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力度解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力度解析

作者:郭强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9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运用统计、比较、归纳等方法,一方面对作品中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两个部分的力度采取分别描述,一并比较;另一方面,从作品中的主要力度、力度频次、力度变化速率、力度域、力度的单一性和复合性、力度的层次性与立体化六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力度状态形成基本的认识和结论。 【关键词】力度;力度状态;主要力度;力度频次;力度域;力度变化速率 引言

舒伯特创作的这部声乐套曲是根据诗人威廉·谬勒的同名组诗谱写而成。它写于舒伯特去世的前一年(1827年),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冬之旅》共由24首歌曲组成,主要描写主人公饱经生活风霜,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漫无目标地到处漂泊,往事的回忆只能增加他的痛苦,未来的命运更使他感到凄凉,他那孤独的心已完全破碎。第1首《晚安》与最后一首《老艺人》,可以看作是套曲的引子和尾声。中间以第13首《邮车》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在前一部分中,主人公虽然一直被悲哀的感情所笼罩,但不时流露出对美好的往事的留恋;在后一部分中,主人公则是万念俱灰,失去了一切希望,而不时地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解脱。”[1]因此,《冬之旅》是一部色彩暗淡的音乐悲剧。

“从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来看,钢琴音乐与歌唱旋律被看作是地位平等,相互融合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钢琴又往往具有塑造形象、描绘场景、营造气氛、渲染情绪的功能,与歌唱旋律一起共同表达诗歌的意境。精致的音乐和意境高远的诗歌巧妙结合,相得益彰,一并构成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色。”[2]

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冬之旅》,从作品的主要力度、力度频次、力度变化速率、力度域、力度的单一性和复合性、力度的层次性与立体化等六个角度来对歌曲的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音乐力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揭示其艺术歌曲力度运用的特点。

主要力度是指一首音乐作品(或一套、一类作品)中占有数量较大的力度。力度频次是指某种力度在一首音乐作品(或一套、一类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力度变化速率指作品的小节数除以整首乐曲的力度变化次数所得数值。力度域指音的强弱范围。 一、主要力度

24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中,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并且在力度的运用上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出现了ppp、pp、p、mf、f、ff、fz、ffz、sfz、fp这十种力度级别,在绝大多数作品中都使用了pp、p两种力度,并且在作品中占有的小节量也是较多的,在此可以先断定钢琴伴奏部分的主要力度是pp和p,由此可得知: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力度是置于pp和p的氛围之中的。 二、力度频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钢琴伴奏部分中ppp、pp、p、mf、f、ff、fz、ffz、sfz、fp这十种力度出现的频次分别是5、92、102、11、68、6、18、2、1、39次。通过这些数据来看,p和pp这两种力度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多。再结合整部作品强烈、深刻的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钢琴伴奏部分的主要力度就是pp和p。 三、力度变化速率

依据各种不同力度出现的频次,在24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在力度变化速率方面均呈现出力度变化速率较快,力度节奏变化较密的特点。 四、力度域

通过对24首歌曲主要力度、力度频次的分析,我们可将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域定为ppp—sfz。从力度域来看,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域幅度宽广,在力度级别的运用上丰富细腻。通过钢琴伴奏部分中力度的运用,也能体现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色,即运用钢琴伴奏把诗中的形象变为音乐的形象,使钢琴伴奏部分和声乐部分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使音乐和诗歌之间取得了均衡。

五、力度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24首歌曲中,内容、音乐形象单一、情绪无明显变化的作品其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呈单一性,这样的作品有6首。图1是第15首《乌鸦》的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从标题和歌词内容来看,歌曲主要描述了一只乌鸦时刻追随者主人公,它是不祥的预兆。看到了乌鸦,主人公就想到了死亡。这首歌曲的内容很明确,情绪完全是灰暗、悲观的,没有任何欢乐和希望。因此,钢琴部分的力度在以pp和p为主的弱力度范围内做单一的运动。相似情况在第1、17、18、19、21、24首中都有体现。

图1《冬之旅》第15首《乌鸦》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

音乐形象、情绪有变化的作品其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呈对比变化复杂性样的作品有18首,图2是第11首《春梦》的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第11首《春梦》主要表现了主人公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梦境中的阳光灿烂、鲜花遍地和幸福的爱情;醒来后却是黑暗、寒冷的现实和生活所带来的痛苦。”[4]这些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图中的力度运动轨迹呈现出曲折、复杂、细腻的状态。相似的情况在第2、3、4、6、7、8、9、10、12、13、14、16、20、22、23首中也都有体现。

图2 《冬之旅》第11首《春梦》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 图3《冬之旅》第2首《风信旗》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 六、力度的层次性与立体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分析的作品中,虽然声乐部分的力度作曲家没有在谱面上给予明确的标记,但通过前面的分析,从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可以看出,作曲家通过钢琴伴奏部分中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运用来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塑造鲜明丰富的音乐形象。这样的创新意识,在其作品中声乐部分和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设计安排上已体现出来。他将钢琴伴奏部分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提升,并给予钢琴伴奏部分对声乐部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依据这一点,将第2首《风信旗》和第3首《冻泪》的声乐部分中没有写明力度的乐句或片段,先做出相对客观合理的力度判断,再来分析这两首作品中声乐部分和钢琴伴奏部分的整体力度状态。

图3是第2首《风信旗》的声乐和钢伴两者整体的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图中清楚的显示出:从开始到第23小节,两者的力度大部分是重叠一致的。到了第24小节至第46小节,声乐部分是分别以pp=30、mf=70的力度做2次对比的直线运动,而钢伴部分中的力度是以pp→f→p→pp→mf→f的6次变化做起伏运动。通过钢伴部分与声乐部分的力度对比变化和不同力度的独立进行以及两者之间力度的重叠交错,使整体音乐呈现出多层次形态,也使力度呈现出立体感。

图4《冬之旅》第3首《冻泪》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

图4是第3首《冻泪》的声乐和钢伴两者整体的音乐力度状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音乐开始到第28小节,声乐和钢琴两部分的都是在pp=30的力度上做重叠的直线运动。但是从28小节以后,声乐部分中的力度从p→mp→p→mp→f做曲线上升运动,对钢伴部分起到填充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整体音乐的层次性,形成了力度的立体化。立体化的力度有助于音乐层次更加清晰、独立性更强,对织体复杂的多声部音乐而言,力度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要素。概言之,立体化的力度在《冬之旅》其它作品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其艺术歌曲的力度特点之一。 七、结语

通过对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力度的定量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部分对声乐部分已具有了艺术指导的作用。依据这一点,将其声乐套曲《冬之旅》的力度状态具体表现如下:整套作品中声乐部分和钢琴伴奏部分的主要力度都是以弱力度(pp和p)为主、弱力度域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钢琴伴奏部分相对声乐部分而言,呈现出力度变化速率较快、力度节奏较密的特质;力度的运用与作品的内容、音乐形象、情绪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使声乐部分和钢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均具有单一性和复杂性的两种状态;通过对声乐部分中力度相对客观合理的判断,还可以看出钢琴与声乐在同一时间显示出整体的立体化。 参考文献

[1]管谨义编.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冯志平著.西方音乐史与名著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邓映易译配.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冯志平著.西方音乐史与名著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郭强(1979- ),男,湖北潜江人,艺术学硕士研究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和钢琴的教学及理论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