、当混合料含水量适量增加时,在振动压路机作用下,部分水泥浆被提至基层表 面,从而使基层处表面整体性得到提高,更加平整、坚实;3、水分蒸发会损失部分水量。适 度增加含水量的同时应注意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基层的密实度不易达到标准。
(四)拌合。在路拌时,应派专人跟随拌合 机,随时检查拌合情况,及时调整拌合深度,使既能满足拌合深度,又不破坏底基层上表 面。局部拌合机不宜拌合的地方,如井周围、路边线等更应仔细检查,可采用人工翻拌处 理。务必使混合料上下均匀一致,避免出现夹层和水泥量不足,消除质量稳患。另外,拌合 时要随时检查含水量,若含水量较小,应采取边拌合,边洒水的方法使混合料含水量
均匀。
(五)二次挂形。二次整形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因水泥稳定基层一般为最后一步基层,高程、平整度要求较高,通过二次整平能够较精确地控制标高及平整度;二是通过二次整平可对粗细骨料集中及表面坑洼的地方进行较细致的处理,增强基层的密度的表
面稳定性。
(六)养生。养生是水泥稳定碎石非常重要的一步工序,应注意两点:一是基层表面要始终保持湿润,为水泥的水化提供充足的水分;二是要封闭交通,因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用量少,其外表面较粗糙,耐磨性差,若不封闭交通,极易使外表面受损,出现\"飞砂\" 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