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1~2题。
图2-4-1
❶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趋势根本一致,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根本一致
❷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根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爆发生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进步 C.气候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3~4 题。
单位 工业化前 1990年 年增加率(%) 二氧化碳 104 280 353 0.5 -甲烷 106 0.8 1.75 0.9 -氟氯烃 10-12一氧化二氮 10-12 0 764 0.4 2.88 3.10 0.25 ❸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❹温室效应加强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等 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 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才能,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④人口增加,人们呼吸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树木被伐倒后,在树干断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之为年轮。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一年产生一轮年轮。当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时,树木生长很快,反之那么生长较慢。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近百年树木年轮示意图(图2-4-2,图中各同心圆仅示意年轮宽窄和疏密),答复5~6题。
图2-4-2
❺该地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是(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第 1 页
❻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 米以上。图2-4-3表示三江源地区某时期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答复7~8题。
图2-4-3
❼以下关于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潮湿,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❽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延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读图2-4-4,完成9~10题。
图2-4-4
❾引起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10该图片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 ) ○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 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早开放 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学家预测,由于人类的消费活动等,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6℃,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11~13题。
11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
①冰川退缩 ②冻土融化 ③全球温度带北移 ④灾害性天气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是( ) ○
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区向北移
第 2 页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农业消费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消费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
13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是( ) ○
A.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维持能源消费构造现状 C.由集中供暖改为分散供暖 D.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
14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
材料一 树轮指数(每一个树轮的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树轮即树木年轮)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参数。图2-4-5是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含预计)。
图2-4-5
材料二 下表示意某年世界上局部国家GDP与碳排量情况。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印度 GDP(109美元) 11 712.48 4 608.140 2 253.941 667.342 碳排量(103t) 6 049 435 1 257 963 5 012 377 1 342 962 碳均GDP(103美元/t) 1.936 3.663 0.450 0.497 注:碳均GDP指单位重量二氧化碳的GDP产出程度。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气温角度考虑,由图可知,1900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寒冷或温暖)期;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以后我国气候变暖主要是______________(自然或人为)因素所致。 (3)为缩小与兴旺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4)简述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 15读图2-○4-6,答复相关问题。
图2-4-6
(1)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其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其中________因素起主要作用。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____,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
(3)气候变暖可能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三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第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