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黄褐锉叶蜂雌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39卷第7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Vo1.39 No.7 2011年7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u1.2011 杨黄褐锉叶蜂雌幼虫发育起 点温度和 有效 积温 范丽清 孙宗华 闫玉军 (延边大学,延吉,133002) (延边州林业管理局) (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摘要在5个温度下,对杨黄褐锉叶蜂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 蜂雌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幼虫发育 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4、8.62、7.58、1O.O6、7.74、5.99℃,有效积温分别为33.35、 26.31、26.99、29.42、41.27、67.07℃。杨黄褐锉叶蜂雌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70和224.82 oC, 发育历期预测式为Ⅳ=224.82/(T-7.70)。 关键词 杨黄褐锉叶蜂;雌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分类号Q969.542.6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Female Larvae of Pristiphora conjugate ̄Fan Liqing(A cultural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133002,P.R.China);Sun Zonghua(Forestry Administrative Bumau of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Yall Yujan(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rest Monitoring and P1anning)//Joum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一2011.39(7).一128~129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larvae of Pr £ Dhora conjugata at ifve constant temperature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male larvae of conjugata COuld grow and develop normally at 18,22,26 and 30 degrees C。but the development could not be completed at 34 degrees C.The de— 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thermal summation were diferent for larvae of diferent instars.The develop- 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s ofthe larvae of diferent instars were 7.64。8.62,7.58,10.06.7.74 and 5.99 degrees C, and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were 33.35。26.31,26.99。29.42.41.27 and 67.07 degree days.The de. 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the female larvae of P.conjugata were 7.70 degrees C and 224.82 degree days,respectively,and the predicted duration of development could be obtained by a given ofrmula. Keywords Pristiphora conjugata;Fernlae larvae;Developmentla threshold temperatures;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杨黄褐锉叶蜂(Pristiophora conjugata Dahlbom),俗称杨 1.2计算方法 黑点叶蜂,隶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 利用以下公式∞ 计算发育起点温度c、有效积温K和 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给杨树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为给杨 标准误差s。和S 。 黄褐锉叶蜂幼虫发生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06~ =C+KV。 2008年对杨黄褐锉叶蜂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 r一 圣 了研究,由于杨黄褐锉叶蜂雌雄幼虫龄数不同…,为更准确 Ⅳ∑ 一(∑ 掌握理论数据对此分别进行总结,现将雌性幼虫结果报道如 一NZ —VT-ZVZT —下。 NZ 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方法 s : T_T ,)2 1焉- ̄ 2 杨黄褐锉叶蜂采自延边大学农学院“三北一号”杨树林 一K— f / f 二 2:一 O 试验基地。野外采集带有杨黄褐锉叶蜂卵的叶片,带回实验 (N一2)∑(V- 室后将产卵面朝上放置于培养皿中,用脱脂棉包裹叶柄加水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T为温度;T 为计算 保鲜,放置于室内自然温度下的实验台上;待卵孵化后,立即 温度;Ⅳ为处理数;V为发育速率。 用小毛笔移接到装有新鲜寄主叶片的培养皿中(叶片保鲜方 法同上),每皿接1头幼虫,试验在自动控制温度和光照长度的 2结果与分析 生态室内进行,共设18、22、26、3o、34℃5个温度处理(±0.5 2.1温度对杨黄褐锉叶蜂各龄雌性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每个处理20头,光照长度均为(12 ̄0.01)h/d,每日6:00 不同温条件下杨黄褐锉叶蜂各龄幼虫发育历期见表1。 和18:00各调查记录1次蜕皮情况,并同时更换新鲜叶片,观 由表1可知,在18—30℃范围内,杨黄褐锉叶蜂各龄幼虫都 察记录至幼虫老熟停止取食入土为止。 能正常完成发育,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杨黄褐锉叶蜂雌性幼 虫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逐渐减少;在34℃下幼虫不能完成发 第一作者简介:范丽清,女,1965年9月生,延边大学农学院森林 育;18℃发育历期最长,为20 d;30 cC发育历期最短,发育历 科学系,副教授。 期仅为10 d。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最 收稿日期:2010年1O月14日。 短,5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并且1—3龄幼虫发育历期随着 责任编辑:程红。 第7期 范丽清等:杨黄褐锉叶蜂雌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129 2.2杨黄褐锉叶蜂各龄雌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决定昆虫的生长发育进度,在低适温区和最适温区昆虫的生 由表1数据计算出杨黄褐锉叶蜂各龄幼虫发育起点温 长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高适温区生长发育速 度、有效积温及标准误差,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见表2。由 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慢;湿度是昆虫另一个生存因子,它主 表2可以看出,杨黄褐锉叶蜂雌性各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不 要决定昆虫的存活率 J。在饲养温度18—30℃条件下,雌性 同,6龄最低,为5.99℃;4龄最高,为10.06℃;其它各龄除2 各龄幼虫的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符合温度对昆虫生 龄为8.62 oC,1、3、5各龄比较接近,分别为7.64、7.58、7.74℃。 长发育的影响规律。在34 qC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水分蒸 各龄的有效积温也不同,除1龄大于2龄外,其余各龄完成发育 发过快,很难保证适宜的湿度条件,幼虫异常的烦躁,饲养过 所需有效积温随龄数的增加而增大,2龄完成发育所需有效积温 程中死亡或者丢失(逃离),无法完成发育。 最低,为26.31 ;6龄最高,为67.cr7 。整个幼虫期的发育起 杨黄褐锉叶蜂1年发生多代 J,第1代幼虫发育相对较 点温度为7.70℃,有效积温为224.82 。 .为整齐,以后各代重叠严重,对第1代幼虫的防治是控制1 ft. 表2杨黄褐锉叶蜂雌性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中该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掌握第1代幼虫的发生期就 显得至关重要。值得强调的是不同营养条件及自然变温等情 况的差异而造成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误差是可能的, 而且室内试验的结果与野外的实际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差 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考虑。 参考文献 [1] 范丽清.杨黑点叶蜂幼虫龄数和龄期[J].昆虫知识,2008,45 (1):144—145. [2]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 注:Ⅳ为发育历期; 为平均气温; 表示P<O.05。 社,1981:687—693. [3]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通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3结束语 214-223. 温度是昆虫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因子,在有效温区内主要 更 .)‘正 -LL_ 本刊201 1年第39卷第5期62页一文的文章题目“圆锥八仙菊花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有 误,正确的应为.“圆锥八仙花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 特此更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