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彭艳华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水平普通教育基础上,培养人们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教育。职业中学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刚刚接受完初中教育、正处在青年初期、面临人生的第二次学步的年轻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调查显示,具有积极职业情感和稳定职业态度的人,不仅业务技能好,而且职业胜任感强,人际关系顺畅。因此,教育者必须更新观念,从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了解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困惑和实际需求,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上做好准备。 一、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中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中,情感态度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中职生在入校时,生源质量比较差,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不做笔记,小动作较多,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 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和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程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二、开展职业情感教育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接受职业准备教育时,都会经历不协调的状态,我们实施职业情感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道德感、职业悦纳感、职业审美感,让校园中的理想自我与职业社会的现实自我融为一体,获得新的协调。 1.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感教育的氛围,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并且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及职业情感的手段。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要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实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2.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职业情感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普通课、基础课和专业课,还需要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诸如职业改革、职业价值、职业资格、职业待遇、职业保健、职业规范等相关职业知识的了解。要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在以后的教育中有计划的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为学生提供认知基础。开设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以及美学教育等课程,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审美。文化、专业课程围绕职业规范、职业特点及其他职业文化积极开展相互渗透,努力增强课堂内的职业化气息。

3.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广泛的师生互动,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建立与相关职业领域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的联系,加强学生与先进、模范人物的情感交流。在学校的班团活动、体育运动会、技能比赛、文艺活动中,精心的设计,潜移默化中渗透职业情感教育。

4.创设校内外各种职业情感训练的情境

中职学校应利用校外实习各环节,多渠道地开展职业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兴趣、特长和才能,加深对社会及工作环境的认识,培养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提高责任心、团队精神和自我分析与判断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个体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素养的不同,更在于包括职业情感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差异,良好的职业情感会使学生在人格与能力上得到充分发展,所以职业院校不仅要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更要以职业情感教育为契机优化他们的人格和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不但有业,而且乐业和敬业,从而自立于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