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红灯绿灯眨眼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红灯绿灯眨眼睛》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小班上学期主题四“骨碌骨碌转”次主题一“车轮骨碌碌”。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车辆川流不息,交通规则在幼儿生活中显得尤其重要,它既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安全,也是幼儿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指南》中指出社会活动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忙幼儿了解大体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开展《红灯绿灯眨眼睛》这一活动是引导幼儿熟悉红绿灯,知道它像警察叔叔一样天天坚守在职位上,指挥着车辆、行人安全通行。通过“红灯绿灯眨眼睛”这一生动的比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仿照游戏中,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能够从小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幼儿分析
小班幼儿已经对社会行为规则具有最初步的熟悉。但是自控能力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教师要通过量种途径,踊跃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气氛,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明确规则的存在,逐渐培育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活动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按照《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熟悉规律”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肯定为:
1. 认知目标: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1
2. 能力目标:能够较灵敏地按照红绿灯的转变做出相应动作。
3.情感目标:愿意主动参与活动,体验仿照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按照活动目标,我制定的重点是: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难点是:能够较灵敏地按照红绿灯的转变做出相应动作。
五、活动准备
活动重点的解决有赖于活动难点的克服,只有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才能完成活动重点。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结合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我作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开汽车”的游戏。
物质准备:交警帽子,红灯绿灯卡片各一个,汽车方向盘与活动人数相等。
六、教法、学法
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其自主自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本活动中教师将充当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力求形成“合作探讨式的师幼互动,我选取以下教法组织活动:谈话法、讲解法。
-2
在整个活动中遵循《纲要》理念,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学法主如果:游戏法、角色演出法。
七、活动进程
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同时把教法、学法渗透到活动进程的各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很容易进入角色。在导入环节我运用游戏法,让幼儿扮演小司机,通过玩“开汽车”的游戏,自然引出本活动的主题――红灯绿灯。
(二)结合图片,讲解规则。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讲解法,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引发幼儿思考,理解活动的内容。比如:你们在哪里见过红绿灯?红灯有什么用?绿灯呢?然后为幼儿讲解红绿灯的作用,让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初步的解决本活动的重点。
(三)学说童谣,巩固认知。
简短有趣的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认知方式。在这个环节,童谣的出现可以帮忙幼儿进一步巩固认知红绿灯的作用,掌握交通规则。
(四)情景游戏,深化熟悉。
-3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游戏法,教师扮演交警,幼儿扮演小司机,在有红绿灯的路上行驶,按照我手中红绿灯的信号转变,做出相应动作,并通过停顿检查的方式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从而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活动进行到高潮部份,我还会让幼儿来做交警,因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并非是很强,所以我会在一旁引导幼儿完成交警的角色。整个游戏进程中,每一个孩子将会体验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解决活动的难点。
(五)角色互换,愉快结束。
幼儿特别喜爱扮演交警的角色,我就请幼儿轮流扮演交警,其它幼儿按红绿灯的信号开着小汽车一路出去,继续游戏,从而愉快的结束活动。
纵观本次活动,我以游戏贯穿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知行合一的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丰硕幼儿的社会规则和社会认知经验。由于水平所限,活动设计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恳请取得列位评委的批评指正。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