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6年教师资格证认定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依据是该节课的____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 2、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____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3、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__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达标评价 D.形成评价 4、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____
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5、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6、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____ A.80 B.90 C.100 D.125 7、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____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8、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____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9、”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0、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____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11、”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12、课堂常规是每名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____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13、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____ A.做好班长的工作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 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5、”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____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16、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进行分类。以下属于这一分类的是____ A.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B.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 C.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 D.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 17、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____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8、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____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9、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20、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2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____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2、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____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23、儿童对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____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____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
A.道德修养 B.专业素养 C.学历水平 D.科研水平 3、我国现在实行的是____义务教育制度。
A.10年制 B.9年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制
4、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____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5、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基他事物之间所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
A.教育规律B.教育经验C.教育现象D.教育方针 6、《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____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7、教育是一种____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
的是教育的____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尢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____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0、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____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儿童识字的中心环节是____
A.读准 B.会写 C.听懂 D.理解字义 12、”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是 ____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13、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____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4、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发展规律是____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1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16、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____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1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德育的____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____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9、下列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力 D.稳定性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____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2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____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2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____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23、”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