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包公审驴》教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课时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件

  教与学活动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初读概括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 (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 (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 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 (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回答.

  谈自己的感受.

  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质疑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活动

  细读探究

  学习"审驴"部分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 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

  ⑴差别有多大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 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 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

  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交流汇报提问

  ⑴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回答.

  (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学生读书比较

  理解"唯一"的财产

  读读王五的表现 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

  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活动

  总结全文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 ——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 ——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 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 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 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 提供网站,书籍.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回答.

  作业设计

  必做:

  1.生字4,2,2,划出词语抄一抄.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写摘录笔记.

  4. 预习《语文天地》

  选做:

  课外阅读做摘录.

  板书设计

  包公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审

  驴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课后反思

  学生阅读课文时,重在指导朗读,是本课的理解细致到位:

  1,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是这个故事中让人出乎意料之举.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驴的表现进行体会,感受到混沌之人茅塞顿开的原因是包公抓住了动物的本能,轻而易举的查出了换驴人,实在是高明.在指导学生读出轻松,好奇,高兴的语气.

  2,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王五的驴的部分可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王五丢驴的部分读出气愤,懊恼的语气.

  这样细致的朗读指导后,再指导学生分小组编排课本剧,使得表演更有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