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毕节地区三个践行等相关资料,其中对践行“系统育人的教育”我深有体会,以下是我对爱的教育的理解:
教师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相形之下,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原复旦大学校长杨家福就曾经说过:“要学做学问,就要先学做人。”所以,“育人”这项工作还是开展得越早越好。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本学期我就开始实施了我的“育人计划”。具体实施如下:
一、“育人”先要“育德”。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要以德育为先导。在开学时时,我就先提出了德育上的要求——尊师守纪,并且把它立为“班规”。虽说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实际上这四个字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两条——尊重他人,遵守规范。为了能让学生遵守好这四字班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先“从我做起”。开学之初,我坚持每天7:10前到校。每次升旗仪式,我都带头高唱国歌。学生交作业,我总是双手接送。看到教室地上有纸屑,我就弯腰捡一捡这一系列举动,学生们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的言行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经过我的“言传身教”学生们能够逐渐懂得“尊师守纪”的内涵了。所以,本学期自开学以来,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地遵守各项校纪校规。
二、“育人”也要“育心”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这一概念还包涵了心理健康。我们要培养现代人才,当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人生态度进行培养。
三、“育人”还要“育智”。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相当的文化素养以及自身再学习的能力。“育智”也就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事儿,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不一定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学以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很浓。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不单单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更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提高,或者在学习态度上有了改善,我都会予以肯定和表扬。整个班集体有了良好的学风作保证,那么“育智”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一半了。
四、“育人”更要“育能”。
我们的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参与激烈的竞争,其制胜法宝恐怕还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曾经听过一次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凡是能让学生干部做的,教师就不要做;凡是能让一般学生做的,学生干部就不要做。的确如此,如果教师样样都要亲力亲为的话,那么和溺爱孩子的学生家长又有什么分别呢?所以,我很赞成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我鼓励学生自觉地树立主人翁意识。我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可以发挥出来。因此,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举行主题班会,参加广播操比赛、冬季运动会等等,都是学生唱主角,我来做观众。事前我只起到指导作用,事后我帮助学生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育德”“育心”“育智”“育能”都是班主任“育人”工作中不可偏废的方面,而且这些工作应该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就利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