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
——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关系的形成 (一)依恋:形成社会联结
在婴儿期,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婴儿时期的依恋本质会影响我们后半生如何与他们建立关系。根据英国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的研究,依恋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即他们天生具有躲避捕食者的动机。随着婴儿的发展,他们开始知道某个特定的个体最能够提供给他们安全的保障。
依恋类型
安全依恋型 回避依恋型 矛盾依恋型 混乱依恋型
(二)婴儿的互动:发展关系
依恋的研究表明,婴儿可能发展出多重的依恋关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主要依恋的特定个体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些依恋上的差异强调了这个事实:即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在婴儿期,而且贯穿我们的一生。
婴儿的依恋发展不仅仅代表对其周围人们行为的反应。相反,存在一个交互式社会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婴儿的行为使得父母及其他照看着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反过来,照看者的行为又会引发孩子的反应,然后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下去。最终,父母和儿童的所有行动和反应导致了依恋的增加,当婴儿和照看者沟通彼此的需要并相互做出反应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联结便得到了锻造和强化。
下图表示婴儿—照看者互动的序列。
精选文库
婴儿发出信号哭泣、微笑、伸手、依偎双腿蹬踏注视照看者婴儿发出信号微笑注视照看者照看者回应抱起拥抱摇晃婴儿安慰交谈照看者开始游戏式互动和婴儿说话、挠婴儿痒痒表情丰富、接触婴儿婴儿学会辨认照看者认出声音、脸孔、气味当认知技能成熟后,认出照看者照看者照料儿童喂食换尿布照看者对婴儿变得更加依恋觉得有能力当好照看者学着解读婴儿婴儿停止发出信号停止哭泣停止伸手婴儿学会辨认照看者认出声音、脸孔、气味当认知技能成熟后,认出照看者 (三)婴儿与同伴的社会交往:婴儿间的互动
婴儿对同伴的出现有着积极的反应,这是他们参与社会互动的最初形式。
婴儿的社会交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生命的最初的几个月开始,当他们看着同伴时会微笑、大笑,并且发出声音。比起没有生命的物体,他们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他们对其他婴儿的注意也要多过镜子中的自己。比起不认识的同伴,他们表现出对熟悉同伴的偏好。
婴儿的社会交往水平一般随着年龄而上升。9-12个月大的婴儿相互呈现和接受玩具。他们也会玩一些社交游戏,如躲猫猫或追逐赛。这是他们未来进行社会交换的基础。随后,他们开始彼此模仿。这样的模仿提供了社交的功能,而且能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工具。
婴儿通过与他们的共处学会新的行为、技巧和能力。
二、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生活 (一)友谊的发展
3岁之前,儿童的大部分社交活动仅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并无真正的社会互动。但当儿童3岁左右时,他们开始发展友谊。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他们对友谊的理解也随之发展。他们开始将友谊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状态,一种稳定的关系,不仅仅发生在当下而且也对未来活动提供了承诺。
--
2
精选文库
在幼儿期,儿童与朋友之间互动的质量与种类均在不断变化。3岁儿童友谊的焦点是共同参与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一起做事一起玩耍,但大一些的幼儿则更关注信任、支持和共同兴趣等抽象概念。 (二)理解他人的想法
在幼儿期,儿童逐渐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世界。即使仅有两岁的儿童也能够理解别人拥有情绪。在3–4岁的时候,儿童就能够区分出自己的想法与客观事实。同时,他们在发现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原因上也变得更富洞察力。而这些都因为他们能够洞察他人的想法。
(三)家庭生活
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幼儿期并不是一个混乱和剧变的时期,而是一个逐渐与世界更多互动的阶段。他们开始与他人发展真正的友谊,然后,导致学龄前儿童发展友谊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提供的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大量研究表明,与父母之间的强有力而积极的关系对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起到推动作用。
三、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发展——关系的建立 (一)友谊观点的变化
友谊在儿童中琦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朋友的重要性更为敏感,建立和维持友谊关系成为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友谊以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发展。友谊同样能为儿童提供与他人沟通和交互的训练平台。
在儿童中期,儿童对友谊性质的知觉经历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根据发展心理学家威廉·达蒙(William Damon)的观点,儿童对友谊的看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4 –7岁)基于信任的友谊(8 –10岁)
阶段1: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这一阶段大概从4岁至7岁,此时儿童会把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他们分享玩具的人、一起玩游戏的人当成朋友。然而,处于第一阶段的儿童不太
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11 –15岁)-- 3
精选文库
会考虑他人的个人品质。例如,他们不会根据同伴的独特个人特质作出友谊的判断。相反,他们会使用非常具体的方法——主要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谁是朋友。总而言之,在第一阶段,朋友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些为愉悦交互提供机会的人。
阶段2:基于信任的友谊。这一阶段大概从8岁持续到10岁,此时儿童对友谊的观点变得更复杂,他们会考虑他人的个人特点、特质以及他人可以提供的奖赏。但这一阶段友谊的核心是相互信任。
阶段3: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友谊的第三阶段开始于儿童中期的后段,从11岁持续至15岁。此阶段友谊的主要标准开始转向亲密和忠诚,特征是亲密感。 (二)变化着家庭环境
尽管在儿童中期朋友和其他同伴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重要性仍然不及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四、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家庭和朋友 (一)家庭纽带——变化着的关系 1.对自主的质疑。
青少年寻求越来越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对生活的控制感。在大多数家庭中,青少年的自主性在青春期逐渐增长。增长的自主性使青少年更多地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父母,而不是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父母。同时,青少年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更多地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青少年的自主性的增加改变了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在青春期开始之际,亲子关系往往是不对称的,但到青春期末期,父母和孩子最终形成更为对称或者平等的关系。 2.代沟。
虽然父母和孩子可能在态度、价值观、抱负和世界观方面有一定不同,但大多数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相处都还是不错的。尽管他们要求自主和独立,但大多数青少年对父母有着深深的爱、感情和尊敬。虽然有些亲子关系受到严重的干扰,但大多数亲子关系是更积极而非消极的,并有助于青少年避免同伴压力。 3.与父母的冲突。
青春期早期的好争辩和过分自信最初可能导致冲突的增长,但这些特质在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会通过很多方式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同伴关系——归属的重要性
--
4
精选文库
朋友之间交流的强烈需要表明同伴在青春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延续儿童期的趋势,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时间都和同伴呆在一起,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实际上,可能在生命中没有哪个阶段的同伴关系,会像青春期那么重要。
青春期的同伴关系
社会比较 参照群体 小派别 性别分隔
青春期时,同伴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机会来比较和评价意见、能力,甚至生理变化,这就是社会比较的过程。青少年需要求助于其他有共同经验的个体,最终让他们理解这些经验。同伴作为参照群体提供有关最容易被接受的角色和行为信息。
五、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成年期发展任务 成年早期(20-40岁) 心理上独立与父母 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意识到自身的个人生活史和时间限制 整合性体验(同性恋或异性恋) 发展与伴侣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 决定是否生育孩子 生育孩子以及个体与孩子的关系 与父母之间建立成人的关系 获得职业技能 选择一份职业 使用金钱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 适应伦理和精神上的价值观
--
5
成年中期(40-60岁) 应对身体的变化或疾病,改变身体意向 对成年中期性生活的变化进行适应 接受时间的消逝 对衰老的适应 生活在父母以及同辈人的疾病和死亡中 面对死亡的现实 对配偶或伴侣关系的重新定义 与长大的子女和孙辈深化关系 维持长久的友谊并建立新友谊 巩固工作同一性 给年轻人传输技能和价值观 有效分配财务资源 接受社会责任 接受社会变化 成年晚期(60岁以上) 维持身体健康 适应身体的衰弱或永久性的损伤 随心所欲地支配时间 适应伴侣或朋友的逝去 保持以现在和未来为导向, 不沉迷于过往 建立新的情感纽带 与子孙关系的逆转 (由照顾者转为被照顾者) 寻求和维持社会联系: 友谊对孤单寂寞 注意到性需求和表达方式的转变 继续进行有意义的工作和娱乐 (满意地支配时间) 为自己或他人明智地使用财务资源 适应退休并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精选文库
总结: 生理 发展 社 会 性 发 展
产前时期 (受精至出生) 婴儿期和学步期 (出生至3岁) 学前期 (3 - 6岁) 儿童中期 (6 - 12岁) ①儿童使用逻辑运算来解决问题。 ②对于守恒(物体形状的改变并不会必然影响其数量)和转变(物体可以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历经多种状态)的理解开始出现。 ③儿童能够“去中心化”——考虑到多种观点。 ④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能力有所提高,控制策略(元记忆)有所发展。 ⑤语言的语用能力(社会习俗)和元语言意识(自我监控)有所提高。 ⑥儿童通过谈及心理特质来界定自我。自我感也开始分化出来。 ①智力水平部分上已经定型,一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埋下根源。 ②认知功能会受到母亲烟草、酒精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①婴儿开始理解物理世界中的“客体永存”和“实验”。 ②开始使用表征和符号。 ③信息加工速度增快。 ④通过前语言交流(牙牙学语)、使用单个词语来代表全部意义(整句字),以及电报语,婴儿的语言得以快速发展。 ①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思维(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现出中心化,即只关注刺激的某一方面。 ②记忆、注意广度和符号思维有所提高,直觉思维开始出现。 ③语言能力(句子长度、词汇量、句法和语法)飞速增长。 -- 6
精选文库
生理 发展 社 会 性 发 展
青春期 (12 - 20岁) ①抽象思维越来越普遍。青少年使用正式逻辑来考虑抽象的问题。 ②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思维占主导地位。 ③语言、数学和空间技能有所提高。 ④青少年能够做假设性的思考、分配注意力,并通过元认知对思维进行监控。 ⑤青少年发展出自我中心主义,觉得自己总是别人注意的焦点。自我意识和内省很有代表性。 ⑥认为自己不会受伤害的想法会使得青少年忽视危险的存在。 成年早期 (20 - 40岁) 成年中期 (40 - 60岁) 成年晚期 (60岁至死亡) ①随着世界经验的增加,思维变得更灵活和主观,这些都与熟练的问题解决有关。 ②智力被应用在涉及事业、家庭和社交的长期目标上。 ③成年早期有意义的生活事件有可能塑造着认知的发展。 ①在80岁之前,认知能力的下降是微①某些认知功能的小的。它可以通过丧失可能开始于成训练和联系来保年中期,但总的认持,同时,仍然有知能力保持稳定,可能活到老,学到因为成年人会使用老。 生活经验和有效的②短时记忆和特定策略来进行弥补。 生活情景的记忆能②长时记忆的提取力可能会下降,但效率略微有所下是其它类型的记忆降。 则很大程度上不受影响。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