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犯罪的刑罚是什么?
吸毒一般判几年,对于吸毒者,一般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罚款。吸毒成瘾者需要接受强制戒毒,戒毒期限为三个月至六个月。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公安机关可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罚款。容留他人吸毒的最高刑罚为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刑罚不会超过三年。
法律分析
(一)吸毒一般判几年
1、对于吸毒的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对吸毒成瘾者需要实施强制戒毒,强制戒毒决定书应当于戒毒人员入所前交给本人。且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通知戒毒人员家属、单位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3、强制戒毒期限为三个月至六个月,自入所之日起计算。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可以延长强制,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超过一年。
4、如果只是自己吸毒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是有贩毒、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怎么进行处罚
现实中,有吸毒行为的人,可能涉嫌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此时就要对此罪进行处罚。
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
(1)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尚不构成犯罪的。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参照最高检的立案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
第十一条规定:[容留他人吸毒案(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提供场所,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两次以上的;
2、一次容留三人以上吸食、注射毒品的
3、因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被行政处罚,又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4、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5、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6、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其他情节严重的
(2)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3)从重处罚
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容留他人吸毒的最高判刑是三年并处罚金,根据具体的情节不同,也可能被判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从重处罚也是在这个幅度内从重,不会超过三年。
结语
吸毒行为的处罚根据情节的轻重而定。对于吸毒者,一般会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则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吸毒成瘾者,需要实施强制戒毒,强制戒毒期限为三个月至六个月。如果只是自己吸毒而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有贩毒、容留他人吸毒等行为,则需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罪,公安机关可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从重处罚的情况包括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以及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严重后果等。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最高刑罚为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二十五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所在地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与其就戒毒治疗期限、戒毒治疗措施等作出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九条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