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

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

来源:好兔宠物网
XXXX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报告

xx有限公司

二Oxx年x月

前 言

为深入贯彻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 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科学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编制此报告。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从源头系统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寻找出风险控制过程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及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全面辨识和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关注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和治理隐患。

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一、企业简介

1.1企业简介

1.2东沟坝分公司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1.3东沟坝分公司金矿地质

1.4东沟坝分公司安全组织机构、劳动定员

1.5东沟坝金矿开采方法

二、工作目标

2.1工作目标

2.2基本原则

2.3工作要求

2.4基本程序

三、工作依据

3.1法律法规

3.2标准规范

3.3公司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

四、工作机构

4.1工作机构

4.2职责分工

五、教育培训

六、机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1基本要求

6.2风险源辨识

6.3风险分级方法

6.4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结果

6.5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6.6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7安全风险分布图

6.8风险公告警示

6.9应急

七、隐患排除治理体系

7.1基本要求

7.2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7.3隐患排除实施

7.4隐患治理

7.5隐患治理验收

八、评审持续改进

8.1评审

8.2更新

8.3沟通

8.4信息化管理

附件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

附件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附件4、双重预防机制培训签到表、现场照片

附件5、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附件6、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

附件7、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表

附件8、重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清单

附件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

附件10、各岗位危险源统计表

附件11、岗位风险告知卡

附件12、主要设备实施清单

附件1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附件14、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一、企业简介

1.1企业简介

1.2公司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1.2.1地理位置

1.2.2自然环境

1.3东沟坝分公司金矿矿区地质

1.4公司安全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1.4.1工作机构

1.4.2劳动定员

该矿共计用 人,生产制度、主要岗位设置见下表:

岗 位定 员岗 位定 员
矿长1支柱3
副矿长3出渣4
安全主管1充填21
采矿队长1翻料4
采矿副队长1放料4
采矿安全员6充填运输3
掘进队长1电气2
充填队长1电气焊4
充填安全员1设备维修4
运输队长1磨削切割1
运输副队长2井下电工2
运输安全员2井下排水2
办公室主任1井下通风2
食堂主管1竖井提升12
炊事员6罐笼装卸24
送饭2翻矿12
采矿22矿石运输8
放矿8信号10
凿岩4空压2
爆破工3搅拌站3
斜井提升工2轨道维护2
斜井挂车工7
1.5公司xx矿开采方法

x矿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工作目标

2.1工作目标

构建设双预防机制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2)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4)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5)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6) 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7)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8) 建立隐患排査治理制度;

(9)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

(10)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11) 建立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

2.2基本原则

(1)突出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理论,构建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的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紧盯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牢牢抓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点行业领域和环节。

(2)持续改进,实现动态管理

通过辨识风险,排査隐患,并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责任,实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在闭环管理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3)整合资源,实现体系融合

把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仃有效实施。

(4)试点先行,循序推进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针对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循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制定或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应具体、有针对性,职责明确,便于实施。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査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

2.3工作要求

一、体系建设

1、制定符合“两个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方案等体系文件。

2、体系文件应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生产岗位。

二、责任考核

1、建立健全“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相挂钩。

2、落实“两个体系"考核奖惩制度,根据“两个体系”。考核结果予奖惩。

2.4基本程序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流程图

三、工作依据

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29)

9、《矿山安全条例》

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实施)

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13日)

1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

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关于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有关问题的函》(管一函(2008)21号)

15、《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

16、《关于做好淘汰导火索、火雷管、铵梯炸药相关工作的通知》(科工爆[2008203号)

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06年3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提升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09)11号

19、《关于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实施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的通知》安监总规划字(2005)83号

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4号)

2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2010】168号)

2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6号,2011年2月1日);

24、《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25、《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安[2005]48号)

26、《关于与煤共(伴)生的矿山企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有关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管一函[20061287号)

27、《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管理及煤系矿山废弃矿井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2010]40号)

28、《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3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

3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

3.2标准规范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安全现状评价导则》(AQ)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GBZ2.2-2007)

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定》(GBJ87-85)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91)

6、《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2009年10月1日实施)

7、《安全色》(GB2893-2008)

8、《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1、《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1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GB/T13861-2009修订版)

16、《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

17、《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

18、《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19、《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AQ2013.1-2008)

20、《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通风》(AQ2013.2-2008)

2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AQ2013.3-2008)

2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管理》(AQ2013.4-2008)

2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鉴定指标》(AQ2013.5-2008)(19,20,21,22,23)煤系不适用)

24、《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25、《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

26、AQ2031-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拉系统建设规范》

27、AQ2032-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28、AQ2033-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29、AQ2034-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30、AQ2035-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31、AQ2036-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3.3公司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

四、工作机构

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牵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并逐步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抖査治理工作体系。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在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

1、建立"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公司"两个体系"建设。

2、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两个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增加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责。

3、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4.1工作机构

公司高度重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特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组 长:xxx

副组长: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2职责分工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文件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成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明确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隐患排査治理的资源投入,其他部r J及人员应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

五、教育培训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涉及到全体员工,为确保构建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后有效运转,必须强化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掌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保留培训记录。

培训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首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再通过他们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达给全体员工,带领全体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工作,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通过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对于公司来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绝大部分员工并不了解风险的概念。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风险管理的理念,使员工充分认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于保障员工安全的重要作用,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

第三阶段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要求:

1、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

2、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两个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相关地方标准要求。

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记入培训档案。

六、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1基本要求

编写体系文件,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文件。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完整保存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免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并分类建档管理。

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要单独建档管理。

1、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针对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4、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的粉尘、化学物、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

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6.2危险源辨识

按行业场所及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识别。可按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区域等功能独立的单元进行危险源划分对操作及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要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丰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每一项独立完成作业目标的操付及作业为一个风险点可把具有独立功能的管理行为划分为一个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从空间、流程方面考虑,其范围如下:厂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材料工器具、作业环境、作业过程、管理制度等。辨识过程要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室外、天上、地下(含水下)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机构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及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危险源辨识方法:

(1)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缩写SCL)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对于给定系统来说,安全检查表不仅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也是发现潜在危险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分析事故的又一种方法。

安全检查表是一份进行安全检查或出了事故进行事故诊断的检查明细表。通常是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安全规范标准及以往事故教训等进行周密考虑,将系统中需要查明的问题或需要检查的内容一一列在表上,以备安全检査和事故分析查询时使用。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设备设施或系统改扩建工程项目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前,进行宏观的、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风险分析。

分析步骤:收集资料(主要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的说明书、图纸、操作规程、防火及安全设施等)→分解工作步序(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维等)→识别危险源(物质、工艺、设备设施、作业行为和环境)→分忻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通常指有可能导致事故的最坏的后果)→风险评估(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分析现有的措施的基础上补充消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6.3风险分级方法

6.3.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安全风险辨识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标准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对岗位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起因物、引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以及次生风险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2009)执行、事故类型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风险点识别范围以部门为单位组织,以生产、作业、办公区域或现场进行划分,生产单位分为矿山、选厂、采石场,

班组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6.3.2风险点识别方法

以安全检查表法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6.4风险评价方法

6.4.1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一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L、E、C的分值分别见表1、表2、表3。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见表4)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发生此类、事件或偏差。
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险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在危险情况下发生。
1可能性小,完全以外;或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经常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件或偏差。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时进行监测
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实际不可能
表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
6每年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 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
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内影响
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15潜在违反法律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
7不符合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施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
2不符合公司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1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完全符合无死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表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为/控制措施设施期限
>320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
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及沟通内治理2年
<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须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将识别的风险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分级,识别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风险。

6.4.2根据事故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建立下表所示的风险判定矩阵。根据每类风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即可得出风险源的事故风险等级。

后果严重性

可能性事故严重度分析
轻微一般的中分高超高
事故可能性分析基本不可能一般一般
较不可能一般一般较大较大
可能一般较大较大重大
很可能一般较大较大重大重大
非常可能一般较大重大重大重大
6.5风险分级与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或减小事故后果),确保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6.5.1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公司要从管理、制度、技术和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完善有效的管控措施。单独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时,应考虑选择多种措施组合使用,并确定实施这些措施的优先顺序。可以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含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等)、物理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含应急管理)、教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6.5.2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要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领导、部门、车间、班组的每个人,形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尤其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实施多级联合管控,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遇制重特大事故。岗位风险管理是公司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在员工进入作业岗位时,必须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对岗位的安全风险状况和各项管控措施进行安全确认,并进行班组危险预知、设备检查等活动,消除不规范行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管控到位。公司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风险预知预控的复核检查,确保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对岗位出现的异常情况或临时生产活动应立即进行现场风险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在管控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后续相关活动。

对重大安全风险,应在检查现有管控措施有效性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管控措施。

●深蓝色风险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6.5.3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附件)

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利用风险色区分风险等级,针对我公司重点危险区域,构建、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动态管理图,在动态管理图中标示出各区域风险等级,便于风险分级管控。

6.5.4安全风险(危险因素)告知卡(附件)

针对我公司重点生产区域,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范,设置安全风险(危险因素)告知卡。

6.5.5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公司要根据工作实际要求和职责分工,从单位领导、车间(部门)领导直至班组个人,层层带头示范,级级传导压力,逐月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日常管理中对相关部门、责任人通过查阅相关记录、抽样检查、现场考试等方式,对其安全风险管控认知、岗位风险识别、管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应真实、准确、可追溯,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

七、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7.1基本要求

安全型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辏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合治理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査治理贯穿下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公司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及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

7.2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内容包括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査项目清单

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内容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7.3隐患排查实施

7.3.1排查计划

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等。

7.3.2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

(1)日常隐患列汽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

(3)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

·对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査;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高温作业、起吊作业、动火作业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査。

(4)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行业季节特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

·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

·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等为重点;

·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雷、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防中毒等为重点。

(5)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虽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

(6)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患;

(7)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

7.3.3排查级别

根据排查类型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排查组织级别包括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也可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高温作业、起吊作、动火作业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及职责划分;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阶段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按照职责分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

7.3.4排查周期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综合、专业或专项、季节、节假日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日常隐患排査周期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和公司实际情况确定;

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査应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各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节假日隐患排査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7.3.5专项排查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

一一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一一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一一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一一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一一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一一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7.3.6排查项目

施隐患排查前,根据排査类型、组织级别及排査周期,在排查项目消单中确定具体排查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公规章制度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表,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7、3.7排查结果记录

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生产现场类隐患要保留相关记录。

7.4隐患治理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报告。隐患排查组织部门要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负责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责任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7.4.1一般隐患治理

1.现场立即整改

一般隐患中有些隐患如明显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这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式的一般隐患,排査人员一旦发现,应当要求立即整改,并如实记录,以备对此类行为统计分析,确定是否为习惯性或体性隐患。有些设备设施方面的简单的不安全状态如安全装置没有启用、现场混乱等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股隐患,也应要求现场立即整改。由公司各层级相关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贵组织整改。

2、限期整改

有些-般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则应限期整改。由排査人员立即上报至班组、部门或公司,汇总到安全环保部。根据隐患难度大小,由安全环保部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内容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夤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

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保证按期整改完成。

7.4.2重大隐患治理

1.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资金从安全费用支出,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7.5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要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治理情况通行验收确认,实现闭环管理。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咨询、管理服务的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并经过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治理情况评估报告等。

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每月统计分析,做出本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的结论。

八、持续改进

通过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公司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一一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一一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一一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一一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一一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1评审

按照体系建设要求建立评审工作程序,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综合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8.2更新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及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最高级别、次高级别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分级,修订管控措施,更新风险信息;

1)新发布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上级要求;

2)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本”;

3)4)增加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

5)发生烈产安全事故、事件后;

6)综合性评审完成后。

发生变更或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更新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及时更新。应根据风险管控措施的变化情况或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清单,并按清单编制排查表,及时实施隐患排査。

8.3沟通

1、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和隐患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2、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8.4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与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并将公司基本情况、风险信息、管控职责和管控措施等内容纳入其中。

公司“两个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中公司基本信息"两个体系”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完整。

信息系统中,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和隐患排查记录完整。

信息系统中,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治理台账真实有效。

公司自建信息系统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附件1:企业营业执照、安许证、采矿证

附件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

XX发[XXX] X 号

关于XXXXX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各部门、分公司:

为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企业风险因素辨识和管控能力,逐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防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结合中、省、市、县安全主管部门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文件要求:公司高度重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有效把握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关口前移、风险预控。明确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标化,最终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一核心,突出重点作业区域和重要岗位两个方面,狠抓辨识防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两个关键过程,加强领导,不断深化完善双控工作机制,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的落实,着力构建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三、组织机构:

1、公司高度重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工作的统筹,协调、部署和有效推进。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

XXXX

成 员:XXXXXX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各岗位风险辨识由工作小组负责整理、汇总。

组 长:XXXX

副组长:XXXX XXXX

成 员: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安全环保部,办公室主任由XXX担任。

领导小组负责对东沟坝分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部门必须明确工作任务、时间和步骤,开展双重预防的隐患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分级和管理措施等具体工作,

办公室负责推进、跟踪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收集、汇总各部门的工作成果,组织基层管理的相关培训,指导及现场督导检查,推动双重预防体系理念深入各层次员工。

四、任务措施:

1、建立工作机构

(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构,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成立专门负责双重防预机制建设推进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分工分级负责,设置职能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制度,台账建立等工作。明确安全风险的辨识范围,方法和相应的工作环境。

(2)、强化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开展管理层级人员培训,大力宣传双重预防机制概念、意义、内容、步骤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最终取得的成效,各部门要组织全员培训,按照层级,一层一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员工,有力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能力。

2、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国家GB16423-2006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有关要求,参照金属、非金属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对金矿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若存在重大危险源,则按照地下矿山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制定专项监控措施,并按要求在监管部门备案。

(2)、根据工作环境危害分析评价法和安全检查评价法对公司每个作业过程和每台设施设备进行辨识、汇总,重点针对作业现场重点装置,关键部位等进行系统性危险源辨识,并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

3、风险评价:

(1)、作业风险分类,金矿对本部门存在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对辨识出来的作业安全风险进行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事故的诱发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危害因素主要分类: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片帮冒顶、高处坠落、触电、火灾、提升、运输、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伤害。

(2)、风险源分项,作业风险分类后,按照风险的危害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用LEC风险评估法对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划分。见表1:

表1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序号D值风险等级采取措施
1≥320A级/重大风险/红色建立管理台账,上报公司、政府主管部门安全措施,制定应急措施作业?停止作业。
2160-320B级/较大风险/橙色建立管理档案,上报公司采取安全措施,当危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应采取应急措施。
370-160C级/一般风险/黄色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
4<70D级/较低风险/蓝色跟踪监控
(3)、确定安全风险分级,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将其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根据风险辨识状况,综合确定风险分级,强化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4、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岗位人员风险分级管控,针对各生产环节、班组和岗位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技术、制度、人员、应急等方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制定落实从技术手段、个体防护、设备隔离等措施。

(2)、建立完善分级管控机制,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各部门、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是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较大风险的生产区域,岗位的重要管控。

(3)、具体要求为:各班组,首先组织辨识本队、班组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清单,上报队、矿,各队根据各班组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清单,建立矿级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将辨识出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纳入岗位操作规程和岗位清单。分公司、部门重点监控一般及以上安全风险。

5、编制公司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根据金矿一般及以上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编制公司较大及重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清单,上报公司安委会审核并发布,并根据属地监管要求报送重大、较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公司、分公司重点监控较大以上安风险。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作业安全风险,分别采取公司级、分公司级防范或部门级、班组级防范。

(1)、重大作业风险源防范,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检修项目,制定专项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并经反复技术论证后,报公司、分公司审核后实施。

(2)、较大作业风险防范,落实《陕西金远实业有限公司东沟坝分公司金矿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要求,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检修项目,特殊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的项目,由生产单位编制专项作业方案,由分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联合审查,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批准,由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组织进行作业过程安全监管。

(3)、一般作业风险防范,矿、队、班组根据对典型操作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辨识、分析、将防范措施编入相应明白告知卡,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由专业主管人员或部门科室进行作业过程安全监督。

(4)、较低作业风险防范,编制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现场组织交底并确保有效实施。

6、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培训教育:建立一图二清单(风险点分布图,重大、较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个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控措施,应急措施。

落实班前、班后会制度,班组对每天作业风险进行安全技术和危险源交底。较大风险,落实安全作业票制度,重大安全风险落实领导带班制度。

(2)、公告警示,较大、重大安全风险区域或作业范围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形成分层级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双重预防机制管控体系。

(二)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部门根据公司安全隐患排査治理管理标准,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流程、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将隐患排査与日常巡检、日常安全检査、专项安全检査、领导带队检查等检查形式相结合。尤其要强化利存庄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建立班组、车间、部门、公司四级事故隐患排查网络。各生产班组(包括外协单位)的隐患排查与日常巡检、巡查、设备点检、安全检查相结合,建立发现设备隐患的奖励机制,通过发动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隐患,并根据该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一般和较大(可能造成轻伤事故和设备损坏事件、机组非计划停运等)两类录入预测预警系统,并对隐患发现人进行奖励。

生产安全环保部、定期梳理未整改的隐患,分析该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组织相关专业制定临时应急措施,防止发生人身轻伤或设备损坏、机组非计划停运等事故,形成隐患报告,每月报安全环保部;

公司安全环保部定期梳理预测预警系统中未整改的安全隐患,行成未整改隐患清单,整理隐患整改情况,在生产会议和安全会议上通报,监督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际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双重预控机制建设工作作为日常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有序推进,不走过场。各部门要根据公司方案和总体部署,落实责任人员,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各项措施举措落到实处。制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机制项目计划,确定时间节点及具体工作,落实相应责任人员。

2、强化宣传教育

公司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管理员接受第三方机构专家称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专项培训。各部门根据专家培训内容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酯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围绕专项工作,强化各类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3、强化检査督促

公司将双重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各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加强专项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有充开展,取得成效。

XXXXXXX

X年X月X日

附件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XXX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XXX有限公司

X年X月X日

XXXX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了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判定出重大风险等级,从而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下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职责

3.1安环部实施本程序所规定的工作内容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3运行保障部负责汇总各部门识别评价的结果,并负责最终确认。

3.4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批危险源清单和重要危险源清单。

4、工作程序

4.1危险因素分类

4.1,1物理性危险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和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性危害因素。

4、1.2化学性危险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其它化学性危害因素。

4.1.3生物性危险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

它生物性危害因素。

4.1.4生理、心理性危险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它负荷超限)、健康

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其它)、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其它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

4.1.5行为性危险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危害因素。

4.1.6其它危险因素

4.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确定工作业务活动范围→划分评估单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重要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分级管控→持续改进。

4.3危险源辨识

4.3.1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a)所有的作业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

b)作场所内的所有设施(包括公司内部和相关方提的);

c)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d)周边环境等。

为便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按作业活动将整个生产系统划分为测量作业单元、穿孔作业

单元、爆破作业单元、铲装作业单元、运输作业单元、洒水作业单元、检修作业单元、边坡单元、排土作业单元、爆破器材库单元。

4.3.2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可联合使用):

a)询问、交谈、直观经验等;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 类比---从有关类似企业、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

e)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f)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类。

4.3.3危险源辨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a)公司运行保障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各部门进行有字的危险源辨识活动;

b)公司各部门应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依据自身的工作业务活动范围,按照本程序4.1和4.3.1以及4.3.2的要求,确定辨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并将结果汇总到"危险源清单"中。

4.3风险评价

4.3.1风险评价基本原则

a)违反法律、法规的危害应作为重要危险源;

b)危害影响的大小应以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综合评价;

c)由危险源评价小组组织评价工作,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3.2风险评价准则

4.3.2.1评价方法

——是非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

4,3.2.2评价原则

首先采用"是非法"确定危害,重要危险源。对于“是非法

"不能确定的危害则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确定危害,重要危险源。

4.3.2.3是非法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直接判断为重要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

c)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d)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的。

4.3.2.4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

D = L · E · C

其中D一危险性分值,(表4);L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见表1);E一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见表2)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经LEC法评价的D值〉70即风险等级在四级以上的为重要险源。

4.4.3风险评价步骤

4.4.3.1各部门根据本单位辨识的全部危险源,按照评价原则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记录在《危险源辨识评介表》中,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运行保障部;

4、4.3.2公司运行保障部组织公司危险源评价小组对各单位上报的《危险源清单》进行分类、汇总、审查后,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和《重要危险源清单》,并做为手册附件分发到各单位。

4.5风险分级管控

4.5、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或者减小事故后果的措施),确保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风险管控措施包括:

a)工程控制;

b)管理(行政)控制;

c)个体防护控制;

d)应急控制。

4.5.2对于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控制,并根据资金、资源状况、技术水平等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4,5.3凡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必须予以控制;

4.5.4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公司、车间、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领导、部门、车间、班组的每个人,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

4.6绘制企业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4.6.1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根据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

蓝色对应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风险,在生产区总平

面布置图、现状图等图纸上绘制全厂"红、橙、黄、蓝”四

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用信息化手段各生产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展示出来。

4.6.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由于其风险等级方法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4.7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4.7.1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生产区入口、交接班时等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信息标识清楚,公告内客座及时更新和建档。

4.7.2制作重点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做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员工随利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将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作为岗位人员安全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基础资料之,并在应用中不断补充完善。

4.8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更新

4.8.1定期更新

生产安全环保部每年组织各单位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变化或更新情况,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4.8.2不定期更新

当发生下述情况之一时,生产安全环保部应及时组织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辨识和评价,并更新《危险源辨识评价表》、《重要危险源清单》和《管控措施清单》:

a)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时;

b)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改变时;

c)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改变时;

d)实施《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需要时;

e)相关方提出合理抱怨时;

f)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时;

g)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附件4: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记录、签到表、现场照

附件5: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附件6: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对企业的充分辨识后,将金矿风险点按岗位归纳,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机械伤害、冒顶片帮、中毒窒息、物体打击、触电、尘肺、其它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火药爆炸、放炮事故、容器爆炸、火灾、起重伤害、淹溺、灼烫,企业在今后的生产中应对以上事故类型加强预防、管控,防止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频次柱状图) (发生事故频次雷达图)

附件7: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

XXX有限公司东沟坝分公司XXX矿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

安全风

摘挂钩放矿时
序号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险评价综合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原因后果影响范围LECD等级颜色
001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作业前未排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02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检测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03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72522
004料堆(垛)滑动物体打击矿(渣)堆过高、自由面坡度较大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05顶邦缺陷物体打击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06辨识错误物体打击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07带电部位裸露触电作业前未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72522
008设备缺陷触电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66155401
009误操作机械伤害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155401
010粉尘尘肺病未采取湿式作业;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职业病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72522
011防护设施缺陷高处坠落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12梯架缺陷高处坠落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13放矿作业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14辨识错误车辆伤害人员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15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16坠落物物体打击人员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17粉尘尘肺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职业病人员自身167424
018违章作业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19凿岩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作业前未排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152702
020违章作业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115903
021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22噪声其他伤害作业时未佩戴耳塞听力下降人员自身167424
023粉尘尘肺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职业病人员自身167424
024违章作业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25防护缺陷高处坠落人行梯、平台不稳固人员伤亡人员自身1615903
026爆破作业爆炸品火药爆炸未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设备1615903
027指挥失误放炮事故放炮作业时警戒不到位、安全距离不够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152701
028违章作业火药爆炸使用金属制品装药人员伤亡人员自身1615903
029错误操作放炮事故处理盲炮不当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15903
030粉尘尘肺病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职业病人员自身167424
031抛射物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32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放炮后未采取通风、过早进入爆破区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152702
033噪声其他伤害作业时未佩戴耳塞听力下降人员自身167424
034斜井提升违章作业机械伤害违反岗位操作规程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35设备缺陷触电作业前未检查设备、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15903
036违章作业车辆伤害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人员伤亡周围人员66155401
037培训制度不完善机械伤害无证操作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15904
038斜井挂车违章作业车辆伤害斜井有人时发出行车信号人员伤亡周围人员66155401
039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用非标准件连、挂车辆人员受伤周围人员、设备36152702
040设备缺陷车辆伤害不符合规定的矿车在斜井运行人员受伤周围人员、设备1615903
041违章作业车辆伤害车辆没有连接到位发出行车信号人员受伤周围人员、设备6615901
042设备缺陷车辆伤害钢丝绳断丝或磨损后未及时进行更换人员受伤周围人员、设备6615901
043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44支柱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作业前未排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45防护不当物体打击拱圈连接不牢固发生拱圈倒塌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46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47坠落物物体打击传递工具、物件时不牢靠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48其他伤害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身心健康人员自身167424
049违章作业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50防护不当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人员伤亡人员自身1615903
051支撑不当冒顶片帮顶板及两帮背木未背严背实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152702
052出渣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作业前未排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2701
053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检测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152702
054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55粉尘尘肺病未采取湿式作业;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56顶邦缺陷物体打击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57辨识错误物体打击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58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59违章作业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60充填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作业前未排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61防护设施缺陷高处坠落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6155401
062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152702
063梯架缺陷高处坠落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64顶邦缺陷物体打击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6155401
065辨识错误物体打击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66违章作业物体打击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152702
067稳定性差其他伤害未对放料溜井、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68强度不够其他伤害充填料质量差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402402
翻料
069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伤害进入工作地点未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70辨识错误高处坠落翻料时站立位置不当,掉入溜井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152702
071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72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料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73防护不当高处坠落翻料结束后未恢复天井口的防护设施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74违章作业其他伤害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75违章作业车辆伤害发出错误开车信号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76放料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伤害进入工作地点未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设施167424
077辨识错误车辆伤害放料料时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78照明不良其他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79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电机车或矿车未停稳进行放料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80违章作业车辆伤害发出错误开车信号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081违章作业其他伤害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82充填运输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电机车运送充填料时运行速度过快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72522
083管理缺陷车辆伤害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巷道中有行人或障碍物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3671263
084管理缺陷车辆伤害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人员受伤其他人员3671263
085信号缺陷其他伤害电机车声、光信号不能正常使用人员受伤其他人员167424
086违章作业其他伤害电机车违规运输物品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087培训制度不完善车辆伤害电机车司机操作不熟练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088设备缺陷触电作业前未检查车辆、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5m
089电气作业违章作业触电未断电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152702
090操作错误其他伤害设备安装不规范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091带电部位裸露触电电路接线不规范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92设备缺陷触电设备漏电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152702
093材料缺陷其他伤害电子元器件不合格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094工具缺陷触电操作电动工具引起的伤害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095无防护机械伤害设备、设施无防护措施和装置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96管理缺陷触电变压器维护保养不及时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097电气焊作业管理缺陷容器爆炸乙炔瓶过度暴晒导致发生爆炸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37214
098空气不良中毒窒息密闭容器焊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115903
099工具材料缺陷火灾气带老化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15903
100金属粉尘矽肺病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困难人员自身661364
101管理缺陷容器爆炸氧气、乙炔同时运输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15903
102违章作业容器爆炸气瓶立放不稳或发生严重碰撞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15903
103违章作业其他伤害焊接时未佩戴放电弧面罩导致眼部灼伤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3544
104管理缺陷容器爆炸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15903
105管理缺陷火灾焊接作业靠近易燃危险品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15903
106设备检修管理缺陷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误运转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17424
107操作错误机械伤害设备安装工艺不到位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08违章作业机械伤害安装、拆卸不规范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71263
109作业场所杂乱其他伤害工器具及零部件摆放不到位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10设备缺陷起重伤害起重吊索工具不符合规范要求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11防护装置缺陷起重伤害起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灵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12违章作业起重伤害起重作业违反“十不吊”规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71263
113管理缺陷起重伤害未经培训考试持证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3184
114防护缺陷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伤亡人员自身63152702
115违章作业高处坠落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人员受伤人员自身6115903
人员自身、人员自身、
116磨削切割设备缺陷机械伤害设备、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17辨识错误机械伤害作业时人员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18防护不当机械伤害防护装置不到位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19违章作业机械伤害戴手套进行磨削切割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3
120金属粉尘矽肺病没有佩戴防尘口罩及护目镜呼吸困难人员自身661364
121井下电工管理缺陷触电非专业人员私自接线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15903
122带电部位裸露触电电气线路破损未及时包扎处理人员受伤周围人员167424
123设备缺陷触电设备漏电人员伤亡周围人员36152702
124操作错误其他伤害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规定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167424
125管理缺陷触电用电线路老化或负荷过高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3671263
126管理缺陷其他伤害电线、风水管线混放一起布设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127违章作业触电未断电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维护人员伤亡人员自身、设备36152702
128井下排水设备缺陷触电设备故障、线路老化发生电线短路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3671263
129设备缺陷其他伤害水泵型号不满足实际需要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130违章作业其他伤害水管破损漏水,接头包扎不牢固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103903
131地面湿滑其他伤害室内地面湿滑易发生人员摔倒、碰撞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3101304
132防护设施缺陷机械伤害水泵旋转部位防护罩失效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3671263
133防护设施缺陷淹溺水仓周围防护设施损坏、失效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15903
134井下通风管理缺陷中毒和窒息主扇风机未正常运转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1401203
135管理缺陷中毒和窒息进、回风巷道堆放物料导致通风不畅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36管理缺陷中毒和窒息通风构筑物未经常检查导致风路短路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71263
137设备缺陷中毒和窒息局部风机功率不符合规定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38设施缺陷中毒和窒息风筒布破损,漏风严重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71263
139管理缺陷中毒和窒息独头巷道或采场未及时建立局部通风呼吸困难人员自身61402402
140管理缺陷中毒和窒息局部通风未按照规范布设导致污风循环呼吸困难人员自身、周围人员3671263
141机械性噪声其他伤害通风作业时未佩戴防护耳塞听力受损人员自身167424
142竖井提升违章作业高处坠落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人员伤亡其他人员、设备16402402
143管理缺陷高处坠落钢丝绳未定期进行检测人员伤亡其他人员、设备36407201
144管理缺陷高处坠落提升罐笼未定期做防坠和脱钩试验人员伤亡其他人员、设备36407201
145违章作业其他伤害人员和材料同时进行下放和提升人员受伤其他人员66155401
146违章作业其他伤害罐笼内阻车器未复位就开始提升设备受损设备、车辆661364
147违章作业机械伤害在机械设备运转时擦拭设备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48管理缺陷高处坠落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试持证上岗人员伤亡其他人员、设备36407201
149罐笼装卸照明不良机械伤害作业场所照明不良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7424
150违章作业机械伤害作业时未穿防砸皮鞋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51防护装置缺陷高处坠落安全门损坏、失效、失灵等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15903
152管理缺陷物体打击在井口处理异常状况时未通知井下人员进行避让人员伤亡其他人员1615903
153辨识错误机械伤害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54监护缺失其他伤害未对罐笼内阻车器复位情况进行监护设备受损设备363544
155健康状况异常其他伤害酒后上岗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56翻矿作业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伤害进入工作地点未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167424
157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矿作业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58粉尘尘肺病作业时未戴防尘口罩呼吸困难人员自身167424
159辨识错误高处坠落翻矿时站立位置不当,掉入矿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60误操作车辆伤害翻矿时提前打开车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61违章操作车辆伤害翻矿时脚和手放在不安全位置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3
162矿石运输违章作业车辆伤害电机车运行速度过快,转弯不减速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6672522
163管理缺陷车辆伤害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巷道中遇行人或障碍物不减速或停车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6672522
164管理缺陷车辆伤害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人员受伤其他人员3671263
165信号缺陷其他伤害电机车声、光信号不能正常使用人员受伤其他人员167424
166违章作业其他伤害电机车违规运输物品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167培训制度不完善车辆伤害电机车司机操作不熟练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167424
168设备缺陷触电作业前未检查车辆、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3544
169指挥失误车辆伤害调度车辆指令不清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其他人员、设备36152702
170信号作业管理缺陷其他伤害操作不熟练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3671263
171健康状况异常其他伤害酒后或带病上岗作业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3671263
172情绪异常机械伤害进入工作岗位精力不集中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167424
173违章作业其他伤害作业中出现“三违”现象人员受伤其他人员、设备3671263
174空压作业防护缺陷机械伤害空压机防护装置失灵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3671263
175违章作业机械伤害空压机运行或排除故障时,肢体误接触设备旋转部位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76高温物质灼烫空压机机头、油缸温度高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77压缩气体容器爆炸空压机储气罐内压力过高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设备1615903
178设备缺陷容器爆炸安全阀失效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设备63152702
179设备缺陷容器爆炸压力表失效、失灵人员伤亡人员自身、周围人员、设备63152702
180设备缺陷其他爆炸压缩机各部件机械温度过高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周围人员、设备0.5615454
181搅拌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伤害进入工作地点未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设施167424
182监护失误机械伤害拉料作业时,人员进入拉料区域人员受伤其他人员3671263
183错误操作机械伤害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时未停机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71264
184管理缺陷其他伤害充填原料质量不合格导致充填溜井堵塞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设备设施167424
185设备缺陷机械伤害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人员受伤人员自身、设备设施363544
186轨道维护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伤害进入工作地点时未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7424
187管理缺陷车辆伤害轨道维护不及时,易造成车辆掉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7424
188标志缺陷车辆伤害维修轨道时未设置警戒或专人看管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71263
189违章作业车辆伤害车辆通过时人员未及时避让人员伤亡人员自身3671263
190炊事员操作错误其他伤害操作人员刀具使用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164
191操作错误机械伤害使用压面机操作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164
192操作错误灼烫操作人员使用铲、勺等工具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164
193高温气体灼烫使用电蒸车、电蒸笼操作不当人员受伤人员自身361184
194漏电触电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失灵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195致病微生物中毒和窒息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好、不清洁食物中毒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164
196室内地面湿滑其他伤害室内地面湿滑易发生人员摔倒、碰撞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3184
197送饭工致病微生物中毒和窒息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好、不清洁食物中毒人员自身、其他人员16164
198行为性危险其他伤害入井送饭时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3184
199行为性危险车辆伤害运输巷道行走未正确避让车辆人员受伤人员自身167424
附件8:重点风险管控措施清单

XXX有限公司东沟坝分公司XX矿重点岗位风险管控措施清单

责任

班组培训

现场管理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操作规程是否健全,是否培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班组培训

采矿

人行梯架设头尾相连,捆扎结实,挂扣入岩深度不得少于班组培训

凿岩

班组培训

爆破

爆破

机械通风

现场管理

班组培训

斜井

设置挡车

斜井

班组培训

斜井

班组培训

斜井

设置挡车

编号风险部位岗位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部门责任人
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
001作业面采矿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严格按照采矿设计参数施工作业前首先进行排险,加强顶邦管理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1作业面采矿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机械通风加强通风车间培训空气检测仪自救器F
001作业面采矿照明不良其他伤害完善作业场所照明设施检查作业面照明是否充足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手电O
001作业面采矿顶邦缺陷物体打击加强排险、及时支护排险是否彻底,支护是否及时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1作业面采矿辨识错误物体打击做好顶板鉴定与分级排险站位是否合理、安全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B
001作业面采矿带电部位裸露触电电线绝缘爆炸作业场所是否有带点部位裸露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C
001作业面采矿设备缺陷触电定期检查、维护设备检查设备检查维护台账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C
001作业面采矿误操作机械伤害操作规程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A
001作业面采矿粉尘尘肺病采矿作业前喷淋降尘,机械通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风速,矿堆是否喷淋降尘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J
001作业面采矿防护设施缺陷高处坠落作业区域内天井架设防护设施检查作业区域内天井口是否挂牌,是否有防护设施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H
001作业面作业梯架缺陷高处坠落50CM检查人行梯是否绑扎结实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绳H
003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严格按照采矿设计参数施工作业前首先进行排险,加强顶邦管理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4作业现场作业指挥失误放炮事故设置警戒加强作业现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区加强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L
004作业现场作业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高压风加强通风车间培训空气检测仪自救器F
005作业现场提升违章操作车辆伤害装置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劳动防护用品I
006作业现场挂车违章操作车辆伤害严格控制矿车连接件材料规格检查销链质量、规格是否合规车间培训I
006作业现场挂车违章操作车辆伤害采用质量好、规范的矿车检查矿车是否符合规定车间培训I
006作业现场挂车违章操作车辆伤害装置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班组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I
支柱

支柱

出渣

班组培训

出渣

现场管理

班组培训

出渣

出渣

充填

班组培训

充填

班组培训

充填

班组培训

充填

班组培训

B充填

人行梯架设头尾相连,捆扎结实,挂扣入岩深度不得少于班组培训

充填

班组培训

充填

班组培训

B翻料

班组培训

充填

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 电气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牌

电气

班组培训

车间培训

设备

完善防护设班组培训

井下

班组培训

车间培训

井下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牌

007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优化爆破参数,控制爆破面岩石破碎程度作业前首先进行排险,加强顶邦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7作业面作业支撑不当冒顶片帮针对作业现场,制定支护施工方案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支护施工质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8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严格按照出渣设计参数施工作业前首先进行排险,加强顶邦管理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008作业面作业空气不良中毒和窒息机械通风加强通风车间培训空气检测仪自救器F
008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物体打击加强排险、及时支护检查作业场支护是否及时有效B
008作业面作业违章作业物体打击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下井作业检查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佩带是否齐全、规范B
009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严格按照采矿设计参数施工作业前首先进行排险,加强顶邦管理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冒顶片帮加强排险、及时支护检查作业场支护是否及时有效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K
作业面作业防护设施缺陷高处坠落作业区域内天井架设防护设施检查作业区域内天井口是否挂牌,是否有防护设施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H
作业面作业照明不良其他伤害完善作业场所照明设施检查作业面照明是否充足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H
作业面作业梯架缺陷高处坠落50CM检查人行梯是否绑扎结实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绳H
作业面作业顶邦缺陷物体打击人员休息地段必须在有支护的地段排险是否彻底,支护是否及时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B
作业面作业强度不够其他伤害严控充填材料、辅料质量检查充填料、充填体质量是否合格车间培训劳动防护用品H
010作业现场作业辨识错误高处坠落制作警示牌加强现场管理车间培训警示标志H
012作业现场运输违章作业车辆伤害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作业专项培训声光信号I
013作业现场作业违章作业悬挂工作牌落实专人看管 警示标志C
013作业现场作业设备缺陷采用质量可靠的电器元件落实专人定期检查劳动保护用品C
015作业现场检修防护缺陷高处坠落加强现场管理车间培训防护设施H
017作业现场电工设备缺陷采用质量可靠的电器元件落实专人定期检查劳动保护用品C
017作业现场电工违章作业悬挂工作牌落实专人看管 警示标志C
井下

中毒和窒 加强现场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空气检测仪竖井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竖井

班组培训

竖井

定期做防坠实验并记录检查防坠实验记录、检查台班组培训

竖井

班组培训

竖井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矿石

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 A矿石

班组培训

警示牌

A矿石

车间培训 A空压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G空压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G应急处置:

A、机械伤害

1)马上向矿调度部门报告,调度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马上组织抢救伤者;

2)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拨打“120”等社会急救电话。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3)由医疗救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4)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5)肢体卷入设备内,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时拨打当地119请求社会救援;

6)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碘伏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7)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8)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9)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B物体打

1一旦有事故发生,首先要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2事故发生后马上组织抢救伤者,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伤者流血过多造成死亡

3重伤人员应马上送往医院救治,有程序地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4日常备有应急物资,如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纱布等

C触电

1)立即切断电源。可以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桃开电线或拉下电闸。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10米后才能接近伤员;

2)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对神志清醒者,专人照顾、观察。对轻度昏迷或呼吸微弱者,针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医院救治;

3)对触电后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者,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着,则应立即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

4)如触电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心脏挤压法等措施交替进行抢救;

5)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D火灾

1)发生着火爆炸后,首先紧急撤离,最大限度的转移易燃易爆品到安全地点,防止二次爆炸发生;

2)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灭火措施,同时向上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E灼烫

1)迅速将烧烫伤人员脱离现场,如果可以,剪掉身上的衣服。检查有无损伤,如颅脑、胸腹内脏器官有无损伤,有无中毒、骨折等。注意防止伤员休克、窒息、创面感染,必要时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注意: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对创伤面一般不做处理,有水疱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2)一度烧伤或小面积轻度烧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降低表面温度,然后涂以鸡蛋清、香油等,一般35日治愈

3)二度烧伤水疱未破,可先用冷水冲洗创面擦干,然后用酒清消毒针挑破水疱,放出脓水,局部涂以京万红、獾油烫伤膏,再用纱布加压包扎,23日更换一次,一周左右治愈。一、二度烧伤禁用粘性纱布,禁止在伤处涂敷油脂、紫药水等

4)三度烧伤或头面部、手、脚、会阴部烧伤面积超过全身体表面积的1%,应用干净布单覆盖,尽快送医院急救处理。

F中毒窒息

1)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急救救护,同时向上汇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戴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G容器爆炸

1当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2储气罐、压力管道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或油类应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再次爆炸,撤离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

3当爆炸引起建筑物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应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4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H高处坠落

1坠落在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乱搬摇动,应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并呼叫救护车

2将伤者放在担架上或吊桶内拉上井口,不应用绳子拉升受伤人员

3昏迷伤员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伤者有外伤,抬至安全地点,松开衣服检查受伤情况

4伤者出血,应先止血,骨折,先固定。若停止呼吸,做人工呼吸,送至医院抢救

5怀疑脊柱骨折,按脊柱骨折的搬运原则。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抱腿搬运伤员上下担架应由3-4人分别抱住头、胸、臀、腿,保持动作一致平稳,避免脊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I车辆伤害

1)机车或矿车挤人或撞人后,司机应立即停止运行,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

2)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事发单位调度室,请求支援,请提动部提升车间准备好罐笼。视现场情况决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还是在现场等待医生前来处置;

3)机车、矿车压住人员时用木料抬车救人。斜坡抬车时应首先固定好矿车后,方能抬车;

4)将伤员救出后立即进行止血、包扎,若发生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同时根据伤者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5)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严禁其他车辆通行。

J、尘肺

1密切关注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含量

2监督现场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3及时作业场所的通排风降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

4监督相关部门对碳尘场所的检测。

5对检测结果及时上墙。

6)、加强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方面的培训。 

7)有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有毒有害岗位作业。

K、冒顶片帮

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的人数及其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抢救方法。

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通风,如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压或堵的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3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作发生冒顶时可从两端开始向冒顶区进行支护处理,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支护处理。处理冒顶时首先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和退路。

4对于极难处理的冒顶事故区,必要时可以向遇险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5.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冒顶区及周围的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

L火药爆炸

1)发生放炮和火药爆炸事故后,以事故发生点300m范围设立警戒区域、疏散人群、减少不必要伤亡

2)引导应急救援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3)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

M起重伤害

1)起重伤害事故目击者应高声呼救,并立即向安全人员报告。各单位其他管理人员也都有认真接受报告和向上级反映事故情况的责任。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当地救援机构、公安部门求援

3)安全人员应准确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派专人对影响区域进行检查,确定抢救方案,保证事故现场相对安全和稳定时,抢救队员才可以进入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4)安全人员与当地医院立即取得联系,立即派车把伤者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但对伤势严重者应注意搬运方法,不得由此加重伤者伤情;在急救医疗机构人员赶到前抢险救护组应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助,根据伤情对伤者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5)安全人员做好应急状态下现场所有设施和物资的安全,支援和保障现场抢救组的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并检查事故现场有无其它安全隐患。

N、淹溺

1)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物,检查溺水者口中是否有假牙。如有,则应取出,以免假牙堵塞呼吸道。垫高溺水者腹部,使其头朝下,并压拍其背部,使吸入的水从口、鼻流出。这个过程要尽快,不可占过多时间,以便进行下一步抢救。

2)检查溺水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没有,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使溺水者仰卧于硬板上或地面上,一只手托起其下颊,打开气道,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口对口吹气,约每分钟16~18次。

3)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检查溺水者的颈动脉,以判断心跳是否停止。如心跳停止,则应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挤压,方法是:双手叠加对溺者心脏部位进行每分钟60~80次的挤压。

4)迅速将溺水者送医院急救,在送医院途中不要中断抢救。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想方设法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搜救。

O、照明不良

立即停止作业,利用配发的照明手电筒,退出作业区域,报告班长或队长安排电工解决照明为题,待作业现场照明充足时方可进入作业。

P、

019作业现场通风管理缺陷完善局部通风 自救器F
020作业现场提升违章作业高处坠落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劳动保护用品H
作业现场提升管理缺陷高处坠落钢丝绳选用矿用钢丝绳,每半年更换一次,公司、车间、班组按照月、周、班自行检查检查钢丝绳是否是矿用钢丝绳,检查钢丝绳检查、更换台账车间培训劳动保护用品H
020作业现场提升管理缺陷高处坠落在册,加强检查车间培训劳动保护用品H
作业现场提升违章作业其他伤害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检查制度是否健全车间培训劳动保护用品ABH
020作业现场提升管理缺陷高处坠落完善培训制度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劳动保护用品H
023作业现场运输违章作业车辆伤害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作业专项培训声光信号I
023作业现场运输管理缺陷车辆伤害悬挂警示牌加强现场管理车间培训警示标志I
023作业现场运输指挥失误车辆伤害完善调度工作责任制搞好现场车辆调度工作声光信号I
025作业现场作业设备缺陷容器爆炸年检符合特种设备使用要求每班检查、车间定期检查劳动保护用品P
025作业现场作业设备缺陷容器爆炸年检符合特种设备使用要求每班检查、车间定期检查劳动保护用品P
专项预案
附件9: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

XXXX有限公司东沟坝XX矿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

责任

序号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风险等级原因管控措施部门责任人
001采矿作业顶邦缺陷作业前未排险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02空气不良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检测加强通风,做好检测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03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04料堆(垛)滑动矿(渣)堆过高、自由面坡度较大检查并及时对矿堆进行处理
005顶邦缺陷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必须选择边邦、顶板岩石稳固的区域休息
006辨识错误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
007带电部位裸露作业前未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对供电线路及时进行检查
008设备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对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009误操作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10粉尘未采取湿式作业;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采取湿式作业,佩戴防尘口罩
011防护设施缺陷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溜井管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012梯架缺陷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加固完善人行梯
013放矿作业违章作业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严禁进行摘挂车作业
014辨识错误摘挂钩人员站立位置不当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
015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16坠落物放矿时人员站立位置不当选择合理站立位置
017粉尘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018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19凿岩作业顶邦缺陷作业前未排险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20违章作业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正确佩戴安全带
021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22噪声作业时未佩戴耳塞正确佩戴耳塞
023粉尘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024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25防护缺陷人行梯、平台不稳固加固完善人行梯、平台
026爆破作业爆炸品未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管理规范进行操作
027指挥失误放炮作业时警戒不到位、安全距离不够严格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028违章作业使用金属制品装药加强现场管理、严禁使用金属制品工具装药
029错误操作处理盲炮不当正确按照盲炮处理办法进行及时处理
030粉尘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031抛射物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32空气不良放炮后未采取通风、过早进入爆破区放炮后及时进行通风、严禁过早进入爆破区
033噪声作业时未佩戴耳塞正确佩戴耳塞
034斜井提升违章作业违反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35设备缺陷作业前未检查设备、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036违章作业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卷扬工作业时应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37培训制度不完善无证操作需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038斜井挂车违章作业斜井有人时发出行车信号严格执行斜井“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运行规定
039违章作业用非标准件连、挂车辆必须使用斜井专用插销、链环连接车辆
040设备缺陷不符合规定的矿车在斜井运行加强矿车管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矿车严禁进入斜井运行
041违章作业车辆没有连接到位发出行车信号严格按照斜井挂钩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42设备缺陷钢丝绳断丝或磨损后未及时进行更换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对断丝或磨损的钢丝绳进行更换处理
043违章作业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加强管理,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严禁进行摘挂车作业
044支柱作业顶邦缺陷作业前未排险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45防护不当拱圈连接不牢固发生拱圈倒塌加强管理,拱圈必须连接牢固
046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47坠落物传递工具、物件时不牢靠传递工具、物件时必须抓牢抓紧,防止掉落伤人
048粉 尘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049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50防护不当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正确佩戴安全带
051支撑不当顶板及两帮背木未背严背实背木按要求背严背实并制定相关预案
052出渣作业顶邦缺陷作业前未排险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53空气不良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检测加强通风,做好检测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54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55粉尘未采取湿式作业;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出矿(渣)前洒水,佩戴防尘口罩
056顶邦缺陷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必须选择边邦、顶板岩石稳固的区域休息
057辨识错误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
058违章作业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严禁进行摘挂车作业
059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60充填作业顶邦缺陷作业前未排险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061防护设施缺陷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溜井管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062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063梯架缺陷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加固完善人行梯
064顶邦缺陷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必须选择边邦、顶板岩石稳固的区域休息
065辨识错误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
066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67稳定性差未对放料溜井、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作业前对放料溜井、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处理
068强度不够充填料质量差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充填料质量达标
069翻料作业环境不良进入工作地点未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进入工作地点应检查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排除不安全因素
070辨识错误翻料时站立位置不当,掉入溜井翻料时选择合适的站立位置
071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完善作业场所照明,保证充足的采光
072违章作业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料作业加强管理,电机车未停稳严禁进行翻料作业
073防护不当翻料结束后未恢复天井口的防护设施严格按照危险源管理规定进行作业
074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75违章作业发出错误开车信号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76放料作业环境不良进入工作地点未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检查进入工作地点应检查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排除不安全因素
077辨识错误放料料时站立位置不当放料时选择合适的站立位置
078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完善作业场所照明,保证充足的采光
079违章作业电机车或矿车未停稳进行放料作业加强管理,电机车或矿车未停稳严禁进行放料作业
080违章作业发出错误开车信号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81违章作业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
082充填运输违章作业电机车运送充填料时运行速度过快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运行速度过快
083管理缺陷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巷道中有行人或障碍物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运行途中出现行人或障碍物
084管理缺陷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严禁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
085信号缺陷电机车声、光信号不能正常使用做好电机车声、光信号的日常检查,确保信号正常
086违章作业电机车违规运输物品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087培训制度不完善电机车司机操作不熟练需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088设备缺陷作业前未检查车辆、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机车运行状况,严禁车辆带病运行
089电气作业违章作业未断电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加强管理,断电后再进行作业,严禁带电作业
090操作错误设备安装不规范安装设备时必须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
091带电部位裸露电路接线不规范严格按照电作业规范接线,防止电线乱拉乱接并制定相关预案
092设备缺陷设备漏电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必须验电
093材料缺陷电子元器件不合格定期检查电器设备,按照正规合格的电子元器件
094工具缺陷操作电动工具引起的伤害经常检查电动工具绝缘层是否绝缘
095无防护设备、设施无防护措施和装置安装防护装置
096管理缺陷变压器维护保养不及时加强管理,定期做好维护保养,保持良好运行
097电气焊作业管理缺陷乙炔瓶过度暴晒导致发生爆炸加强管理,作业时应将气瓶放置在阴凉处
098空气不良密闭容器焊接作业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保持通风、绝缘良好
099工具材料缺陷气带老化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经常检查气带、气管,防止漏气
100金属粉尘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01管理缺陷氧气、乙炔同时运输加强管理,氧气、乙炔不得同时运输
102违章作业气瓶立放不稳或发生严重碰撞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运送气瓶必须轻挪轻放
103违章作业焊接时未佩戴放电弧面罩导致眼部灼伤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04管理缺陷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够(5m)加强管理,氧气、乙炔安全距离必须确保在5米以上
105管理缺陷焊接作业靠近易燃危险品加强管理,远离易燃物并制定相关预案
106设备检修管理缺陷机械、设备误运转加强管理,检修时必须断电,并安排专人负责,悬挂警示牌
107操作错误设备安装工艺不到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加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108违章作业安装、拆卸不规范安排专人指挥,禁止歪拉斜吊
109作业场所杂乱工器具及零部件摆放不到位作业场所工具零件摆放整齐,杂物及时清理
110设备缺陷起重吊索工具不符合规范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111防护装置缺陷起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灵定期巡检,确保保护装置有效
112违章作业起重作业违反“十不吊”规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13管理缺陷未经培训考试持证作业加强管理,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114防护缺陷高处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加强管理,确保防护措施、设施到位
115违章作业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正确佩戴安全带
116磨削切割设备缺陷设备、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作业前先检查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17辨识错误作业时人员站立位置不当切割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进行合理操作
118防护不当防护装置不到位定期巡检,确保防护装置到位、有效
119违章作业戴手套进行磨削切割严禁戴手套进行作业并与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
120金属粉尘没有佩戴防尘口罩及护目镜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及护目镜
121井下电工管理缺陷非专业人员私自接线加强管理,电工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122带电部位裸露电气线路破损未及时包扎处理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发现破损及时进行处理
123设备缺陷设备漏电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必须验电
124操作错误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安装要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125管理缺陷用电线路老化或负荷过高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检查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126管理缺陷电线、风水管线混放一起布设布设线路时严格执行水电分离制度
127违章作业未断电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维护断电后再进行作业,严禁带电作业
128井下排水设备缺陷设备故障、线路老化发生电线短路加强对设备及线路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9设备缺陷水泵型号不满足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排水设备,功能、效率必须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130违章作业水管破损漏水,接头包扎不牢固加强水管线路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1地面湿滑室内地面湿滑易发生人员摔倒、碰撞保持作业地面干燥或对湿滑地面进行处理
132防护设施缺陷水泵旋转部位防护罩失效加强检查,对损坏、失效的防护设施立即进行更换
133防护设施缺陷水仓周围防护设施损坏、失效加强管理,悬挂警示牌,并及时对损坏、失效的防护设施进行更换
134井下通风管理缺陷主扇风机未正常运转主扇风机按规定运转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135管理缺陷进、回风巷道堆放物料导致通风不畅对进、回风巷道加强安全检查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136管理缺陷通风构筑物未经常检查导致风路短路对通风构筑物做好日常检查
137设备缺陷局部风机功率不符合规定检查通风设备,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及时进行更换
138设施缺陷风筒布破损,漏风严重检查通风设施,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及时进行更换
139管理缺陷独头巷道或采场未及时建立局部通风加强通风及检测,增加通风设备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140管理缺陷局部通风未按照规范布设导致污风循环加强管理,局部通风严格按照规定布置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141机械性噪声通风作业时未佩戴防护耳塞通风作业时正确佩戴防护耳塞
142竖井提升违章作业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卷扬工作业时应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43管理缺陷钢丝绳未定期进行检测加强管理,做好钢丝绳定期保养检测,严禁带病运行
144管理缺陷提升罐笼未定期做防坠和脱钩试验定期对提升罐笼进行防坠和脱钩试验,确保提升运行安全
145违章作业人员和材料同时进行下放和提升严格遵守人员和材料不能同时下放、提升的安全规定
146违章作业罐笼内阻车器未复位就开始提升在车辆进入罐笼后,要严格检查阻车器是否到位
147违章作业在机械设备运转时擦拭设备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48管理缺陷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加强管理,提升作业人员必须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149罐笼装卸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照明不良完善作业场所照明
150违章作业作业时未穿防砸皮鞋上班时必须穿防砸皮鞋,违者严禁进入工作岗位
151防护装置缺陷安全门损坏、失效、失灵等加强检查,对损坏、失效的防护装置立即进行更换
152管理缺陷在井口处理异常状况时未通知井下人员进行避让严格按照罐笼装卸工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53辨识错误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作业时选择合适的站立位置
154监护缺失未对罐笼内阻车器复位情况进行监护加强对罐笼内阻车器复位情况进行监护
155健康状况异常酒后上岗加强培训教育,严禁酒后上班
156翻矿作业作业环境不良进入工作地点未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工作前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157违章作业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矿作业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矿作业
158粉尘作业时未戴防尘口罩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159辨识错误翻矿时站立位置不当,掉入矿仓作业人员应站在翻矿平台上,站稳战实
160误操作翻矿时提前打开车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61违章操作翻矿时脚和手放在不安全位置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62矿石运输违章作业电机车运行速度过快,转弯不减速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运行速度过快
163管理缺陷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巷道中遇行人或障碍物不减速或停车加强管理,电机车运行途中出现行人或障碍物必须减速或停车
164管理缺陷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严禁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
165信号缺陷电机车声、光信号不能正常使用做好电机车声、光信号的日常检查,确保信号正常
166违章作业电机车违规运输物品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67培训制度不完善电机车司机操作不熟练需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168设备缺陷作业前未检查车辆、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机车运行状况,严禁车辆带病运行
169指挥失误调度车辆指令不清加强管理,调度车辆指令必须清楚、准确
170信号作业管理缺陷操作不熟练需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171健康状况异常酒后或带病上岗作业严禁酒后上岗及带病进行作业
172情绪异常进入工作岗位精力不集中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
173违章作业作业中出现“三违”现象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杜绝“三违”作业
174空压作业防护缺陷空压机防护装置失灵定期巡检,确保防护装置安全有效
175违章作业空压机运行或排除故障时,肢体误接触设备旋转部位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维护时必须停机、挂牌
176高温物质空压机机头、油缸温度高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77压缩气体空压机储气罐内压力过高定期检查,确保附件正常有效
178设备缺陷安全阀失效每班检查,定期效验
179设备缺陷压力表失效、失灵每班检查,定期效验
180设备缺陷压缩机各部件机械温度过高压缩机各部件的机械温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81搅拌作业环境不良进入工作地点未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进入工作地点应检查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排除不安全因素
182监护失误拉料作业时,人员进入拉料区域监护措施到位,严禁人员进入拉料作业区域
183错误操作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时未停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时必须停机
184管理缺陷充填原料质量不合格导致充填溜井堵塞加强管理,保证充填原料质量合格
185设备缺陷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加强检查,对设备设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186轨道维护作业环境不良进入工作地点时未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进入工作地点应检查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排除不安全因素
187管理缺陷轨道维护不及时,易造成车辆掉道加强管理,对轨道进行及时维护
188标志缺陷维修轨道时未设置警戒或专人看管维修轨道时必须设置警戒或安排专人看管
189违章作业车辆通过时人员未及时避让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遇车辆通过时必须提前避让
190炊事员操作错误操作人员刀具使用不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91操作错误使用压面机操作不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92操作错误操作人员使用铲、勺等工具不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93高温气体使用电蒸车、电蒸笼操作不当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94漏电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失灵作业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95致病微生物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好、不清洁加强管理,确保餐具消毒、清洁到位
196室内地面湿滑室内地面湿滑易发生人员摔倒、碰撞保持地面干燥、整洁
197送饭工致病微生物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好、不清洁加强管理,确保餐具消毒、清洁到位
198行为性危险入井送饭时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入井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99行为性危险运输巷道行走未正确避让车辆在运输巷道行走时,遇车辆通过时必须提前避让
附件10:各岗位危险源统计表

序号岗位危险源等级及数量小计序号岗位危险源等级及数量小计
1级2级3级4级1级2级3级4级
1采矿作业831122放矿作业作业336
3凿岩作业12474爆破作业2338
5斜井提升作业21146斜井挂车作业作业3126
7支柱作业112488出渣作业作业31228
9充填作业4311910翻料作业1247
11放料作业24612充填运输作业1247
13电气作业26814电气焊作业639
15设备检修作业1361016磨削切割作业325
17井下电工作业223718井下排水作业246
19井下通风作业143820竖井提升作业41117
21罐笼装卸作业52722翻矿作业336
23矿石运输作业314824信号作业314
25空压作业223726搅拌作业145
27轨道维护作业22428炊事员77
29送饭工作业33合计25266088199
辨识组辨识的危险因素风险中,风险程度为红色的25项,占全部危险因素的12.5%;风险程度为橙色的26项,占全部危险因素的13%;风险程度为黄色的60项,占全部危险因素的30.5%;风险程度为蓝色的88项,占全部危险因素的44%;具体如下图:

附件11:各岗位风险告知卡

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采矿作业风险点(场所)矿块作业面责任单位XXX责任领导XXX责任人XXX联系电话X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冒顶片帮 2、中毒窒息3、物体打击

4、触电

5、高处坠落

6、机械伤害

7、尘肺11作业前未排险2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检测3作业人员排险或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4作业前未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5作业人员操作不当6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7未采取湿式作业;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1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2加强通风,做好检测并且制定相关预案;3、必须选择边邦、顶板岩石稳固的区域休息,排险时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4对供电线路及时进行检查;5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6加强溜井管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固完善人行梯7、采取湿式作业,佩戴防尘口罩,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控制作业时间1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关闭或控制危险源

2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

3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应急装备

4消除不安全因素

5、定期体检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凿岩作业风险点(场所)矿块作业面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物体打击

2、高处坠落

3、机械伤害 4、职业病

5、火药爆炸21、浮石未清理或处理不当;2风水管连接不稳固;3平台无防护或警戒设施;4、钻机操作不当;5未佩带劳动防护用品或未进行降尘处理;6未佩带劳动防护用品或作业时间过长;7噪音伤害;8残眼盲炮未处理或处理不当。1、立即整改,加强现场管理,设立现场指挥及警戒;2、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3、设置防护设施,加强现场管理,佩带安全绳;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5、控制作业时间;1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关闭或控制危险源

2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

3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应急装备

4消除不安全因素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爆破风险点(场所)矿块作业面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责任人XXX联系电话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物体打击 2、高处坠落

3、火药爆炸2级1、浮石未清理或处理不当;2、未设置警戒线;3、警戒信号不明;4、平台无防护或警戒设施;5、炸药雷管未分开放置,炸药搬运时碰撞,炸药旁由烟火,装药工具使用金属制品,爆破器材管理不严。1、立即整改,加强现场管理,设立现场指挥及警戒;2、设立现场指挥及警戒;3、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4、设置防护设施,加强现场管理,佩带安全绳;1、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关闭或控制危险源

2、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

3、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应急装备

4、消除不安全因素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斜井提升风险点(场所)斜井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机械伤害

2、车辆伤害

3、触电1级1、违反岗位操作规程;

2、作业前未检查设备、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

3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

4、无证操作。1、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卷扬工作业时应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需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1、立即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关闭或控制危险源,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2、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3、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4、消除不安全因素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斜井挂车风险点(场所)斜井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车辆伤害

2、机械伤害1级1、斜井有人时发出行车信号

2、用非标准件连、挂车辆

3、车辆没有连接到位发出行车信号

4、钢丝绳断丝或磨损后未及时进行更换

5、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时进行摘挂钩作业1、严格执行斜井“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运行规定;2、必须使用斜井专用插销、链环连接车辆;3、严格按照斜井挂钩工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4、加强检查,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对断丝或磨损的钢丝绳进行更换处理;5、加强管理,矿车或电机车未停稳严禁进行摘挂车作业;1、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2、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事发单位调度室,请求支援,提升室准备好罐笼。视现场情况决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还是在现场等待医生前来处置;3、将伤员救出后立即进行止血、包扎,若发生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同时根据伤者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4、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严禁其他车辆通行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充填作业风险点(场所)矿块作业面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冒顶片帮

2、高处坠落

3、物体打击

4、其它伤害1级1、作业前未排险;2、作业前未对溜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3、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4、人行梯不牢固或不完善;5、作业人员中途休息选择位置不当;6、作业人员排险时站立位置不当;7、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8、未对放料溜井、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9、充填料质量差。1、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2、加强溜井管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3、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4、加固完善人行梯;5、必须选择边邦、顶板岩石稳固或支护的区域休息;6、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理站立位置;7、正确佩戴安全帽;8、作业前对放料溜井、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处理;9、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充填料质量达标。1、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关闭或控制危险源

2、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或联系救护车到现场救护

3、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应急装备

4、消除不安全因素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支柱作业风险点(场所)矿块作业区域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冒顶片帮

2、高处坠落

3、物体打击

4、其它伤害1级1、作业前未排险;2、拱圈连接不牢固发生拱圈倒塌;3、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4、传递工具、物件时不牢靠;5、作业时未正确佩戴防尘口罩;6、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7、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带;8、顶板及两帮背木未背严背实。1、敲帮问顶,加强排险并且制定相关预案;2、加强管理,拱圈必须连接牢固;3、检查并及时完善作业场所照明;4、传递工具、物件时必须抓牢抓紧,防止掉落伤人;5、正确佩戴防尘口罩;6、正确佩戴安全帽;6、正确佩戴安全带;7、背木按要求背严背实并制定相关预案;(1)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

(2)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事发单位调度室,请求支援,提升室准备好罐笼。视现场情况决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还是在现场等待医生前来处置

(3)将伤员救出后立即进行止血、包扎,若发生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同时根据伤者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4)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翻料作业风险点(场所)充填环形道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X联系电话X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高处坠落

2、车辆伤害

3、其它伤害1级1、进入工作地点未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

2、翻料时站立位置不当,掉入溜井;

3、作业场所照明不充足;

4、电机车未停稳进行翻料作业;

5、翻料结束后未恢复天井口的防护设施;

6、作业时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7、发出错误开车信号;1、进入工作地点应检查周边环境安全状况,排除不安全因素;

2、翻料时选择合适的站立位置;

3、完善作业场所照明,保证充足的采光;

4、加强管理,电机车未停稳严禁进行翻料作业;

5、严格按照危险源管理规定进行作业;

6、正确佩戴安全帽;

7、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1、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

2、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事发单位调度室,请求支援,提升室准备好罐笼。视现场情况决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还是在现场等待医生前来处置

3、将伤员救出后立即进行止血、包扎,若发生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同时根据伤者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4、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充填运输风险点(场所)充填环形道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X责任人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车辆伤害

2、触电

3、其它伤害1级1、电机车运送充填料时运行速度过快;

2、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巷道中有行人或障碍物;3、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4、电机车声、光信号不能正常使用;5、电机车违规运输物品;6、电机车司机操作不熟练;7、作业前未检查车辆、发生故障时未及时维修保养。1、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运行速度过快;2、加强管理,严禁电机车运行途中出现行人或障碍物;3、严禁人员扒乘电机车或矿车;4、做好电机车声、光信号的日常检查,确保信号正常;5、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6、需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7、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电机车运行状况,严禁车辆带病运行。1、立即查看现场情况,并对伤者进行施救,同时请求周围其他人员协助

2、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事发单位调度室,请求支援,提升室准备好罐笼。视现场情况决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还是在现场等待医生前来处置

3、将伤员救出后立即进行止血、包扎,若发生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同时根据伤者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4、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事故周围设立警戒标志,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通风作业风险点(场所)各中段作业面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责任人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中毒窒息1级1、局部风机功率不符合规定;

2、风筒布破损,漏风严重;

3、独头巷道或采场未及时建立局部通风;

4、局部通风未按照规范布设导致污风循环。1、检查通风设备,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及时进行更换;

2、检查通风设施,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及时进行更换;

3、加强通风及检测,增加通风设备并且制定相关预案;

4、加强管理,局部通风严格按照规定布置并且制定相关预案。1、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急救救护,同时向上汇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2、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戴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名称竖井提升风险点(场所)竖井责任单位金矿责任领导XXX责任人XXX联系电话XXXX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高处坠落

2、机械伤害1级1、卷扬提升或下放时速度过快;

2、钢丝绳未定期进行检测;

3、提升罐笼未定期做防坠和脱钩试验;

4、人员和材料同时进行下放和提升;

5、罐笼内阻车器未复位就开始提升;

6、在机械设备运转时擦拭设备;

7、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试持证上岗。1、卷扬工作业时应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2、加强管理,做好钢丝绳定期保养检测,严禁带病运行;3、定期对提升罐笼进行防坠和脱钩试验,确保提升运行安全;4、严格遵守人员和材料不能同时下放、提升的安全规定;5、在车辆进入罐笼后,要严格检查阻车器是否到位;6、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7、加强管理,提升作业人员必须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1、坠落在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乱搬摇动,应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并呼叫救护车;2、昏迷伤员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伤者有外伤,抬至安全地点,松开衣服检查受伤情况;3、伤者出血,应先止血,骨折,先固定。若停止呼吸,做人工呼吸,送至医院抢救;4、怀疑脊柱骨折,按脊柱骨折的搬运原则。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抱腿搬运,伤员上下担架应由3-4人分别抱住头、胸、臀、腿,保持动作一致平稳,避免脊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5、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警示标志

报警方式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司值班电话:XXXX附件12:主要设备清单

XXX矿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台)
附件1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一、总...............................................................................1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1

三、隐患排查方式及要求.....................................................1

四、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和监控防范及保障措施.................2

五、安全隐患报告程序和要求.............................................4

六、安全隐患处理及整改验收规定.....................................5

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登记管理制度.................................6

八、安全隐患治理资金保障措施.........................................7

一、总

为了建立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时排查、治理矿山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1、矿山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矿山矿长对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3、各分管副矿长负责组织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4、技术负责人对隐患治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并抓好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5、各班组长为本班组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者。

6、安全科室指导各班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隐患的级别审定和督促整改。

7、安全科负责监督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统计和上报工作。

8、安全科要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标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组织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

三、 隐患排查方式及要求

隐患排查的方式可与矿山相关部门、各专业的常规工作、专项检查工作和监督检查活动相结合,可选择一种隐患排查方式或几种隐患排查方式结合进行。主要的排查方式包括:

1、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的日常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单位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科室管理人员、班组长每班次要做好记录,检查执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班中巡回检查等。

2、全面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及安全隐患排查标准表为依据,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时间为每月30日前,由安全科科长组织班组长结合每月班组安全活动实施检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对某个专项安全问题进行定性检查。主要是对矿山生产、顶板、通风系统、提升设备、危险物品、机械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及防火、防尘等进行专业检查。由经理组织分管领导、安全生产技术科参加本单位的专业性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安全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各项检查内容和标准要求逐项检测、检验、检查记录。

四、 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和监控防范及保障措施

1、公司所属矿山现场职工、班组长、带班领导,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必须撤出所有人员,现场职工将险情报现场管理人员(带班组长、安全员、带班领导)。

2、带班安全员、带班领导,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责令停工、停产,撤出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将险情报生产安全科。

3、公司员工发现矿山各生产系统、采掘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立即报公司安全科,由安全科牵头,生产、技术、机电各部门配合,现场检查识辨,并对报告人员进行奖励。

4、现场检查发现一般安全隐患时,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明确处理时间和要求,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要下达经分管安全领导签字的“停产处理隐患通知书”被查单位要召开安全专题会,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按要求处理隐患。

5、现场检查发现矿井安全设施和条件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要求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或者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6、安全科要安排好检查后跟踪复查工作,被查单位隐患处理后,经安全科验收合格,方可正常生产。

7、针对条件差、隐患多的单位,组织召开专题安全会议,制定措施,重点排查治理。

8、在事故隐患治理前,应编制专项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必须依照五落实相关要求,明确各项内容,并经所属各部门领导会审签字同意后方可按照该措施实施隐患整改。

9、在事故隐患治理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

五、安全隐患报告程序和要求

1、矿山实行日常隐患排查、全面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矿山各级领导、专职安全员日常巡查的方法,对全矿山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矿山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安全隐患排查、举报和治理工作。

2、隐患排查实行分级制,所有隐患按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级,其中重大安全隐患,矿山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制定安全整改方案和措施并经主管部门同意解决的隐患;较大指难度较大、班组解决不了、须由矿山研究解决办法解决的隐患;一般是指由班组能解决的隐患。

3、矿山内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必须按隐患报告程序和时间立即上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发现人员立即与当班值班矿领导汇报矿领导接到汇报后有权在现场做出立即停止生产的指令,然后逐级向有关单位、领导汇报必须并按程序上报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准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否则视情节分别对主要负责人、值班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或免职处分,并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4、发现较大及一般安全隐患时发现人员立即向值班矿领导及安全科报告,安全科接到隐患报告后,应当及时对隐患进行审定,确定级别,提出整改方案,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矿分管领导审批,(分管领导认为有必要经矿长审批的,由矿长审批)。整改方案确定后,各业务科室负责按照隐患整改处理措施进行隐患整改,安全科要实施监督隐患治理情况,以上工作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5、重大安全隐患排查上报备案制度:

矿山安全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科牵头,生产、技术、机电各部门配合,每周组织一次矿井安全生产大检查,一般安全隐患落实部门负责处理,安全科负责督查,重大安全隐患必须报矿长、公司总经理召开安全办公会议落实处理,同时上报市安监局。

6、安全科负责矿井重大安全隐患统计上报工作。

六、安全隐患处理及整改验收规定

1、安全隐患的整改治理按照“分级负责、落实责任”的原则,矿山安全隐患由矿领导负责组织整改落实。

2、 隐患整改资金从矿安全提取费用中列支,不足部分从安全费用提取账户中支。

3、 隐患整改要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人员五落实。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分管范围,由分管的相关业务科室牵头,经过矿重大事故隐患领导小组确认,拿出治理方案,落实治理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整改时间,报安监局备案,由安全科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上报工作和措施的现场落实与考核。

4、 对于隐患治理的检查验收,由安全矿长负责组织生产、安全、机电、技术、企管、生产及辅助单位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或指定专人负责,检查验收要有专门记录,记录存放在安全科备查。

5、 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跟踪闭合管理,即隐患的排查、治理、验收和复查情况均实行签字闭合制度,谁排查、谁安排,谁签字、谁负责。

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登记管理制度

1、对于矿山存在的各种隐患,不管是上级行业部门检查隐患,还是矿山自查隐患,必须按照隐患整改“五落实”原则,进行及时整改。

2、矿山当班隐患整改必须有记录,记录台帐应清晰隐患的内容,类别、级别以及整改负责人、资金、时限和措施。

3、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建立隐患整改记录登记台帐,登记台帐应记录隐患整改结束时间、使用资金、验收时间以及整改效果等内容。

4、矿山隐患排查治理使用台帐及相关表格,由安全科人员负责统一制作,交给使用人员进行填写。

5、矿山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各种台帐,应按照年度、月度集中定制成册,集中挡案管理。

6、登记台帐在每个月末,应有隐患整改详细统计记录,台帐内容应包括隐患整改的条数、一般隐患条数、较大隐患以及重大隐患条数,使用整改资金情况总额等相关内容。

八、安全隐患治理资金保障措施

1、为了确保矿井安全投入合理使用和管理好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简称安全费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矿山安全装备和抗灾能力,使有限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保障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特制定本措施。

2、安全费用是企业近按照规定提取,上级主管部门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3、安全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隐患治理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及时,足额提取,按规定使用。

4、矿山企业安全费用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月提取。

5、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如矿山综合防尘、地质监控、防灭火、防治水、机电设备更新等)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7)在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内,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8)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职责及权限

6、安全费用的使用管理

(1)、安全费用严格按计划实施, 但有些直接威胁矿山安全的工程项目,可列入调整计划, 应急时可直接经领导审批后实施;

(2)、安全费用严格由财务部门控制掌握, 矿山其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挤占或擅自审批安措资金;

(3)、隐患整治竣工后,由矿长及安全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工程决算表,核消不合理的工程费用。

附件14、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