譩嘻穴的具体定位为背部,准确位置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在解剖学上,此穴位于斜方肌外缘,周围有髂肋肌,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以及第五、六胸神经后支。譩嘻穴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疟疾、热病以及肩背痛等症状。在配伍方面,可与大椎、肩外俞穴一起使用,以治疗肩背痛。在针灸时,...
胃脘下俞穴的针灸定位是:在背部,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方,距离约1.5寸,建议患者采取俯卧或俯伏的姿势进行取穴。该穴位的解剖结构从皮肤开始,依次深入到皮下组织,接着是斜方肌和背阔肌,最底层则是竖脊肌。在浅层,主要分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随的动脉和静脉。深层则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针灸一针疗法背痛的关键穴位及方法如下:束骨穴:位于足小趾外侧,第5跖骨小头后,骨下缘。直刺1寸,得气后活动背部可缓解背痛。留针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针1次。正筋穴:距足底3.5寸的足后跟筋。快速刺入并给予强刺激,然后活动背部。痛侧取对侧穴位,留针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针并活动背...
位置: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针灸甲乙经》:“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大骨,指肩胛冈,穴在肩胛骨上角与斜方肌上缘之间。《太平圣惠方》:“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是也。”《针灸玉龙经...
针灸疗法对于缓解背痛有独特效果,以下是一些重要穴位的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束骨: 位于足小趾外侧,第5跖骨小头后,骨下缘,直刺1寸,得气后活动背部可缓解。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 正筋: 距足底3.5寸的足后跟筋,快速刺入,强刺激后活动背部。痛侧取对侧穴位,留针30分钟,每10...
解释:命门穴位于腰部脊柱附近,与肾脏功能紧密相关。刺激这一穴位可以调和肾脏功能,对于治疗腰痛、腰膝酸软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以上三个穴位只是后背众多穴位中的一部分,后背的穴位众多且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治疗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等方法来刺激这些穴位,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但请...
督俞穴,又称为BL 16,定位在人体背部,具体是在第6胸椎棘突下方,距离1.5寸的位置。在取穴时,你需要采取俯卧的姿势,找到第六胸椎棘突,然后在其旁边1.5寸处找到督脉的灵台穴进行定位。该穴位下方的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骶棘肌。其皮肤由第五、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共同覆盖。
胰俞穴位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这个穴位与胰腺直接相关,是治疗胰腺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按摩或针灸胰俞穴位,可以调节胰腺功能,改善胰腺分泌,缓解胰腺炎等症状。此外,胰俞穴位还具有缓解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或针灸...
1. 夹脊穴: 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2. 背腧穴: 是人体脏腑精气注入背部的重要穴位,背部脂肪堆积是气血不畅,经络受阻,不能督一身之阳气,阴阳失衡,脏腑失调而影响形体和健康,针灸背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