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测量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测量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大地水准面是通过( )的水准面。

A 赤道 B 地球椭球面 C 平均海水面 D 中央子午线 2. 一段324米长的距离在1:2000地形图上的长度为( )。 A 1.62cm B 3.24 cm C 6.48 cm D 16.2 cm 3. 一井定向主要用于( )工作中。

A 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B 矿井高程联系测量 C 控制测量 D 碎部测量 4. 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南西40°,则其方位角为( )。 A 140° B 220° C 40° D 320° 5. 导线计算中所使用的距离应该是( )。

A 任意距离均可 B 倾斜距离 C水平距离 D 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 6.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

A 等高距 B等高线平距 C 计曲线 D 水平距离

7. 根据图纸上设计内容将特征点在实地进行标定的工作称为( ) A 直线定向 B 联系测量 C 测图 D 测设

8. 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未知点上分别设站,向另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的交会方法是(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 9. 以下测量中不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是( )。

A 水平角测量 B 水准测量 C垂直角测量 D 三角高程测量 10. 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

A 中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 11.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12.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7mm,则A点高程为( )

A. 26.3m B. 26.7m C. 27.3m D. 27.7m

13.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B.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C. 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 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14.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 ) A. 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 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C. 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D.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15.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 )。

A. 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 B. 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 C.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 D.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

16.地面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256.234,362.473),B(1246.124,352.233),则A、B间的水平距离为( )m

A.14.390 B.207.070 C.103.535 D.4.511 17.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

25

A N

26

M

27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 竖盘指标差 C. 横轴不水平 D. 竖轴不竖直

18.以下工作不属于矿山测量工作范围的是( )。 A. 贯通测量 B. 一井定向 C.图根控制测量 D.中线标定

19.井下巷道的腰线标定不能用( )进行标定。

A.罗盘 B.经纬仪 C.水准仪 D.半圆仪 20.腰线标定的任务是( )

A.保证巷道具有正确的坡度 B.保证巷道掘进方向的正确 C.满足采区控制需要 D.在两井定向中应用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21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____。 22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_______。

23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线方向。 24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高程检核,往往在一测站需要测量和计算两个高差,通常采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______________。

25地物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 26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 。

27 对某一角度进行了一组观测,则该角的最或是值为 。 28 经纬仪照准部包括望远镜、 和水准器三部分。

29 经纬仪满足三轴相互垂直条件时,望远镜围绕横轴旋转,扫出的面应该是 。 30 进行视线倾斜的视距测量时,除了需要读取上下丝读数以外,还要测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测设

32.旋转椭球体面 33.坐标方位角 34.绝对高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等高线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6.简述用经纬仪标定巷道中线的方法(可画图辅助说明)。 37.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

38.以测角交会为例,简述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和侧方交会的主要特点与适用情况。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R点的高程。

M

+2.674m P 4 km

Q

2 km +3.718m R +1.326m 2.1km -3.517m 3.4km N

HM = 26.201m HN = 30.425m

40.用钢尺丈量某一段距离,6次测量的距离值分别为(单位m):20.290, 20.295, 20.298, 20.291, 20.289, 20.296,试计算:(1)距离最或是值;(2)距离观测值中误差;(3)最或是值的中误差;(4)相对误差。 六、论述题(10分)

41.以闭合导线为例,详细论述导线外业测量过程与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计算方法)。 七、实践操作题(8分)

42 说明经纬仪测量时一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C; 2 D; 3 A; 4 B; 5 C; 6 A; 7 D; 8 C; 9 B; 10 C; 11 C;12 B;13 A;14 D; 15 A;16 A;17 D;18 C; 19 A;20 A;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21 偶然误差 22 铅垂线 23 真北方向 24 变更仪器高法

25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性符号) 26 高程控制测量 27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28 竖盘 29 铅垂面 30 垂直角

三、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31测设: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其各

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地面控制点为依据,将待建的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

32 旋转椭球体面:选择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曲面来代表地

球的形状,称为旋转椭球体面。

33 坐标方位角:由坐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34 绝对高程:地面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5等高线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 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

(3) 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 (4) 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表示坡度愈缓;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经不能直接跨越,应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河底等高线处才能跨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就是应与山谷线正交,并凸向高处。

评分说明:每条1分,答5条即可得满分。

36 应用经纬仪标定巷道中线的方法主要包括开切点与方向标定、中线延伸两个环节。

设要在已掘巷道中的A点开掘一条新巷道,在图上量取A点至已知中线点1、2的距离和待掘巷道方向与已知巷道中线之间的转向角;然后在中线点1点安置经纬仪,瞄准2点后量取距离确定A点的位置;在A点安置经纬仪,根据转向角由已有方向确定新巷道开切方向,此时望远镜所指方向即为新开掘巷道的中线方向,在此方向上标出巷道中线点,再倒转望远镜,在相反方向上标出另一中线点,即得到一组中线点。

用经纬仪进行中线延伸时只要在一个中线点上安置经纬仪,瞄准另一个中线点确定中线方向,在此方向上确定其他中线点即可。

评分说明:只说明开切时的标定工作未说明延伸时的工作也可得满分。

37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条水平视线对处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由读数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 分)

因此要求仪器:

(1) 必须能够精确提供水平视线;

(2) 必须能够瞄准远处的水准尺并进行读数。 水准仪即是符合以上条件的仪器。(5分)

38 前方交会的特点是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对未知点进行观测,测量水平角并计算点的位置。适用于已知点易于设站观测的情况。

侧方交会是在一个已知点和未知点上设站进行角度测量,然后计算待定点位置,主要

3

适用于一个已知控制点在高山上或河的另一边时的情况,可以提高观测速度。

后方交会是在未知点上安置仪器,对三个已知控制点进行角度观测,最后计算未知点位置,主要适用于已知控制点上不易设站、而未知点上容易设站的情况,如未知点在平地上,而已知点全部在高山上时,可以采用后方交会。

评分说明:说明三种交会方法特点各得1分,再说明两个方法适用情况即可得满分。 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39 (1)计算高差闭合差:fh = ∑h - △h = -0.023m = -23 mm (3分)

(2)分配闭合差,计算改正数 ∑L = 11.5km

v1 = - (L1/∑L) * fh = 4.2mm v2 = - (L2/∑L) * fh = 8mm v3 =- (L3/∑L) * fh = 4 mm

v4 =- (L4/∑L) * fh = 6.8mm (7分) (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的高程 HP = HM+ h1 + v1 = 27.531m HQ = HP + h2 + v2 = 30.213m

HR = HQ + h3 + v3 = 33.935m (10分) 40

(1)

L

=

20.293m

(2分) (2)

1/2

观测值的中误差 m = ±[ [vv]/(n-1) ] = ± 0.0037m

(5分)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L= ±[ [vv]/n*(n-1) ]

1/2

= ±0.0015m

(8分) (4)

分)

距离的相对中误差为:mL /L = 1:13434 (10

六、 论述题(10分) 41外业观测过程:

(1) (2) (3)

踏勘选点,布设导线;

进行导线外业观测,包括测量水平角和量边; 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准备进行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1) 计算角度闭合差并进行分配: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看角度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号平均分配:

(6分)

(2) 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x=Lcosα

△y=Lsinα

然后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X和Y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 (9分)

(3)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分)

七、 实践操作题(8分)

42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是:

首先进行对中,其目的是把仪器中心安置在测站点O的铅垂线上,在O点附近张开三脚架,挂上垂球,固定三脚架的一条腿,两手握住另外两条腿作前、后、左、右移动,使垂球尖大致对准O点的中心标志,并使三脚架头大致放平,将这两条腿也插稳。然后安上仪器,拧上中心螺旋,适当移动经纬仪基座使垂球尖精确对准O点,固定中心螺旋。

然后进行整平,先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进行初步整平。然后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上的水准管平等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按照左手拇指规则旋转脚螺旋,使

(10

气泡居中,旋转照准部,使水准管转动90度,再旋转另一脚螺旋,使水准气泡居中。这样反复几次,直到水准管在两个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此时完成仪器安置,可以开始角度测量。

评分标准:对中4分,整平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