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鹤楼导游词范文

来源:好兔宠物网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次出行的导游仙旅奇缘。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武汉市城市名片、标志性建筑、湖北5A级景区——黄鹤楼。

  说到黄鹤楼,我们就会想到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即兴而作,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由此我跟大家讲个黄鹤楼的神话传说:

  说是有一个姓辛的商人在黄鹄山头卖酒,经常乐善好施给一些酒一个老道喝,后来老道告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作为纪念。并告诉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后来,黄河起舞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店中观看,辛氏生意兴隆。有一天,老道吹响笛子,黄鹤随他飞走,从此再没来过。为了怀念这只幸福吉祥的仙鹤,辛氏在酒店旁建了一座楼阁,取名黄鹤楼。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寄托美好的寓意。其实,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距今有近1800年的历史。开始是吴国建的军事嘹望台,后来三国归于一统,该楼逐渐成为观赏楼。清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黄鹤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1985年6月对外开放的。经过20多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楼为中心的古典园林建筑景观。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主楼,首先让我对它的外观作个介绍。

  黄鹤楼主楼净高51.4米,共5层,外形方正,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楼的宝顶为葫芦形,高4米、底径4.4米,宝顶装有直径80厘米的红色球形航空灯,到了夜晚闪闪发光。

  楼的四面最高层和最底层各有一块黑底烫金楼匾。这里我只介绍东西两面,因为我们是从东门进,西门出。

  东面高层为“楚天极目”,底层入口门匾为“帘卷乾坤”。门口楹联为:“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西面为楼的正面,高层为“黄鹤楼”三字,底下入口门匾为“气吞云梦”。门口楹联是:“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接下来,让我们进去登楼看看吧。

  黄鹤楼的一楼,主题为“黄鹤楼仙话”。迎面的是一副“白云黄鹤图”,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面一位仙人骑着黄鹤,吹着笛子似离似归,下面人们载歌载舞,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两侧柱子上还挂着清末大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意为站在黄鹤楼上,一股清新凉爽的气体由西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天地中令人遗憾的事被一扫而净,浩浩荡荡的长江由西向东而去,滚滚的波涛将古往今来的忧愁全部带走。

  现在到了二楼,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它们各自代表了每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

  宋代的黄鹤楼是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主楼十字脊顶格外雄壮,四周亭廊精致玲珑,整个楼群浑然一体。

  元代的黄鹤楼吸收了宋楼的特点,主楼是两层,前是嘹望台,左右两边是南北方楼阁的形致,中间用旱桥连接,喻意南北和谐统一。

  明代的黄鹤楼特点是俊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像一座小皇宫。

  清朝的黄鹤楼,只有主楼一座,分三层,取天地人含意,建于1868年。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它被雷火击毁了。

  最后一座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

  二楼大厅正面壁上南北两端各有一幅壁画《周瑜设宴》和《孙权筑城》,反映了当时黄鹤楼是作为军事嘹望和指挥之用的军事性质。大厅正中央的墙壁上刻着由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三楼是黄鹤楼诗词。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他们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作为画像的提款都反映上去了,人像中有:杜牧、白居易、刘禹锡、王维、崔灏、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楼是接待厅,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刻画了长江滚滚向前的奔腾精神。壁画共10幅,90余平方米,是楼内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完整表现了万里长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采。正面墙上三幅是组画的中心,分别描绘了长江的古老文化,巨波狂澜和黄鹤楼的兴废史。

  第一幅:《流逝》,由上而下,记载着古老的长江文化发展、演替的进程,从大禹治水时期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炼时期所代表的青铜文化,直到屈原行吟泽畔时期的楚文化。

  第二幅:《浪淘沙》,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着全部画面,勾勒出了长江的汹涌澎湃。

  第三幅:《华年》,是以迭影的手法,反映了三国时期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有工匠们创建黄鹤楼时辛勤劳动的形象,有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在黄鹤楼的记录,有岳飞和宋画黄鹤楼所表现的两宋时期生活,有明清时期妇女活动及船夫与江涛搏斗的情景,还有黄鹤飞去,明清黄鹤楼被火吞噬的悲壮场面和今日再建黄鹤楼所表达的黄鹤归来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是这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见证。

  五楼大厅外回廊环绕,供游人凭栏远眺。从这里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您看,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富丽堂皇的晴川饭店……东望是宗教胜地双峰山和洪山、东湖风景区和一些大专院校;武汉城市高楼林立,车流穿梭,大都市风情溢于言表,白云黄鹤景色美不胜收。

  好了,黄鹤楼之行就快开要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