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出卷人: 审核人: 2016.11.7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请根据下列注音或词语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注音。(4分)

①瑕cī ②腼腆 ③zhūnzhūn 教导 ④jī 身 ..2、请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 。(唐代 (作者)《十五夜望月》) ③人有悲欢离合, 。( (朝代)苏轼《水调歌头》) ④但愿人长久, 。(同上)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对联六副》) ⑥ ,万家忧乐在心头。(《对联六副》) ⑦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鲁迅《社戏》) ⑧天上的风雨来了, 。(冰心《母亲》) 3、下面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A.度:代“量好的尺码” B.坐:座位 C.操:拿,携带 D.遂:于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体育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

B.几十年过去了,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

C.书画家大多标榜清高,耻于言钱,而齐白石卖画卖印,则是详尽标价,锱铢必较。 ....D.王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或意思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2分) A、我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B、小明和小芳去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获得了冠军。

C、通过与外国友人的商贸洽谈,使江阴人民的经济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D、蒙古草原的八月,是一个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的好地方。

6、阅读名著《小王子》语段,完成题目。(6分)

在那些爱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崇拜者。“你好!”小王子说道,“你的帽子很奇怪。”“这是为了向人致意用的。”爱虚荣的人回答道,“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就用帽子向他们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 小王子不解其意。说道:“啊?是吗?”

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建议道:“你用一只手去拍另一只手。” 小王子就拍起巴掌来。这位爱虚荣者就谦逊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

小王子心想:“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于是他又拍起巴掌来。爱虚荣者又举起帽子来向他致意。

①《小王子》作者 国作家 (2分) ②爱虚荣的人戴着帽子( )(2分)

A.为了遮阳 B.为了在人们喝彩时致意 C.因为他觉得很合适 ③这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什么特殊爱好?(2分) 二、阅读与赏析(34分)

(一)阅读李白的《秋浦歌》,完成第七题(4分)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秋霜”指“白发”)。

7、①这首诗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2分)

②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形象,表达了强烈的 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10分)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②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③于庭,一儿登瓮④,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了:懂得。③戏:做游戏。④瓮:水缸。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闻讲《左氏春秋》 ②自是手不释书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④即了其大指 ..

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与“爱之”句中的“之”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三)阅读《乡间时光》,完成11-13题。(7分)

乡间时光

①乡下的一天应是从第一声鸡啼和牛哞开始的。东方刚泛鱼肚白,天边还挂着几颗疏落的星,草尖上露珠莹亮,依旧闪着即将消失的上弦月的蓝光。手脚勤快的农人醒了,夜里睡香梦甜,也就醒得早。鸟声如洗也不觉得扰人,却分明听出一些画意。人勤春早,时光也怜惜早起人,赏赐给他一个清明的早晨。

②犁地的吆喝起牲口,驾起牛车,趁着天凉犁一下东坡的麦田。锄草的已擦亮了锄头,搭上条毛巾,也下地了。即使地里的玉米刚刚锄过一遍,花生也刚浇了一遍透水,正往高里长,撂上几天,地里也没什么活儿,但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地里挪。能有一块地放在心上是充实的,一天不下地反而会空落落的。人养活了庄稼,其实也是庄稼养活了人啊。在农人眼里,庄稼是最懂事的儿女、最知恩的后生,让人不能不想。

③饭桌上摆的是最平常的饭菜。小葱拌豆腐,清凉爽口。小米粥稀饭,黄澄澄的,滚烫...熨帖,喝了是贴心贴肺的顺畅。顺手从田间地头扯来一把水灵灵的鲜嫩野菜,洗净,汆一遍...水,淋上几滴麻油,带着田野的风味,入口是不尽的绵软和悠长。篱笆上的豆角,园子里的瓜果蔬菜,是自种自收、亲力亲为的亲切,是既能入口又宜入画的佳肴美景。碗里粒粒饱满..粒粒皆香的粮食,散发着曾经的汗香,细细嚼来也皆是可敬可亲的。这样平淡的滋味,如篱....

落里巷里悠长宁静的日子,如阡陌间云淡风轻的光景,一样的淡远悠长。 (选自《读者》,有删改。2016-10-03)

11、文章第③段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词,在朗读和句意上有什么作用?(3分) 12、在第②段中,作者把庄稼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13、第②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2分)

(四)阅读《味蕾上绽放的爱》一文,完成14-18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①“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记忆中曾被爱的味道„„”在这个寒冬的深夜,我反复听着辛晓琪的这首成名曲《味道》,一边品茶,一边嗑着妈妈亲手煮的咸花生,这种久违的花生清香味道一瞬间把我拉向了记忆深处。

②味道就是这么神奇。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③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三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三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一小把,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④随着我们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妈妈煮咸花生的量也逐年增加。从一小把到一簸箕,从一簸箕到一米斗或一箩筐,甚至一两担。我们家煮咸花生量的变化,正折射出了我们的家庭变迁。

⑤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三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⑥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只能是得其物,而不得其味。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⑦一种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总总,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14、文章一开始引用辛晓琪的《味道》这首歌作为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 15、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6、第③段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2分)

17、第④、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家庭有了什么变迁,妈妈对孩子有什么感情?(2分) 18、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三、作文(40分)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请以“难忘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通过一件事情记录曾经的记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紧扣“难忘”一词,突出“微笑”,写出自己的感受,字数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如有需要,一律用××代替。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4分)

① ② ③ ④ 2、(10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3、( )(2分) 4、( )(2分) 5、( )(2分) 6、(6分)

① (2分) ②( ) (2分)

③(2分) 二、阅读与赏析(34分) (一)(4分)

7、① 、 。(2分)

② 。(2分) (二)(10分) 8、(4分)

① ② ③ ④ 9、( )(2分) 10、(4分)

① ② (三)(7分)

11、(3分)

12、(2分)

13、(2分) (四)(13分)

14、(3分) 15、(3分)

16、(2分) 17、(2分) 18、(3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2略 3.C 4.C 5.A

6.法 圣埃克苏佩里 B 喜欢别人鼓掌向他欢呼;喜欢听赞美的话(写出任意一点即给全分)。 二、阅读与赏析

7.比喻、夸张 抑郁、怨愤、忧愁(意思相似即可)

8.听说,听到 放下 拿,握 同“旨”,主要意思,主旨,大意 9.D

10. 从此以后,手里整天拿着书苦读,以至入迷到忘了饥渴和冷暖。(关键词“是”、“释”、“至”)

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丢下他离开了。(关键词“登”、“没”、“皆”、“去”)

11.运用了叠词,(1分)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能写出一点就全分,1分)强调了平常饭菜的可口美味。(1分)

12.比作“儿女”、“后生”(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庄稼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之高,与农民的关系亲密。(“地位之高”与“关系亲密”写出一个就全分,1分) 13.人与庄稼是互相依存的,他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分)农人只有在庄稼地里才是充实的,才有了生气。(1分)

14.富有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写出一点就全分,1分);引起下文对妈妈煮咸花生的回忆(1分)点明文章题目(1分)

15.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1分)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1分)(承上与启下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16.“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

17.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1分)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1分) 18.“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1分)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统领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1分)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1分) 三、作文

切入分30分,参照中考阅卷要求。

1.必须是记叙文,写成散文或其他文体的不得高于26分; 2.只能写一件事,写多件事情的在24-26分间打分;

3.摘录报纸、杂志、电视等与自己无关的事例,在24分以下; 4.语言和主题是打分的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